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 百分网手机站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知识点

时间:2018-01-10 17:54:04 外科主治医师 我要投稿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知识点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每年只举行一次,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复习外科主治医师考试,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欢迎阅读。

  神经断裂后的症状

  (1)感觉障碍:感觉神经的分布与邻近神经支配区互相重迭,所以完全障碍范围较小,一旦同时损伤。范围也扩大。感觉障碍时,痛觉、触觉、温度觉以及立体感觉同时受损。

  (2)运动障碍:神经损伤后其支配肌肉完全麻痹,肌肉发生萎缩变性,而且是进行性改变。

  (3)无汗:由于走行于周围神经内的交感神经一并被切断,汗腺功能立即丧失,局部逐渐变成干燥。它与感觉麻痹的范围大致相同。

  (4)血管运动系统的障碍:走行于周围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对血管起着收缩作用,故它被切断后丧失血管收缩作用,使末梢血管扩张、充血,皮温升高,还有皮肤性状发生变化,导致毛发异常,指甲变形等。

  (5)神经损伤:可引起骨质疏松,关节囊和关节纤维化。

  桥本甲状腺炎类型

  (1)假性甲亢型:

  少数患者可有甲亢的临床表现,如心悸、多汗、神经过敏等,但甲状腺功能检查无甲亢证据,TGAb、TMAb阳性。这种病人无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症状可自行消失。

  (2)桥本甲亢型:

  患者伴发甲亢,部分病例还可有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等。可有典型的甲亢表现,循环抗体滴度较高。这类患者甲亢状态可持续数年,常需要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但剂量不宜过大,要注意药物性甲减发生。手术切除或放射性核素治疗均不适宜,易发生永久性甲减。

  (3)突眼型:

  本病可发生浸润性突眼,其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亢进或减退。眶后肌有淋巴细胞浸润、水肿。血清TGAb和TMAb均为阳性。

  (4)亚急性甲状腺炎型:

  少数患者发病较急,伴发热,甲状腺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和压痛,血沉加快,但摄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状腺抗体高滴度限性。

  (5)青少年型:

  青少年甲状腺肿中,桥本甲状腺炎约占40%,其甲状腺较小,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抗体滴度又较低,临床诊断较困难。有部分患者甲状腺肿增大较迅速,称青少年增生型。部分患者可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骨折早期并发症

  1.休克

  严重创伤,骨折引起大出血和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

  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所以临床上长骨骨折的病人可能会伴发脂肪栓塞。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1)肝、脾破裂:下胸部严重损伤,腹腔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2)肺损伤:肋骨骨折断端损伤肋间血管及肺组织,气胸、血胸、血气胸。

  (3)膀胱和尿道损伤:骨盆骨折。下腹会阴部疼痛肿胀、血尿、排尿困难。

  (4)直肠损伤:骶尾骨骨折,下腹部疼痛、直肠内出血。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常见的有股骨髁上骨折,远侧骨折端可致腘动脉损伤;胫骨上段骨折的胫前和胫后动脉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肱动脉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神经与其骨紧密相邻的部位,如肱骨中、下l/3交界处骨折极易损伤紧贴肱骨行走的桡神经;腓骨颈骨折易至腓总神经损伤。

  (3)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

  5.骨筋膜室综合征

  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等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少,从而导致压力增高所致。

  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起,及时恢复血供后可不发生肌肉坏死,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供后大部分肌肉发生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肢体功能;

  (3)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要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可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竭。

  骨瘤样病损特点

  1.骨囊肿

  为一种囊肿样局限性骨的瘤样病损,并非真正的囊肿。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一次为肱骨上段、股骨上段、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多无明显症状,绝大多数因病理性骨折而就诊。

  X线显示干骺端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亮区,骨皮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

  非手术治疗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囊内注射。该瘤可以自愈,尤其在骨折后。手术治疗可以在保守治疗无效时进行,主要为病灶刮除植骨术,有病理性骨折时按骨折治疗原则处理。

