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公关
引导语:“危机”被很多企业所担心、害怕,但是现代企业面临处处是陷阱的市场经济,每天都有可能陷入危机,财务危机、营销危机、产品危机、甚至企业负责人危机等等。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危机公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危机爆发
2002年3月21日上午8:50,安徽合肥**食品有限公司总部接到公司广州销售办事处的加急传真,内容是广州《**报》头版头条刊登极端不利于企业品牌的文章,标题是《**食品含有致癌物质?!》,广州办事处把报纸刊载的详细内容一并复印传真公司总部。
平时忙忙碌碌、人来人往的公司总部办公楼,被突然的噩耗震动了,职员们惊恐万分、窃窃私语,似有大祸临头、大厦将倾之势;往日里急促、频繁的电话铃声似乎也没有了之前的喧嚣;周遭的环境让人不寒而栗、充满压抑。
大约9:20左右,一个文员突然尖叫起来:网易已经转载广州《**报》的文章。在场的几个人马上反应过来,分别登陆新浪、搜狐、雅虎,结果很不幸,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的时间里,几大门户网站全部转载这篇文章!
9:50分左右,公司800电话急促响起、公司中国销售总部其他电话接连响起,而且几乎都是媒体打进来的。安徽当地的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新华社安徽记者站、人民网安徽站,以及当地其他大小媒体全部出动,纷纷追问事件的真假和原因。而中央级的媒体,人民日报经济版、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食品报、中国质量报、中央电视台“质量万里行”等也急匆匆致电询问。外省市当地的主流媒体也致电公司总部,由于电话繁忙、又转向各省、市办事处。
大约11:00左右,公司总部其他各部门电话也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安徽省、合肥市的政府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上关心公司的单位和个人,纷纷致电询问。合肥市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12:00亲自致电公司董事长,询问事态发展和事件缘由。
中午12:00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二级批发商更是发来传真要求退货,各大连锁商场、超市卖场陆续发来传真,要求公司产品必须当日“撤架、下柜”。
仅仅不到一天时间,仅仅只是五、六个小时,公司已经感受到信息社会传播的速度,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况。而这个事件,很明显已经酿成波及全国各地、企业各相关领域的的媒体传播、曲意炒作事件。
二、 事件原因
大家知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保质期,食品企业都会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各种添加剂,而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对添加剂尤其是甜味剂的添加标准和添加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这次出事的产品,就是因为国内、国际队添加剂标准的界定不同导致的。
按照国家卫生部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该种食品可以添加适量的糖精钠作为产品的甜味剂,而且该产品在国内从来没有被检测出来甜味剂超标等现象。
那么,广州这家媒体是如何判定该产品含有害物质的呢?
香港特别行政区食品和环境署在港区市场例行抽查时,发现港区市场16种食品的添加剂超标或者违规使用添加剂。3月19日,香港食环署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把16种食品一一摆放在发布会现场的前台,供媒体记者拍照,香港苹果台、翡翠台、凤凰台等进行了现场会直播。很不幸的事,16种被曝光产品,仅仅只有这家安徽公司的产品是大陆产品,其余均为国外进口食品。这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广州这家报纸采写那篇报道的根据。
为什么会出现香港市场产品不合格呢?
原因是:香港和内地采取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不同;香港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只允许使用阿斯巴甜。而安徽这家企业在生产出口香港的食品时,错误地将内销包装与外销包装混同起来,导致出口香港的食品用的是内销包装,而内销包装和外销包装上面标注的甜味剂是不同的。这就是这起事件的最终原因!! 三、公关开始
准备……
9:00,在公司总部的副总、各部门总监、经理已经云集到了总裁办公室。平日里友善、平和、可亲、慈目的总裁,被突如其来的撞击一下子撞蒙了,整个人半躺半卧在半公室的`沙发上。同仁们看着每天辛辛苦苦、勤劳耕耘的总裁,今天受到这样的打击,心里面都在默默地祈祷着,祈祷着这位好人,以及他们自己的企业、他们自己的品牌平安度过此次危机!
