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知识

语文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教案

时间:2024-05-06 04:02:16 小学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教案

  《自选商场》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识字(二)的第2课,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教案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巾、牙、尺、毛”4个字。认识1个偏旁“”。

  2 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课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画,展现自选商场的一个部分。图下安排了三组词语,都是自选商场里商品的名称。第三部分是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最后两部分分别是要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五部分内容联系紧密,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与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教易学。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城里的同学可让学生随爸爸妈妈去自选商场(超市)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

  让学生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二)认字、写字

  1 认字

  14个生字的教学,音形义要各有侧重。“商、场、尺”要注意是翘舌音,“奶”要读准鼻音n。在字形上,“商”注意里面,“奶”“场”注意右边。字义教学要与词义紧密联系,为了与“厂”字区别,可让学生用“场”字组词,如操场、草场、牧场、商场、农场,以加深对“场”字的理解。结合认识“奶”字,让学生认识女字旁“”。

  2 写字

  指导“巾、牙、尺、毛”的书写,要突出笔顺笔画。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怎样摆放,哪些笔画要写在竖中线上,注意像“尺”这样没有居中笔画的字,该怎样写得平衡与对称。

  (三)词句

  这课多数词语,学生在口语中已经理解运用,不必一一解释。短文中的“东西”“方便”,则可联系句子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然后告诉学生“东西”指的就是这些商品。理解了“东西”,也就理解了“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的意思。“方便”一词,可联系上一段内容,从“我和妈妈”购物的方式、营业员收款的方式上,体会出方便、快捷,从而理解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四)朗读

  1 朗读第二部分的词语,要把词与词的间隔用停顿表示出来,行与行的间隔,通过一行中的尾音的强调表示出来。

  2 短文的朗读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好长句子的自然停顿。

  如: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

  3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自选商场里的商品多、买卖方便的特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

  可交流一下到自选商场的感受。

  你看见了、买了哪些商品?

  (二)学习词语

  1 认读词语。

  2 认识生字。

  (三)学习短文

  第一段:

  1 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

  2 理解“东西”。

  3 指导朗读,第一句要求读出商品的多。

  第二、三段:

  1 朗读第二段。思考:

  在自选商场里购物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2 看图指出货架、收款台、营业员。

  3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购物方便的?

  (四)复习巩固生字词

  1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 小小“擂台赛”。

  出示9个表示商品名称的词语和“东西”这个词,让两个学生比赛认读,其

  他学生做评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可进行两到三次)。

  (五)自主识字

  1 小组交流。

  (1)每人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商品包装,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

  (2)交换商品包装袋,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 全班交流。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商品包装贴在教室四周。

  (2)这些商品可分成哪几类,让学生尝试进行分类,再分别把每一类词语读一读。

  (六)练习写字

【语文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阳光教案(精选12篇)08-30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11-04

2017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人教版10-26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06-21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8-28

2017年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07-18

2016~2017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09-19

2016-2017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10-2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新课标)08-1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2016-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