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4-10-26 23:56:39 太极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意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引领运动。通过太极拳的意念运动可缓解精神压力,太极拳养生也是因为意念达到养生目的。下面随着太极拳之练意,学习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下仅供参考!

  意是一种抽象的词,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领悟,这也是太极前辈强调用心练拳的目的。

  一、意不及

  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练形的内家拳之一。王宗岳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说:“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这些话都说明了太极拳用意在行拳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有一些初练者行拳时完全不用意,他们只是想活动一下关节,把太极拳当作缓慢的体操,练拳时眼晴东张西望,边比划边聊天,心意全不在拳上。另一些初练者知道习拳要用意,但用意不连贯,时断时续,时有时无。

  例如,太极拳的虚脚,当虚至毫无伸缩变换的时候,意变成虚空时,意就会断,势也会断,练习一套拳架,从起势到收势的过程,意始终贯穿不断。

  笔者把行拳不用意与意断都划归为意不及。对于意不及的习练者,一是影响拳艺水平和功力的提高;二是养生健身效果甚微。

  二、意过

  初练太极拳,除了练套路盘拳架之外,更重要的是力求体松。因为能松才能柔,能松柔才能轻灵,松柔至极方能坚刚。只要周身松了,气会沉人丹田,日久内劲自生,是为“有心求柔,无心成刚。”但是,要体松,先得意松.,如果意过,则不利体松。

  比如,虚领顶劲,要求颈项松竖,头顶百会,用意略向上领起,下颔微内收,头部中正安舒。如果颈项僵直,头部用犟力向上顶,就是意过的表现。所以,行拳意过,反而体僵。体僵则气滞、气滞则血不畅,气血不畅则不利健康。

  练习太极拳的意也要适可而止,有的人太过用意,导致身心失调,经常出现气喘吁吁、头晕眼花的现象。

  短期意过,经过休息调整,气血可以恢复通畅,如果长期意过,年复一年地用不利气血畅通的方式行拳,容易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有违“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目的。

  行拳为什么容易意过呢?依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对动作要领顾及得不够全面,往往注重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如上面所述虚领顶劲的意过情况,就可能是偏重了顶劲,而忽视了虚领,致使刻意上顶。

  第二种原因是人们在长期劳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拙力意识导致行拳意过。有不少习拳者,苦苦求松。虽经多年努力,也看了不少书籍,请教了一些拳师,却因不得法,习惯性僵劲未去,行拳仍然神情呆滞,动作僵硬,拘束呆板。

  第三种原因是初练者在形体未达到较为放松时,过早地按攻防含意用意,假想与敌交手行拳,往往容易增强拙力意识,产生意过在所难免,这时的用意练意方法。就超越了习拳的初练阶段。

  三、如何克服意过与不及

  要克服意过与不及,达到用意“无过不及”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请明师指教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中的“入门引路须口授,”说明了老师指导引路的重要。即使在社会进步科学发达的今天,依然如此,可能有人认为,现在有录相带、VCD影碟和书籍,学练太极拳套路很容易,“须口授”之说已过时。

  此认识是不对的,如果学拳不从师,只凭上述工具自修,要想把拳练得很规范,用意无过不及,形体松净且具有内涵韵味,那是很困难的。

  因此笔者认为,还是要请教明师,就是请既明拳理拳法,又有实践经验的明白人作你的老师,可提高学拳效果,免走许多弯路,尽快引你迈人太极拳殿堂的大门。

  2、努力学习拳理

  拳论要求行拳须“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讲明规矩就要学习拳理拳法,即要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动作要领和规范要求。用它去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较快地提高拳艺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拳用意方面的拳理,前辈们也早有阐述,如“势势存心揆用意”,“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又如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些精辟的用意哲理,辩证地阐明了用意应“无过不及”的要领。

  细细揣摩领悟,用它去指导行拳用意之度,既不偏重又不偏无,似有意若无意,想必会有较大的收效。

  3、刻苦习练

  王宗岳说:“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拳的功夫是练出来的,即使有明师指导,自己又明了拳理,也还得刻苦修炼。懂拳理只是心知,最终还得落实到身知上。太极拳用意亦是如此,要准确地把握用意的尺度,还必须在修炼过程中反复体悟、才能逐渐掌握它。

  初练者练意应先练“以意导形”,即按动作的要领用意。具体说,就是以意去引导形体的放松,以意去引导形体的运行,做到用意不用力,意在先,形在后,克服行拳过程中出现的意过与不及,逐步达到用意娴熟合度。

  如果熟练掌握了以意导形、以意引气,意气处于心态祥和的状态中,悠然自在地在体内运行,那时,习拳产生的趣味和舒松感,将乐拳不疲而忘顾其他。

  太极拳意念的要求有哪些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意念”的含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深刻理解它的运用。

  什么是意念?意念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陈式太极拳追求的是灵感,灵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

  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贯通,然后,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太极拳的松柔,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

  所以说,对于松柔的运用,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控制。

  在不失棚劲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

  “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静,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拳术演练。

  “不用力”是说在初学阶段,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用力。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会放松,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太极拳的招式。

  练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是说在定势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涵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种感觉,就会不灵活,就滞重。

  总之,太极拳的意念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也难以把握的。我认为,练习太极拳,在不同的阶段对意念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学习陈式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我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阶段,练习者的意念主要是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由浅入深地引导。这时如果要讲一些“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运行”等等意念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第二个阶段,练拳达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标准的程度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练习者手上会出现麻、热、胀的感觉,这是有了初步内气的表现。

  此时,可以开始讲一些意念的问题。这时,学生练拳时的意念是动作协调,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要把手上的感觉保持住,贯串始终。

  以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外形引动内气,让内气与外形结合,使内劲连绵不断。

  第二个阶段的意念是调整身法,把感觉到的东西贯串始终,意识连绵不断地跟着动作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时,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入丹田。

  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是沉重,饱满,第四阶段是用意使内气下到脚上,降于涌泉穴,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达到这个程度,就有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的感觉,这时,你才能体会到内气在周身的运行。

【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相关文章:

太极拳断劲解决方法05-21

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07-26

excel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07-01

excel表格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08-09

硬盘跳线问题解决方法10-22

声乐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06-03

CAD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07-19

练习太极拳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01-14

Excel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07-31

Excel表格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