小学知识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时间:2024-09-12 17:29:54 小学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1】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五、教学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约1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2、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体会情感

  茫无边际 日夜兼程 马不停蹄 冰雪覆盖 千难万险 白雪皑皑

  张骞为了开辟丝绸之路,历尽( 千难万险 )。他跨过了(茫无边际 )的沙漠,越过了( 冰雪覆盖 )的高山,翻过了( 白雪皑皑 )的山岭……在逃脱匈奴的魔爪后,他继续( 马不停蹄 )、( 日夜兼程 ),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写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有感情的读一读。

  把这些词语带入句子中读一读。

  师小结:好的朗读在读词语时也能读出当时的场面。所以说,词语也是有感情的。

  图片导入,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这条路吗,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它长路漫漫;看,它黄沙滚滚;看,它白雪皑皑。让我们一起喊出它那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这是千古不朽的名字——丝绸之路。(课件)

  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师总结: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历尽千难万险。(板书:张骞、千难万险)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品读课文,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2、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四、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探究点: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

  (温馨提示: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用“ ”画出具体描写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句,用“ ”标出重点词语,并批注自己的感受。2、完成后一对一交流。)

  班内汇报,文字训练

  (一) 条件艰苦

  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谈:七千多公里。实际还要长,约1.4万千米,当年马可.波罗走了5年才到中国。

  (2)、“茫无边际”换个词——“无边无际”。你能看出什么?

  对比:

  A、罗马位于中国西边很远的地方,中间隔着沙漠、高山和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B、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 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想象一下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4)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评价)

  2.“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由读,谈“煎熬”,观察煎熬的字形,说说你的理解。

  “人迹罕至”、“白雪皑皑”……

  (3)齐读。

  (二) 时间长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第一年过去了。”

  师:十一年的光阴,一个人的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

  生回答,自由读。

  (三)人为阻挠

  1、“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

  2、“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比较句子: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行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师:他在匈奴人那里没有人生自由,受尽了屈辱。(生想象、读。)

  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

  (一)回到长安

  1、 师:张骞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把我们心中无尽的感慨表达出来吧!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

  在这里加上什么词,更能表达你的心情?

  (课件)“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 )回到了长安。”

  2、 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师描述:张骞手里紧紧的握着的就是象征使命的汉节。如今的张骞衣衫褴褛、瘦弱不堪。汉武帝强忍着悲痛,大臣们早已泪流满面

  3、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通西域的过程。

  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生谈。)

  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

  4、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课件)

  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

  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意义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看图(课件)。

  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

  八、总结全文,回到整体

  完成练习:

  因为张骞在出使西域的十三年中,

  ,光荣地完成了汉武帝交给的任务,所以说张骞是伟大的探险家。

  因为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

  ,所以说张骞是伟大的外交家。

  真情告白:张骞,我想对你说: 。

  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关的。我们学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课下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

  请同学们在积累本上记下一个,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了解。

  十、学科班长总结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纽带)

  千难万险 ↑ 坚定

  张 骞 勇敢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07-20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设计10-16

2017年语文公开课《颐和园》教案设计06-05

2017年语文《老师领进门》公开课教案设计09-18

2017年语文公开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06-21

格列佛游记教案设计04-26

英语六级翻译模拟练习题:丝绸之路08-07

2017年小学语文公开课《朱鹮飞回来了》教案设计08-04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设计(精选10篇)09-05

《制作简单的动画》教案设计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