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功夫基本特色知识
中国的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武当功夫基本特色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以道理为指导
中国武术,最早起源于原始时代。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斗的年代久远,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这便叫做武术或战术。不过这里的武术之“武”由于贤愚之别,体用不同,愚俗的趋势已失去创造“武”字者的本义,成为对残杀的表述。这里的武术、战术之“术”,总归也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如强胜弱,快胜慢,刚胜柔,有力胜无力,多胜少,大胜小等等。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至今仍有许多其他武术的练法仍然着眼于此二者。 而这种武术,一旦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仅很难做到消来敌人,又很难做到保存自己。 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它代表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 这里须分清的是,其一,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最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 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最后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养生为宗旨
中国的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道教在秦汉时颇崇外丹术。外丹术是指以铅汞硫磺朱砂等为原料进行烧炼的金丹。据说初步炼成的金丹可用来点石成金,进一步烧炼的金 丹可服食飞升成仙。但由于外丹术烧炼的火候极难掌握,而且还有许多秘诀,所以烧炼成功者千万中难得一二,然而烧不成功却误食致死者历代数不胜数。因此自隋唐以后,主张修炼人体真元之气的内丹术盛行起来。道教内丹术本有趺坐静修一法,但此一法固有能培养人体真元之效,但如果说久坐不起,以人要活动而言,反而形成自残。抑或说,它可以使人长寿,但这种长寿之人却不能走路了。还有丹家认为,内丹之术也必须动静结合,若一味以坐成静,所炼之气必成枯孤之气,缺乏生机。所以内丹术必须要真走动静功结合的道路。这动功一法的出现就成了拳法和武功的雏形。譬如最早知我的'“熊经鸟伸”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彭祖功”等。极有可能,道家鼻祖老子那时或很早就继承或创造有养生的动功方法,再后来就发展到唐代许宣平、李道子、宋代宋仲殊、张三峰等的太极拳功,或为内功拳、先天拳等。自元明之际的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太极一派,以后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种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拳派体系。使它由养生本体上延伸出神奇的技击功能。但这种技击功能是在首先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比如,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当。
具体讲,武当武术在实践中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来虚。宠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 彻始终,处处不违背医学卫生原理。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平、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变换,圆弧扭丝、动静结合、柔中含刚,建立起“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务,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三、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观核心。其根本原理还是根自道家哲学家的“道”。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在浑沌体里不存在矛盾和对立。那么,用在道家的社会观念上,人与人之间也应以“浑沌”而处之,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大家要各平共处,那么战争就是不文明、不道义的行为。所以,道教从来宣扬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蛮的战争。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再者,凡是战争,无论双方怎样施展技巧,最终都是要保存自己,削弱或消灭对方,所以对抗性很强。即便爱好和平的一方竭力首先克制、回避,但若对方一味进犯,最终还是要短兵相接,进行“量”与“速”的殊死较量。所得后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死一活,这样的斗争是伤害于人。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武当功夫基本特色知识】相关文章:
1.武当铁布衣功夫法
2.武当太极拳基本功
3.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8.基本的化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