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好政务信息的“九要”
所谓政务信息,就是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形象地说,政务信息就是领导掌握工作进度的“显示屏”、把握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信息工作做得好不好,提供的信息及不及时、准不准确、全不全面,直接影响上级的决策以及对全局工作的领导。那么,如何写好政务信息稿件呢?重点是做好“九要”:
一、选题要精准。
只顾埋头写稿子,有什么就写什么,不按“需”写稿,是信息不能采用的症结所在。这就要求信息写作中善于运用“白金法则”,重点围绕三个方面精准选题:一是关注上级想知道而还不知道且应该知道的题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性、建议性信息;二是上级重点强调或抓的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干部群众的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证决策的实施;三是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上报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初步建议。
二、站位要高远。
报送信息不应仅仅考虑本地宣传工作的需要,而要学会用领导的眼光、头脑去观察、分析、判断问题,自觉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党、全国的高度审视一个地方的工作。写材料的时候带着清醒的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坚持把领导在不同时期关注、思考的热点难点工作和亟待了解的问题作为重点,报送影响全局、适销对路的政务信息。特别要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重大决策部署与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做好文章,力争所写信息能参到关键处,谋在点子上。
三、特色要鲜明。
一项工作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特色工作反映出来的。只有注重挖掘工作中的亮点,聚焦工作中的难点,采集领导关注的热点,信息工作才能源头活水滚滚来。要注意扬长避短,开发那些既能体现本地特色,又对推动全局工作有启迪和借鉴作用的信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捕捉敏感点,挖掘和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进展、新举措和取得的新经验,增强信息服务中心工作的力度。
四、角度要新颖。
信息如何吸引人,抓住他人的目光?说到底离不开一个“新”字。在撰写一个信息点的时候,要善于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横向上,与周边县市、省内以及全国范围同系统单位进行比较,思考是不是具有独创性;纵向上,与以往的做法进行比较,思考一下措施是不是进行了改进,效果是不是明显;全局上,与上级部门的工作中心进行比较,思考这一信息是不是实现了上级需求与本地实际的对接?在纵向、横向、全局的比较中找出其特点,在比较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五、内容要真实。
信息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我们搜集的信息必须客观真实,不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在语言表达上力争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虚构事实,特别是对一些关系重大的`信息素材,还要经过反复核实,数字和案例都要准确无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六、挖掘要深入。
只有深入才会具体,只有具体才会生动。写信息也要围绕一个“点”,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挖掘。首先要心怀全局,关心单位工作动态,积极参与业务工作研讨会、意见征求会,知道大家在忙什么,及时跟进工作进度,才能明确信息写作的方向;其次要增强工作主动性,拿到一个信息任务,要主动找到业务工作的具体负责人,问清情况,找齐素材,理清思路,然后再动笔;再次,当写到某个层次,自己还是觉得不满意,说明你的素材积累还不够,那就要补充调研。通过调研基层情况来丰满文章的血肉。
七、要素要完整。
信息主体的要素,可以理解“两个五”。一是“五个W”,即通常说的消息“五要素”: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故(Why)。有了这五个“W”,就能使人看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一篇信息中,五个“W”缺一不可,而且要准确具体。否则,就会使人感到语焉不详,看不明白。二是“五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一篇好的信息不但要有筋骨,还要有血肉,这样才内容丰满。
八、语言要精练。
“长衫有人穿,长话无人听”。信息的魅力不在于辞藻的堆砌或句子的新奇,而在于用朴实精练的语言反映充实的内容。因此,信息不光是篇幅短,还要“短”得到位,“短”得明白透彻。提倡与其大而全不如小而精,可要可不要的话一律不要,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语句一律去掉,把高深的理论和生硬的专业用语转换成通用的语言,达到用词贴切、语句通顺、表述规范、引文准确。在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深刻分析后,力争用最小的篇幅来反映最多的内容。
九、报送要及时。
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尤其是动态类信息,可能今天发生的事情明天报就失去时效。有些工作可能几个单位都在做,但谁先总结提炼上报了谁就可能成为工作典型,如果稍微慢半拍,很可能被打入冷宫。所以一定要树立“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过其时、一文不值”的意识,第一时间撰写、上报。对领导关心的重大事项、突发性重要情况更要尽快报送,打好“闪电战”。
【文秘写好政务信息的“九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