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什么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你知道什么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高度重视,我国也将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作为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
一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二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三是器官或腔隙感染。
其中,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是指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切口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而切口深部感染的位置较深,包括深部脓肿等。器官腔隙感染指发生于人体内部脏器和腔隙的感染。这些感染的诊断的确立,需要获得细菌学方面的依据。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类型及治疗:
类型
SSI通常在手术后30天内发生,按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浅表切口SSI,这种感染只发生在皮肤切口周围;
②深切口SSI,这种感染发生在切口下方肌肉和肌肉周围组织;
③器官和腔隙SSI。除手术中涉及的皮肤、肌肉和周围组织外,这种感染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器官之间的空腔间隙。
症状
SSI可能会导致伤口周围发红、愈合延迟、发热、疼痛、触痛或肿胀。三类SSI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下:
①浅表切口SSI可产生脓液,在培养皿中培养可寻找引起感染的细菌类型,协助诊疗;
②深切口SSI也可能产生脓液。伤口部位可能无法愈合,外科医生需要重新打开伤口;
③器官和腔隙SSI是一个被炎症包裹的脓液和分解组织的封闭区域。当外科医生重新打开伤口或通过特殊X线检查,可观察到脓肿。
治疗
抗生素:可采用抗生素来治疗手术部位感染,不同抗生素疗程各不相同,但一般至少需要一周。如果伤口有引流物,可通过细菌培养寻找最佳抗生素。一些伤口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这种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MRSA感染需要特定的抗生素治疗。
侵入性手术治疗:如果伤口感染很重并且位置较深,外科医生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清洗伤口:
①拆开缝线,打开伤口;
②对伤口脓液或组织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以及哪种抗生素效果最佳;
③清除伤口周围坏死或受感染的组织;
④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⑤如有脓肿,将脓液排出;
⑥用盐水浸泡的敷料和绷带包扎伤口。
伤口可能需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清除感染,最终痊愈。如果伤口不能自行愈合,可能需要皮肤或肌瓣移植来闭合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