9:30,在合肥的中高层主管已经全部到齐(会议中间,法律顾问朱律师搭车七、八十公里赶来)。 总裁欠了欠身体,正坐在沙发上,一面招呼秘书帮大家倒水,一面招呼大家找地方坐下。总裁清了清嗓门,说道:“亲爱的同仁们,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想告诉大家,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栽跟头的机会,我们如何把握这次机遇,在世人面前来个精彩绝伦的"前空翻",至少也是一个"前滚翻",就考验我们大家的基本功啦”。大家被总裁一番幽默的比喻感动了,逐渐的放松了绷得紧紧的神经,神情也逐渐没有了凝固的状态。这时,总裁继续说:“现在,我宣布,我们把今天的事件叫作3.21事件,公司实行紧急状况统一指挥。同时成立公司3.21事件危机公关委员会;主任由总裁担任。委员会下设法务组、媒体公关祖、政府公关组、客户公关组、员工公关组、财务结算和保障组、秘书处”,并一一宣布每个组的负责人和成员名单,以及每个小组的工作目标和紧急状况决策程序;总裁还告诉大家,已将此事件向市委常委、宣传部孙部长、分管工业的盛副市长汇报。(果然,中午十二点半,孙部长和盛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来到公司,并亲自担任公司危机公关委员会的名誉主任)
2002年3月21日中午,领到任务的各部门主管、公司领导就纷纷展开公关行动。
下午2:00,公司针对此次事件的法律公函、律师公开信、公司公开声明全部出稿、定稿,并按照要求,开始向全国各地办事处、分公司,主流媒体、已经转载那篇文章的相关媒体发送传真。
网络媒体公关开始……
网络媒体由于传播速度比较快,媒体不承担报道内容的法律责任,因此成为首先必须攻克的“山头”。 下午2:30开始,北京分公司经理李小姐、戴先生和他们的团队,分别带着律师函、公开信分别到新浪、搜狐、网易、雅虎等门户网站的北京总部或者分部进行公关游说,阐述事件原因、表明公司立场和律师态度。
下午4:00,新浪首先删除了该篇报道;
下午4:30开始,搜狐、网易、雅虎相继删除了该篇报道。
晚上7:30,网络媒体的转载报道基本都已删除!
网络媒体公关出战告捷,消息传来,总部的领导和同志们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略为松弛了一下。
政府公关开始……
3.21事件的核心就是技术标准问题。因此政府公关的核心应该还是国家主管添加剂的卫生部。身在北京的公司徐副总领命区卫生部公关,他们找到了标准司以及相关的部门,公司的产品标准初步得到卫生部门的肯定,在国内市场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不同意出具相关证明。虽然没有实质的进展,但是参与公
关的人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有了着落。
紧接着,徐总和北京分公司的李小姐又去了一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询问公司品牌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批复何时可以拿到。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已经知道了公司的状况,立刻将已经做好的“中国驰名商标”的牌匾以及批复一并交给徐总一行。这预示着,公司又扛着一柄“尚方宝剑”。
不管什么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3.21事件已经引起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注意,公司总裁于当日下午分别向省经贸委、计划委、省政府办公厅,以及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当面汇报,取到了省、市领导的首肯和大力支持,并委托合肥市委外宣办的王主任牵头筹办,以合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一方面向媒体展示公司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和企业的风采,另一方面表明政府对企业的信任态度!同时,分管市长要求合肥市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紧急抽查产品合格情况,会上一并发布。这个发布会太重要了,简直就是整个危机公关最最重要的一环。
客户公关开始……
由于3.21事件波及面太大,传播速度太快,以至于大家还没有任何反应,就被曝光在公众眼皮底下。所以,顾客的反应是十分强烈的,因为这种食品刚刚畅销一、两年,大人孩子都爱吃;而媒体报道一公开,
好像一下子大家都变成了癌症患者。于是超市撤架、下柜,客户纷纷退货。
各销售办事处接到公司统一指令和律师函、公开信后,展开了针对客户、顾客的、难度最大的一轮公关。因为,这些办事处、分公司不像公司总部,资源那么集中,他们既要面对当地主流媒体的追踪,又要处理客户和顾客的质疑,很多主管连续工作四、五天都没能睡上一个囫囵觉。
各地的客户公关首先从连锁大卖场开始,比如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华联、新一佳、联华、易初莲花等等。经过各地办事处、分公司的沟通,以及公司总部给这些大连锁超市、卖场总部的律师函,主要的大卖场统一暂不下架,观察几天再说。于是,公司在各个主要卖场进行顾客公关,展开产品促销和品牌
