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人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姿势中正保持平衡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要求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震荡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动作缓慢谨慎小心
杨澄甫又说:“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也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虚实相间和谐平衡
杨澄甫特别强调“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正如人的走路,左脚实则右脚虚,右脚实则左脚虚。一前一后、一虚一实,迈步前进。习拳者久经锻炼,更能应付紧急。如:前脚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虚空,后脚坐实,就如树根紧扎大地不为所倒。再有,久练太极拳者拳架特低,根据物理重心低则稳,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可见,睡前练太极拳,既能有效地改善睡眠,又能防治多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上乘方法。
太极动作慢,但慢得有道理。
关键是,何时愿意踏出第一步。不少本地及外国的医学研究证实,温和的太极拳,能提升平衡力,改善关节炎病征,减慢骨质流失,加强心肺功能,还为都市人减去压力的魔咒。太极消耗体力较少,不适合如跑步等剧烈运动的长期病患者,都可练习,这也是它的优点之一。
轻柔带动血液循环移民澳洲多年的杨家太极第六代传人傅清泉表示,太极与跑步一样,可以带动血液循环。只是,跑步给膝关节的损害是步行的4倍,加重膝关节劳损的机会。太极的动作及速度均匀,又有舒展大方及刚柔相济的优点,起码对关节的负担少得多。
再者,太极藉?关节的活动带动肌肉,进而提升全身血液循环,相比其他运动主要藉刺激心脏来带动循环,给心脏的负荷较少,心脏病人也可以练。外国曾有研究指出,除了游泳外,太极就是另一种不会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据上海同济大学1977至1978年的研究,没有患病的人练太极拳也得益。参加者练杨式太极拳1年,平均血压由134.1/84.5mmHg,下降至124.9/79.8mmHg。
虚实步法交替作用太极的动作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指的是双腿的动作。呈“实步”(或称阳步)时,重心在前;“虚步”(或称阴步)时,重心在后。中医观点里,说人有3个“心脏”,除了天生的1个外,其中一个就是大腿肌。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虚步实步不断交换,重心不断交替,无形中起?像心脏泵血的作用,有助全身血液循环。而且动作一定要慢,才有此效果。
那要慢至怎样的程度?傅清泉称,大概是社交舞“慢四”的速度,差不多等于人呼吸的节奏。
放松肩肘放下压力太极的慢,亦对心理健康有益。太极拳其中一个要点,是“沉肩坠肘”,意即肩膊及手肘要放松,不要夹紧肩膊,也不要翘起手肘。要做到“沉肩坠肘”,心理上不能太紧张,心胸要广阔。“这个说易做难。”他说,想把太极练得好,还须先调整心态;亦有人反过来,藉太极缓慢的速度去影响心态,令自己集中精神,学习放下压力。
太极的图案,讲求的是阴阳平衡。急促的步伐,正需要太极的慢与柔去调和。
【老人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相关文章:
老人练太极拳的好处10-19
老人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06-06
老人练太极拳有何禁忌10-19
夜练太极拳的好处08-03
跳舞有什么好处04-18
练太极拳最佳的时间12-09
如何提高练太极拳质量04-26
孩子练习太极拳的好处07-12
太极拳对青少年的好处07-12
缴纳个税有什么好处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