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知识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31 19:15:28 剑锋 小学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三、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理解“亲人”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

  (4)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段、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文本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肉深情,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视频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出课题《再见了,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余学生思考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赏析

  1、分析文章结构,明确“告别”的场景及三位“亲人”的具体事迹。

  2、小组合作学习,选取典型语段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3、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剖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四、情感升华

  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再现文中送别的场景,进一步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深化对“亲人”内涵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回顾整堂课所学,引导学生总结全文主旨,认识到战争虽残酷,但人间真情可贵,我们要珍惜和平,珍视友谊。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阅读更多关于抗美援朝时期中朝友谊的故事,撰写读后感。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友谊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亲人”一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这种情感背后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一段关于抗美援朝历史背景的视频或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2、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全班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志愿军要向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3、精读研讨: 分组讨论文中提到的具体事例,分析这些事例是如何体现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的。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4、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探讨“亲人”的深层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的相互支持和深厚情谊。

  5、总结升华: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强调和平的珍贵和国际友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主义精神。

  6、布置作业: 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PPT教学设计07-30

英语写作教学设计11-12

PPT教学设计15篇01-13

PPT教学设计(15篇)01-13

PPT教学设计(精选15篇)01-15

再论人生价值观08-27

《春酒》教学设计(通用12篇)12-3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10篇)06-21

PPT教学设计合集15篇01-14

PPT教学设计汇编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