推广工作。大约十五天左右,超市、卖场的动荡才逐渐稳定下来。
消费者公关……
消费者公关因为量大、人群分散,主要靠媒体广告公关,一是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告知,二是国内公司产品形象宣传。公司先后同中央电视台、各省市卫视签订紧急广告合同,进行空中媒体传播;同时与中国质量报、中国食品报,以及各省市的主流平面媒体紧急合作。后又结合卫生部的公告,进行持续的
宣传,使得消费者公关效果比较明显,三十天左右,销量又重新恢复,经销商纷纷开始订货。
新闻发布会……
所有的公关环节中,3.21事件的两个新闻发布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3月24日的合肥市政府
新闻发布会,二是3月27日合肥市政府与公司联合在广州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
3月24日,由合肥市外宣办牵头,在合肥安港大酒店举行“合肥市政府**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闻发布会”。邀请在肥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记者,以及本地的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合肥电视台、合肥晚报和其他专业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工商局吴局长、中共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孙部长、合肥市政府盛副市长以及合肥市技术监督局尚局长等有关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首先由公司熊副总介绍事件经过几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宣读公司声明、律师函;省工商局吴局长宣读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批复;合肥市技术监督局尚局长宣读产品紧急抽查检测结果,并通报历次抽检结果,强调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合肥市政府盛副市长代表市政府表态“三个坚决”:坚决相信公司的产品,坚决支持企业的危机公关工作,坚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市委孙部长代表中共合肥市委对安徽、合肥当地的媒体从宣传的角度提出了“以事实为依据、不散播没有根据的消息”的要求。最后,公司领导接受了媒体的提问。因为合肥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发布会规格比较高,
因此,安徽省和合肥市当地媒体从此再也没有负面的新闻和炒作。“家门口”算是摆平了。
3月25日,由市委孙部长、政府盛副市长带队,合肥市技术监督局尚局长、外宣办王主任、政府办黄副主任,以及公司总裁、总裁办公室经理和秘书一行八人,乘飞机飞往广州,与先期到广州的熊副总、
公司法律顾问朱律师、广州办事处彭经理等人会合,筹备3月27日广州新闻发布会。
3月27日上午10:00,“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食品公司**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受邀并到会的当地领导和专家有广东省经贸委林副主任、广州市技术监督局李副局长、广东省卫生厅食品检验所所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学专家各一名;受邀并到会的重要A类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负责人十一人;而受邀并到会的记者更是多达三十多人,港澳媒体有凤凰资讯台、苹果台、翡翠台、澳门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澳门日报,广东省和广州市、深圳市的媒体有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中国质量报、广东工商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经济台、都市台)、深圳电视台等。发布会由合肥市外宣办王主任主持,首先是公司熊副总介绍3.21事件经过和目前状况;接着又合肥市政府盛副市长宣布**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并发布合肥市政府的“三个坚决”的意见;合肥市技术监督局尚局长和广东省卫生厅食品检验所的专家先后发布产品质量合格公告;接着,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救添加剂的合法使用、动物过量摄入试验的特定环境、危害的学术研究情况及争议以及国家卫生部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有效性、安全性发表了专家意见;最后,孙部长代表合肥市委、市政府发表题为“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发展”的讲话,并邀请媒体到合肥参观企业,也欢迎媒体继续对企业进行监督。
