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

时间:2017-10-22 08:48:36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

  "物流",现在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了。"忽如一阵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物流"这个新生事物,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了。物流的普及与升温是扑面而来,物流研究热、物流公司热、第三方物流热、物流人才热、物流报道热、物流培训热、物流认证热......引用一句台词:"这个冬天不太冷"。

  曾几何时,争夺第三方利润源成为了物流热中之热,物流概念的炒作与争辩,夹杂在这个日月变更、斗转星辰的世界里,夹杂在当前合作与冲突,变革与发展的时代里。于是乎,如当年电子商务的崛起和发展一样,政府扶持、全民参与,世界强企纷纷进入,兼并联合好不热闹。

  "物流"如同般惊雷在神州大地开了花: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冠以"物流园"的美誉;生产队的马车,被封于物流运输主力军;汽车站变成了物流运输中心;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某某运输公司改头换面就变成了物流公司;某某车队长摇身变成了物流公司的CEO;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概念的挺进速度赶超微软产品的更新速度,据说现在已经出现第六、第七方物流了。这我就不得而知了,"不是我愿意,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当今社会,是一个变革的年代,国外总在吆喝人民币的升值,国内总在热谈WTO狼来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一件事:机遇与挑战的与我们同在。有人说过: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物流",作为新一轮财富,其汹涌浪潮势不可挡、飞沙走石、气势磅礴。有人不禁感慨了,有了"物流",赶上了个好时代。时势造英雄,浪遏飞舟......我,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事业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物流,开始了物流之旅。我期待的是体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智慧。希望这一路能够结识有更多的朋友,分享体验,丰富人生的意义。

  物流是什么

  "物流",这个出现频率N高的名词,它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最简单地问,物流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中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众所周知,"物流"的英文单词是"Logistics",而事实上"Logistics"对应的汉语翻译应该是"后勤"而不是"物流",这里面的"故事"比较长,像一部电影,电影的三个主角:中国、日本、美国。但是由于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已经接受了"物流"这个名称,也就"将错就错"了。概念的理解是枯燥的,却是必要的,就像玩扑克,要先知道扑克的玩法。说到对概念的理解,有人或许会拿出一些很实际的问题:运输是不是物流?运输公司算不算物流企业?货物搬运工是不是在从事物流?第三方物流才是现代物流?

  我想可以先抛开咬文嚼字的理解,换个角度来思考应该更好理解一些。先说说运输和物流的关联:如果把物流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运输只是物流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或者说子系统,构成物流的要素除了运输还有包装、保管、装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

  举个例子:一瓶可口可乐从生产线下来,它不是直接就用车"运输"到你手上的,它还要经过包装、拼箱、进仓库、分拣、装卸、出仓库、配送到经销商上,然后还有一系列的运输、转移,最后才能到达你的口中。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除了用车来运输,它还涉及很多的流程。

  因此,运输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而通过对整个循环过程中的要素(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进行的成本最低、利润最大、资源的最优化,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提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顾客满意度,实现的双赢。这也就是我"物流"概念理解的实质。

  概念之争,并不是本意,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岳不群与左冷禅,不惜代价地争夺武林盟主,最后却是两败俱伤,成为千古笑话。"理解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我很提倡以物流思维去做物流的'事情。看看现在的运输公司、货代企业,发展得好的往往都是转变了服务意识,改"坐销"为"行销"的,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企业。"比服务,而不是单比价格",这一局面最大的受益者是客户,其实还有企业自己。

  "物流"为什么会这么热?

  你在超市里花6元钱买一瓶2.25升的可口可乐时,你有没有想过,这6元钱里,包含多少人工成本、多少原材料成本、多少利润,又有多少是物流的成本呢?你也许听到答案后会感到吃惊:人工和原材料的费用等所有的制造的成本加在一起,也不过4元左右,利润不过几毛钱,而相比之下,物流的成本超过了1元钱。一瓶可乐,它在仓储、运输上消耗的费用就能够占到销售价格的20%至30%。

  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物流环节成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是降低物流成本。"节约光荣",很年代久远的一个口号了,但自从出现了物流,它就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节约增值"!

  为了更好地感受"物流"的"热气腾腾,让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国物流总成本约占GDP的18%,而美国才占8.99%;中国货车空载率高达37%,每年因包装、运输损坏的商品多达500亿元(这还是几年以前的数据了)。在我国"十五"期间,如果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降到15%,每年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数据可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行动力的加强足以把这"热"烧得更火了。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市政府规划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国际物流中心,并出台了《上海市"十五"期间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在"十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依托信息平台发展的电子商务物流;建立五个物流园区,20个市内配送中心,3-5个市外配送中心。预计"十五"期间上海物流业将有4500亿元产值的发展空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物流之"美",也难怪世人追求。当然,还是那句话"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在感受热的时候也要当心感冒,也需要"冷思考"。

  服务制约制造

  暂且先把物流的"冷思考"放一边,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物流"。从事物流,其实就是在从事"服务",只是这种服务的方式和传统的服务形态有些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都是需求与供应。物流的服务,常常用增值这个词——"增值服务",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容易让人感觉占到了便宜。物流的增值服务,其实范围很广,它包括仓储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流程环节等服务。比如仓储环节的增值服务就包括:包装、分装、分拣、改包装、组合包装、贴标签、销售代码管理等流通加工服务。

  稍微歇一下,咖啡喝多了也想喝清水了,换一个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不知日本媒体是要激发本国人民的民族自强心,还是美国媒体进一步渲染他们某些人提出的所谓"中国威胁论",总之,国外一些媒体近段时间一直在鼓吹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其实,仔细看看,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也是理由"充分"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而三年前80%的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和国外的一些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说起,其实中国的投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了,没必要总想着出来,其实国外的还赶着往国内涌呢。

  我是赞成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但就目前而言,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中国企业大都采取OEM的制造方式,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最常见的比如手机领域了。据统计,美国每年产出近9万亿美元,中国产出才1万多亿美元,中国的工业产值仅占全球的5%。

  这些说明什么?我想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明了目前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外资是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物流。外资转移的也只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的是起到一个世界通胀"舒经活络"的效果,而核心的技术与成熟的服务体系都留在了国外。二是说明了服务制约着制造。他们就像放风筝一样,把线放得长长的,而线头却老老地抓在手里。这线头是什么就是"服务"。

  绕了一个大圈,我想说的就是这个"线头"——服务制约制造。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经济领域也正面临一个新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发生战略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主要标志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生产决定,转向流通决定,流通决定生产,商业资本主导生产,流通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将决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这个转变影响是深刻的:对于国民经济来讲,这个转变会涉及到国家经济工作的重心,国民经济的重点,将会从生产转向流通;对于企业来讲,流通能力也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一句话,竞争将会从生产企业和产品转向以流通为主要内涵的供应链。而这不仅仅是在物流领域!有人总在问,做物流到底好不好?我也无法直接回答,但是必须肯定的是,物流是一个发展迅猛的领域,是政府大力扶持的领域,是能够拥有制约其他行业能力的领域。

  我个人对牛顿是很有好感的,一是他的成就引发了人们对苹果的喜好;二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也期待我们中国的物流能师夷长技以制夷,将外国的风筝反控制在广阔的蓝天之上。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相关文章:

1.现代物流管理的现状

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3.现代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

4.铁路现代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

5.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6.中国现代物流的四个要点

7.物流管理现状

8.自营物流和现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