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培训 百分网手机站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

时间:2018-03-14 20:50:26 武术培训 我要投稿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是国粹,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具备了体育项目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而武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既全面而又深刻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被赋予传统文化的内涵。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蕴含着深厚道德观念。

  “做人有道德,习武讲武德。”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武德是中华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中华武术界优良的传统。古人云: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侠有义则正,武有德则成。中华武术中重视武德的特点是极其显著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伦理本位思想是相互映照的。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术界向来强调“德”的作用。“未习武、先修德”,“未曾习武先学礼”是中华武术的传统,由于受到 “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及其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武德则表现出“爱国、守信、重义、有礼”等思想。因为在思想上吸收了儒家的“仁义”思想,认为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所以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技击时以制取对方为主,尽可能的避免伤人取命。而所谓“以武会友”,则更是讲究点到为止。

  武术家在以技击格斗为基础素材创作人体运动形式美的同时,却以“善”作为衡量美的标准。反映了武术与道德思想紧密相连的文化特性。

  武术的拳法在表现形式上符合社会道德美学思想的需要,承担起一定的宣扬道德,提倡勇敢,强调谦和含蓄的治世治身的社会责任,即既要使传统的技击技法得到发扬光大,又要考虑被众多人和社会特定的政治法制所接受。所以拳法上多讲含蓄和沉稳,以适应传统的道德审美教育的需要。因而追求“神似”、“神韵”,讲究意、气、力与手、眼、身、法、步合一的'整体思想内容,构成了中华武术内以修德明性,外以修身强体的基本特征。即外要体现技法多变的形体运动之法,内要体现威而不猛的德行修养,这是美的标准和善的统一。

  道德的继承性在中国武术思想理论中有充分的体现,它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待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思想中的行为规范、伦理教条,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待传统的“德”、“善”的内容应采取去劣存优、去弊存利的态度,继承其精华,去除其糟粕,使“武德”成为教育习武者规范个人行为的正确而具体的人生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伦理作为意识形态的内容,将不断地被加以更新和补充。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儒家的“仁学”思想对中国武术“德行”标准的构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古代极力提倡“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的文明思想来说,武术在某些方面创造了一种宽柔、含蓄的理想人格。在内提倡对人之德,对外施王者之态,也即“内圣外王”之道。

  不论在内修德,在外练体,都讲究修“明高之人”的气魄和技艺。但理想的人格和技艺的统一,才是武术德行思想的完美体现。“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古代社会理想的品格从古到今影响了武术思想的形成。习武者在行为品格上提倡宽容大量、德艺并举。所以,古代的武术家们都曾将沿习旧礼、崇尚贤德、谦和含蓄、精忠报国、尊敬师长、爱憎分明、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等等视为习武者必须尊崇的德行标准。这些无疑对古今的社会文明进步都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脱胎于旧社会中的武术也存在许多陈旧的道德标准和具体的教条说教。如宗派思想,门派观念极容易形式“唯我独尊”和不讲原则的哥们义气,这是限制武术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不良行为观念,应该加以摒弃。崇德扬善也即是崇其美德、扬其善行,继承精华,剔除糟粕,这也将继续成为中国武术“德行”教育最基本的思想核心。

  “重义轻利”是习武修身立德的重要原则。“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概念,“利”就是指物质利益,也泛指一般的利益。“义”和“利”构成中国哲学中一对主要的道德范畴,义利观是体现人的思想和行为善恶,美丑的主要标准。

  “谦和含蓄”是习武者尊崇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谦和含蓄”是中华民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主要的道德品行,它往往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宽容和美的关系准绳和人生态度。谦和、含蓄是中华民族一种优秀的、传统的基本道德修养。谦和含蓄观是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或对所面对的事件,所表明的一种思想品质特征。

  自强不息是指人对待事业、对待人生追求的一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人们在对事业追求中所做出的孜孜不倦的“穷尽所能”的勇气和努力。“自强不息”是武术德行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习武者的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通过武功训练来达到磨练意志、提高技艺、培养胆力等素质,树立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形成习武者以此锻炼身心,树立远大志向的自强不息的优良思想品质。因此,习武者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艺高人胆大”,不仅是对武术技艺和胆力关系的明确,重要的是把胆力和勇敢看作习武者德性的重要品质,这不仅对习武者人生事业的技艺的成功非常重要,也涉及到任何行为活动中有能力才能有自信心,也才能成功的勇气和胆力。

  “浩然之气”的提法是孟子的道德修养学说中提出的,指一种无所愧作、无所畏惧的良好的道德精神状态,它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这种“气”是综合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技法实践,融合传统文化思想,即道德、礼义思想,来达到“德教”的目的。

  在武术道德的活动中,不仅有认识活动,情感活动,而且有意志活动。道德意志通常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等表现出来的能动的实践精神。 武术的道德思想的约束力是从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道德生活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非常广泛的思想涵义。道德意志要求人们从内到外,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行为都能从深刻的内容展现出道德活动的完美。

  对习武者来说,从行为到理智,从主观到客观,都要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道德和武德的具体行为规范。通常的武德意志实践活动是靠自主性、自律性、自控性来体现的。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总之,武德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相关文章:

1.中国武术的种类

2.中国武术的功能

3.中国武术的奥运之旅的文化知识

4.留德行李清单

5.中国武术怎么练

6.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

7.中国武术的门派分类

8.中国武术抱拳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