  2.动脉瘤性骨囊肿

  为一种从骨内向骨外膨胀性生长的骨性血性囊肿。好发年龄为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长骨的干骺端加肱骨上段以及脊柱。囊内有海绵样网状结构,内有大血管支,很像动静脉异常。

  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大多数患者以病理性骨折就诊。典型的X线表现为膨胀性囊状透亮区,界清,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成蜂窝状或泡沫状。

  主要治疗方法为刮除植骨术,术前要充分估计有大出血可能。对不易手术的部位如脊柱可行放疗,但对儿童有破坏骨骺和恶变危险。对上肢关节破坏严重可作假体置换术。

  3.骨嗜酸性肉芽肿

  为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一种类型。好发年龄为青少年,好发部位为颅骨、肋骨、脊柱、肩胛骨等,在长骨多见于干骺端和骨干。

  X线显示为孤立而界清的溶骨性缺损,可偏于一侧而引起骨膜反应。在椎体可呈扁平椎,有时需行病理检查以鉴别诊断。

  4.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是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骨病,也称骨纤维结构不良。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可为单骨或多骨,有时可有反应骨形成。

  病损进展较慢,症状不明显,病理性骨折较常见,血生化检查正常。X线显示受累处膨胀变粗,皮质骨变薄,髓腔扩大呈磨砂玻璃状,界清。可出现骨畸形。

  治疗包括刮除植骨术、节段切除术和截骨矫形术。

  颈部淋巴结结核

  颈部淋巴结结核:本病初起无疼痛,进行性肿大多颗淋巴结,累及单侧或双侧颈深淋巴结以及腮部、枕骨下、颌下与锁骨上淋巴结群,病期常为1~3月或更长。呈多颗淋巴结肿大、散在性、可推动。随疾病发展可融合成团块、固定、不能推动,最后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胸部X光片可能显示结核病灶。

  本病全身可采用抗痨疗法,少数局限性可推动,而较大淋巴结,可以手术切除。形成寒性脓肿而未破溃者,可穿刺吸脓并注入抗痨药物,已破溃形成慢性脓性窦道者,可切开刮除并用抗痨药物换药。

  囊状水瘤

  颈部囊状水瘤来源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颈淋巴囊,囊壁由内皮细胞和结蒂组织构成,呈多房性,由于输出淋巴管的阻塞,淋巴液不能回流入静脉系统而积潴于淋巴囊内形成水瘤,囊状水瘤具有浸润性,可延伸至邻近间隙组织和器官。

  颈部囊状水瘤多于新生儿期发现,有时可延至1~2岁方才就诊。临床特征是颈后三角区,锁骨上方有一软的囊性肿块,界限不清,无触痛,透光试验阳性,不易被压痛,皮肤颜色无改变,囊状水瘤内有出血时,皮肤可呈黄色。

  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一般应在出生后1~2月内早期手术,以免囊状水瘤增大而浸润周围组织。如就诊较晚,水瘤较大不能完全切除时,残留部分囊壁须用高浓度碘酒涂擦,以破坏囊壁内膜,倘水瘤侵入纵膈或腋窝一期切除有困难时可分期手术。

  腹股沟斜疝类型

  (1)易复性癌:腹压增加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可还纳。

  (2)难复性疝:腹外疝的内容物反复脱出,使疝囊颈受摩擦而损伤,并产生粘连,使内容物不能完全还纳。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巨大疝内容物较多,腹壁丧失抵挡内容物脱出的作用,也常难以还纳。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下移成为疝囊璧的一部分,称滑动性疝,亦属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疝环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扩张,囊颈进入疝囊,随后囊颈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还纳。可发生肠梗阻。如嵌顿的内容物仅为肠壁的一部分,称为肠管壁疝(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称Littre疝;嵌顿的肠管包括几个肠襻,或呈W形,称为逆行性嵌顿疝或Maydl疝。

  (4)绞窄性疝:嵌顿不及时解除,疝囊内的肠管及其系膜受压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以致完全阻断,而发生肠壁坏死,伴有肠梗阻。