新闻发布结束以后,公司领导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接受凤凰资讯台、澳门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澳门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的联合专访。
当晚,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都相继大幅报道**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消息,并报道联合采访实况,以及华南理工学专家接受记者采访的情况。至此,新闻媒体公关初战告捷,一个最大个硬骨头被啃了下来。大家紧张了一个星期的深情,也逐渐的释放出来一丝丝的笑容。
员工公关……
由于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享有很高的声誉,企业和总裁口碑不错,所以员工十分关注此次事件的发展,但是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件事提出辞职或者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总裁只要在合肥,每天都要亲自到生产、管理现场向大家说明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各部门、各单位有条不紊的按照公司发布的指令执行。所以员工基本没有产生任何的动荡和不安,事件的第二天,车间就恢复了生产。
责任媒体沟通
3.21事件的责任媒体---广州**报是广州当地一家较大晚报的子报,那篇报道带有一定程度的曲意炒作。公司法律顾问朱律师带着公司的意见,反复和这家媒体沟通,阐明法律后果。最后,还是公司花了几十万在这家媒体上做个广告,媒体也刊登了消息有误的声明。
持续跟进的工作……
事件过后,仍然有很多媒体,纷纷要求来企业追踪报道,每天电话、E-mail不断,有的媒体趁机让企业做广告、做宣传,一直跟进到四月底,仍然还有零星的媒体进行追踪报道。
3月29日,卫生部发表“关于甜菊糖事件的声明”。原来,受中国产甜菊糖产品的冲击,国际甜味添加剂行业产生较大动荡和争论,而国际上尤其北美和大洋洲一些国家停止对中国甜菊糖的进口。就在公司处理3.21事件的时候,内地很多甜菊糖生产企业已经纷纷停产、关门,因此,卫生部的公告给了大家一个官方的正式结果。整个事件,也因为卫生部的公告而得以逐渐平息下来。
四、危机反思
回顾公司3.21事件,不难发现,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事件发生的前两天,也就是3月19日香港媒体曝光的当天晚上,公司一位副总已经知道消息,但没有引起重视、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拖到3.21事件爆发才向总裁报告此事。这或许是危机爆发的另一个原因之一。试想,如果3月19日香港媒体曝光后,公司立即查找原因,并在3月20日开始进行香港媒体公关,也许不会发生后来的3.21事件。
3.21事件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到1200万元左右,而且品牌形象受到一定影响。事件的本身给了企业很多反思:
一是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尤其细节管理,还没有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企业连续三年销售额翻倍,导致一些人、尤其部分中高层主管忽视了细节和管理的末端。
二是内部沟通没有达到及时、准确、无边界。外贸部门指导香港媒体的报道,但是却对公司其他部门进行了屏蔽。
三是企业没有建立紧急状况应急预案和预防制度。虽然,公司对危机处理有很详细的安排,但是由于没有制度去规范,大家还是显得手忙脚乱、心中没底;而且就是因为没有预防措施,才导致3.21事件的爆发。
四是产品实现过程的检验监督出了问题,包装用错了,竟然没有检验查处,让人对检验环节产生很大的怀疑,产品质量如何保证?
五是如何调动危机中的企业资源。应该说这家公司内外部资源,尤其任脉资源甚是丰厚,全国各地的办事处主管都是独立公关,总部只有公开声明和律师函,而当地资源就靠办事处自己调配。因此,总部和各地的配合十分默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资源优势。
六是危机公关中政府的作用。假如3.21事件的危机公关没有政府领导的全程参与,公关结果将很难预料。因为政府的态度很坚决,而政府的公信力要比单个企业的公信力大得多。
七是如何同媒体打交道。有人说媒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只能敬而远之、交而不亲、用而不重。我也同意这些看法,有的媒体,为了炒作媒体的知名度或者记者本人的知名度,曲意、恶意的发表不负责任的报道,使得不少企业被搞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