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物流管理
我国的传统物流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主要是以行政区划建立的各国营储运企业,它适应了当时“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的货物储存和运输,而改革开放后我国消费市场的顾客需求已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了适应顾客需求的重大变化从商流渠道发生了大规模改组,也带来了物流渠道的重组,其结果是在商流领域出现了多级经销制、多级代理制、多级代销制及配送制(配送制度被视为具有商流功能的一种流通形式);物流领域则出现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为客户提供专门的物流配送服务。传统的储运企业所提供的简单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重组中逐步被集成化、系统化与增值化的现代化物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对传统的储运企业提出了挑战,以期占有更多的国内物流市场。
从传统物流渠道的角度来看,商流是从制造商经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与之对应的,传统物流则是从制造商经储运企业到批发零售企业再到消费者这样一个流程。现代物流同传统物流相比,突出特征表现为: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手段现代化和物流组织网络化。衡量现阶段的物流发展水平,上述“八化”是一个基本的评价指标。面对顾客需求变化、流通渠道重组及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加快我国传统物流的现代物流转型速度,推动物流产业新一轮革新,实现新世纪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形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物流业转型面临诸多问题
尽管近期我国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一个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期,物流总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与现代物流的“八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二是物流企业内部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虽然国家财政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每年投资额达到了GDP的5%,但由于“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影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每人,分别只相当美国19.6%和15.8%、德国的9%和15%、印度的24.9%和48.3%、巴西的71.3%和88%。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使得我国交通运输矛盾异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运输线路里程少、密度低、运输负荷大、运力紧张、陆运“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和分布不合理,54%分布在东南沿海,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虽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落后现象一时无法彻底改变,这一切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应用和开发。
在物流行业内部也存在物流设施落后的问题。我国物流业所拥有的一些设备和设施,在多数是上世纪20~60年代兴建和配置的,大部分设施已经陈旧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作业的要求。物流行业内部设施建设的落后直接导致了物流运输和仓储存管的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化作业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单元操作、购货、运输、装卸、制单等操作许多还由人工完成,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库存成本高给企业和社会造成极大浪费。
物流技术落后。突出表现为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落后。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它不仅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硬技术如流通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物品标志技术、物品运输技术,也包括软技术入物流规划、物流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物流解决方案,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应用,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GIS、 GPS、 EDI、 EOS、 barcode等。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运用水平。即体现在硬技术方面的建设应用不足,更突出表现为软技术方面的`严重滞后,许多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在物流设施上投资不够,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储运企业面临严重的设施老化、物流作业手段落后问题,致使物流作业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十分落后,还不能满足商家追求快速反应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务的要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处理水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
物流资源利用率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物流设施,经济体制转轨后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部分企业仍在盲目发展物流设施,这种“大而散”“小而全”的物流布局,不仅阻碍了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大量资产的闲置和资金浪费,不符合物流行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以仓储业为例,我国仓储业的工地、仓库等资源丰富,并有长期从事物流业的基础和一定客户群,但仓库的年均吞吐次数仅为3—4次,利用率极低。
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不能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例如,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限制,回程空驶车率达37%,库房利用率为79.1%,铁路专线利用率只有54%等等。
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由于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体制和观念束缚,物流理论一直未受国内企业和学者的重视,目前还处在介绍接受国外先进物流理论时期,缺乏理论创新和突破还谈不上物流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和体系化。这些都促使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市场意志、服务观念,质量意识淡薄,不能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来施行物流运作,导致物流企业的作业效率低下,运作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严重。
除了观念落后以外,我国物流还面临人才奇缺的难题。由于长期以来的“重物质生产轻物质流通”的思想影响,国家对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培养都不够重视,物流教育水平落后。在全国高校中设置物流专业或开设物流课程的仅占总数1%,硕士生教育刚起步,博士教育还未开始。除了教育性开发不足外,还有国家物流政策滞后等其他企业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导致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级人才如物流经理更是奇缺。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占7.5%,这一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老化等现象。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资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目前外资企业需要的物流经理人才日益增多,但北京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和条件的物流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不同时代的物流管理】相关文章:
3.信息时代下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