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时间:2024-08-27 10:48:27 小学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教案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4、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初读探疑,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桃花心木是一种树吗?如果是一种树,它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生2:《白杨》也是以树木的名称为课题,作者借物喻人,《桃花心木》这篇文章也是借物喻人吗?

  生3: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书,读懂了课文,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再读质疑,读中感知

  师:读了课文之后,刚才提出的疑问有了答案了吗?

  生1:现在我知道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笔直。

  生2:同《白杨》一样,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生3:作者借种树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非常好,自己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生兴致盎然地再读课文。)

  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问种树人问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笑?

  生2:"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生3: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4:最后种树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而且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

  生5:"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读不懂。

  生6:为什么说种树是百年基业?

  师:很好,你们提的问题很有分量,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这几个问题自己还能解决吗?

  生:能!(信心十足)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书,要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三、三读解疑,适度存疑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几个?

  生1:"我"一连问了他四个问题,种树人发现"我"对他的做法感到非常奇怪,甚至多少有点责备的意思,他的笑是宽厚的笑。

  生2:他笑"我"不知道他的用意。他笑"我"不懂怎样种树。

  生3:他笑"我"只看到几棵树苗枯萎,不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长成百年的大树。

  师:理解得好。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生练习读。)

  师:"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我查了字典,字典上解释的是: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

  (师指名读,师范读后让学生再练习读,读出"语重心长"的含义。)

  生:我明白了他的一番话为什么使"我"非常感动。

  生:种树人讲的是种树的道理,我很受启发,联想到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咱们班的陈晶晶就是,中午她妈妈有时不能回来给她做午饭,她就自己做饭吃;有时她妈妈上夜班,她就自己睡觉。

  生2:她还自己洗衣服。她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作业。

  生3:她真能干。每一学期她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让我们为陈晶晶同学的独立自主鼓掌。

  师:从种树人的话你联想到什么?

  生1:要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妈妈。

  生2:自己要主动地学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教。要学会自己主动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

  师:老师读了种树人的话也颇受启发,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生1: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这是因为桃花心木自己学会了在土里找水源。

  生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是说要让今天的树苗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生3:"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读不大懂。

  师:今天读不懂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以后你们慢慢会明白的,会理解的。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文字的内蕴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四、熟读记忆,用中积累

  师:假如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了,你们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

  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最好能记住。(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走到一位女同学身边,问:我请问你这个种树人,既不按时 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女生:不后悔。我之所以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师:又走到一位男同学身旁: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

  男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师:噢,我明白了,开始我还以为你很懒呢,原来不是啊!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是的,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师: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的小树苗,如今怎样了呢?

  生读句子:"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师: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师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板书设计

  种树人---- 桃花心木

  无规律 不确定

  (树苗)----(人)种树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喻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育人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桃花心木》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07-0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08-01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目录06-2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凡卡》教学设计(通用8篇)09-1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ppt课件06-26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白杨》教学设计(精选6篇)08-14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四单元作文10-20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06-15

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0篇)08-1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