  甲状舌骨囊肿

  系未完全退化的甲状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甲状腺舌管在胎儿发育至第三周时出现,其上端在原口腔底部,其下端发生在甲状腺,至胎儿第五周时退化。其上端段留为舌根部盲孔。

  甲状腺舌骨囊肿通常位于颈部中线、舌骨下,呈园形,直径约2-3厘米,表面光滑无压痛。检查时囊肿固定,不能向上及左右推移,但吞咽或伸舌时肿块向上移动为其特征。大而浅表的囊肿透光试验阳性,较小的囊肿可扪到一条索带连接舌骨。在青春期,由于囊内分泌物潴留或并发感染,囊肿可破溃形成瘘管,瘘管可向上延伸,紧贴舌骨前后或穿过舌骨直达盲孔,由瘘口经常排出半透明粘液,经过一段时间后,瘘管可暂时愈合而结痂,不久又因分泌物潴留而破溃,这样时发时愈,在瘘口上方可扪及一条向舌骨方向潜行的索带组织。

  乳房纤维腺瘤

  乳腺及其附属组织发生的多种类型良性肿瘤,依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发生部位、细胞种类、形态及排列有许多种类和型别。有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和良性间质上皮混合瘤。

  乳房纤维腺瘤在乳房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癌,占第三位;在乳房良性肿瘤中,包括纤维瘤和纤维腺瘤约占3/4;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一)病因:本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故多见于20~25岁性功能旺盛期女性。妊娠和哺乳期或绝经前期,由于雌激素大量分泌,可使肿瘤迅速生长;动物实验亦证实,大量的雌激素可诱发肿瘤生成。

  (二)临床表现:乳房纤维腺瘤的好发部位,以外上象限为多,且多数(约75%)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性的。特征是无痛性孤立肿块,病史叙述中多在无意中偶然发现;肿块呈园形或椭园形,直径多在1~5厘米之间,偶有巨型纤维腺瘤,直径可超过10厘米;月经周期对肿瘤大小无影响,亦无异常乳头溢液。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扪诊: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极易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三)治疗: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亦有恶变可能,一经发现,应予手术切除。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于肿块表面皮肤作放射状切口;显露肿瘤后,将瘤体连同其包膜完整切除;并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嗅沟脑膜瘤切除术

  (1)皮瓣和骨瓣:做额部冠状皮瓣翻向前。对主要生长于一侧的肿瘤,可做患侧额部骨瓣;肿瘤居双侧者,可做双额骨瓣分别翻向两侧,或做一过中线约3cm的额骨瓣翻向患侧。骨瓣前下缘要接近眶上缘。如果额窦开放,可将窦内粘膜切除或剥离后推向额鼻管,先用在抗生素盐水中浸泡过的肌块填塞,再用骨蜡密封,最后从邻近皮瓣“∩”形切开一片帽状腱膜,翻转向下,与开放额窦下方的硬脑膜缝合,以进一步封闭额窦后面。所有接触过额窦的器械予以更换,或用碘酊、乙醇擦拭消毒一遍。

  (2)显露肿瘤:剪开患侧额部硬脑膜翻向中线。双额开颅者,沿骨窗前缘剪开两侧硬脑膜,缝扎剪断上矢状窦前部并剪开其下方的大脑镰。用脑压板或自持牵开器轻轻抬起额叶,即可显露颅前窝底的肿瘤。瘤体有完整包膜,容易与额叶底面分开。

  (3)切除肿瘤:从肿瘤前极、外侧面及底部开始分离,电凝切断来自硬脑膜的血管,分块切除肿瘤。切除部分肿瘤后,再继续向后分离。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将肿瘤完全分离切除。肿瘤巨大者,可先用双极电凝电灼其包膜,使之缩小,尔后切开包膜,用剥离子、取瘤钳、吸引器或CUSA尽量切除肿瘤的中央部分,最后再分离切除肿瘤的周围部分和包膜。

  (4)关颅:肿瘤切除后,电灼其生长部位硬脑膜,彻底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缝合头皮。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知识点】相关文章:

1.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大全

2.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大全

3.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

4.2017外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重要考点

5.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2017

6.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

7.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要考点汇总

8.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疑难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