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
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公司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暂时和偶然的。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具有不可替代性。下面小编为您带来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
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
一、打造团队精神,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
打造团队精神,首先要提出团队目标,抓好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团队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学习,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知道本部门或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是团队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的前提。
在团队建设管理中,不同角色的成员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部门的整体业务,需要按照承诺,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可能普通员工是打工者心态,我干一天你要支付我一天的工资,当然做业务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就更好了。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工作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负责人应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得团队的努力形成合力。
二、负责人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做好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头"
每个团队负责人,应该带领团队共同进步。他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是工作计划的制订者,又是实施计划的领头人,作为团队的"头",其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这支团队的领头羊,不仅要用平和之心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件事和每个人,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公司大团队中的一员,各部门负责人应该站在公司整体高度上考虑问题,在搞好本部门团队建设的同时,要顾全大局,而不仅仅过分追求本部门效益,忽视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影响了整个团队。
三、抓规范,抓执行,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员工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如何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使之步调一致是一项重要工作。公司通过探索,己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衡量一个公司管理是否走上正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制度、流程是否被公司员工了解、熟悉、掌握和执行,是否有监督和保障措施。让员工熟悉、掌握各类制度、流程,不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满足公司长远发展和员工快速成长的需要。事实证明,没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实际的制度体系,管理工作和员工的行为就不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不会产生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团队。所以,要从小团队做起,运用各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抓执行力,抓落实兑现。
四、用有效的沟通激活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沟通是维护团队建设整体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如果说纪律是维护团队完整的硬性手段的话,那么沟通则是维护团队完整的软性措施,它是团队的无形纽带和润滑剂。沟通可以使团队建设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可以消除员工内心的紧张和隔阂,使大家精神舒畅,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必须要保持团队内部上下、左右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以利于提高团队内部的士气,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人和"的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在沟通管理上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建立了多种沟通平台,如我们的约谈;每月工作学习体会;每天早交底晚小结和每月一次生产经营例会制定等,都能使员工在学习中达到沟通和提高。从实际效果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区别,导致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出现相应的偏差。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金钥匙。
五、用好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进步
绩效考核是一种激励和检验。它不仅检验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成果,也是向团队成员宣示公司的价值取向,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所以它同样关系到团队的生存和发展。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把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和处罚。考核评估的结果要及时向员工进行反馈,帮助员工寻找自身不足和团队目标的差距,从而激发员工不断改进工作品质,提高服务质量,达到团结进步的目的。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现代企业不仅是老板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团队建设,凝聚团队的力量,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团队精神建设的方法
1.企业要有一个卓越的领导
一个优秀的团队少不了一名出色的领导。往往统帅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战斗力的强弱,拿破仑也曾经说过:“绵羊统帅的狮子军团永远无法战胜狮子统帅的绵羊军团!”
首先,企业领导要有个人魅力,有感召力。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就属于这类领导,在巨人集团面临倒闭的困境下,好几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但是,史玉柱的核心干部没有一人因此离开。在这些忠诚团队的支持下,史玉柱终于东山再起。他靠的就是个人魅力,才使其属下愿意为他卖力。
其次,领导者要有眼光,魄力和胸怀。
索尼公司的总裁盛田邵夫让索尼斥资48亿美元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及关联公司。最初,人们都不支持,甚至有人反对,但盛田邵夫的这一决策却成为索尼公司日后赖以生存的支柱。盛田邵夫以其超人的眼光和企业家过人的魄力,让索尼五十年后发展顺利。
第三 领导者要有协调能力和凝聚力。
唐太宗这位英明的君主便是具有这样的能力,他用他的高超的凝聚力和协调力,让众多能人异士为其效力,并能够巧妙的化解群臣间的矛盾,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第四 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决策。
数年前,三星集团的主席李健熙在汽车产业投入130亿,当时就有人劝过他要慎重,但他没听,最后血本无归。
第五 领导要敢于承担。
“911”事件,美国的总统、副总统由于受到特勤保护不能露面,纽约市陷入一片混乱。这时,纽约市市长英勇的站了出来,领导大家稳定秩序,使纽约迅速安定下来,事后这个市长受到好评,政界普遍认为它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2.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
共同的愿景是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导航器。
有了共同的愿景才能让团队成员知道他们应干什么,才能让团队成员同心同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努力。
但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愿景的设置要切实可行。
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景不仅不会让员工产生工作的激情,甚至还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2)愿景的设置必须依赖大家一致同意和共同的规划。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所有的人对愿景持认同和肯定的态度,才能使团队每一个人愿意的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同时,一致的愿景也可以让每一个人都了解该干什么,怎么去干。
3)愿景的完成必须团队成员的协力合作
3.要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是团队发展的润滑剂。沟通困难会使成团队成员间难以达成默契,缺乏共识,容易产生感情裂痕,影响团队间的合作,更不利于团队的发展。
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团队内部进行平等的双向的沟通
沟通不仅要停留在纵向或横向,还要注重深入,在沟通中,保证沟通的双方是平等的、双向的,让团队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沟通无极限”。
2)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
不仅仅是内部,外部上也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只要有一个环节沟通不畅,就可能造成亏一篑的结局。
3)沟通中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
在交流碰撞中化解各种误会,使团队成员在沟通中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模式,让团队成员观点在沟通中达成一致,进而行动一致,最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4.有适当的激励机制
人是情绪化动物,在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往往出现消极态度,如果这些消极的态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对他们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时,最为有利的一剂良药便是激励。
在这里,可以从下4方面入手:
1)对于人事的安排要遵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对每一个人作出最合适的安排。
2)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各种合理的愿望。
3)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注重精神奖励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都很重要。往往在员工心中薪酬不仅是一定数目的钞票,他更代表了身份、地位、个人能力的高低、成就的大小,所以适时的给员工一定的奖励以肯定他们的付出是十分必要的。
4)建立合适的升迁机制。
职位对于员工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合适的升迁机制不仅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实干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5.引入良性竞争机制
良好的团队竞争可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竞争可以刺激每位成员的进取心,使他们力争上游,发挥最大的潜能。
具体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激起一个人无尽的智慧。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拼搏取胜的愿望以及展现自我价值的意愿。往往通过不断竞争并获取胜利的过程中,不仅能改变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态度,还能建立一个人的自信心,重燃起内心中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一个人的创造力。
2)竞争还有能够令一个濒临绝境的团队重获新生的魔力
往往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面对一群毫无活力地团队时,他们便会引进一批充满活力,积极行动的新人,以打乱团体中原来已经形成了的较为稳定的工作人际关系。
由于新人们个个如狼似虎,不畏强者,敢于争胜,这让原老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得不解放思想积极行动,以适应激烈的竞争,从而使团体焕发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其实,竞争与合作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竞争要求合作,而合作促进竞争。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团队中,各成员互爱,互勉,互补,互利互惠,有利于竞争本身所需的信息的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传播和互相借鉴。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各自就有两个思想了,那么通过合作团队就拥有了更多的思想了。
【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相关文章:
如何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10-28
如何建立团队精神10-24
要如何培养团队精神10-21
如何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04-24
你如何看待团队精神10-24
如何加强少儿舞蹈的训练11-17
如何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11-07
如何加强采购质量管理07-07
如何加强企业物流管理11-22
如何加强客运安全生产管理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