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知识大全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项极富魅力的运动,是中华民族国粹和国宝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根连植于华夏五千年文化的土壤之中的太极拳,以优美轻柔的形体,丰富的哲理、医理的内涵,迷人的神韵,使人为之倾倒。随着历史的推移,太极拳运动所具有的体育与文化的双重魅力得到了更完美的体现。
一、太极与太极拳
在古汉语中,“太”者大也,“太”有最大、最高之意;“极”者至也,“极”是最远、最后的界线。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相传为周文王著的《周易》一书。认为“太极”是一切变化的起点,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阴阳鱼表示太极,表示圆,表示宇宙无穷无尽。于是万物归阴阳两大范畴,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示阴阳运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
太极阴阳学说在我国哲学、兵学、伦理学、力学、美学、生理学、医学及养生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用它命名一种拳法,却是三百多年前的事。
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后期),民间武术家王宗岳写了篇著名论文《太极拳论》,开篇就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里用太极阴阳学说来阐释拳理,从此“太极拳”这一名称才正式确定并被沿用下来。
用太极命名拳法,表明太极拳其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通,充满了阴阳、刚柔、动静、虚实等变化。
太极拳是科学的、广谱的、终身的运动,符合“动中寓静,天人合一”的东方健身哲理。太极拳是温和的有氧运动,是通畅的经络运动,符合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关于“体欲常劳,劳勿过极”的养生原则,练习太极拳年龄可以从3岁到107岁,年龄跨度超过一个世纪。因此说太极拳是终身的运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劳动由重体力劳动型向重安静型劳动方式转变,高科技、高竞争带来高精神压力,引发现代文明病,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而太极拳这种温和、缓慢、圆活、连贯的运动,这种似行云流水、春蚕吐丝的动静相兼的养生运动、休闲运动,既是对快节奏紧张型劳动的调节,也是对坐班族安静型劳动的调节,还是排除心理垃圾、减负减压的好手段。
二、太极拳是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运动
在太极拳《十三势歌》里有这样的表述:“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句话阐释了古人对太极拳功效、对生命的理解。追求健康长寿是习练太极拳的根本目的。
太极拳属于生命科学,是一门关于生命质量升华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是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运动。
太极拳的功效归纳起来起码有“五身”,即健身、修身、医身、乐身和防身。起码也涉及“五学”的领域,即哲学、力学、中医学、兵学和美学。
1、挑战“三大杀手”
近年来的统计表明,在我国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夺走人们健康与生命的三大主要疾病,故也称“三大杀手”。首先,近20年来,中国每4~5名死亡者中,就有一名是死于癌症,居死亡之首,也称“头号杀手”。而有关资料称,我国患心血管疾病者至少2.3亿人,心肌梗塞患者约200万人,心力衰竭患者约420万人,估计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同时我国还是脑卒中高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约15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者约200万人,存活而引起行为障碍者约700万人,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造成巨大的经济与生活负担。
太极拳则是挑战“三大杀手”的有效手段。
习练太极拳强调“心静”、“体松”、“用意”,练拳时精神专一,百虑俱消,物我两忘,天人相应,使大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和大脑的健康,预防脑梗,预防脑卒中,故被誉为“大脑皮层的体操”,美国科学家发表了“太极拳可以防止中风和老年痴呆症”的论文,还得出“中国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老年人摔跤”的结论。
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练拳三十分钟后,心脏功能改进有效率达86.6%。初学练拳者也有改善,达62.5%。因练习太极拳能使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微循环改善,血脂下降。我国科技人员中患高脂血症者占69.9%,而练太极拳的科技人员患高脂血症者仅占25%。同时,打拳意带气通、血通,利于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所以也是防癌和辅助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
2、“气通腹脑”利长寿
太极拳还注重“气沉丹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这里所指的“气”,是一种能量——使人体各器官正常发挥功能的原动力,也可以理解为“液体压力波”——能与血脉共振。太极拳的“松”、“静”,利于“行气”,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即是呼吸深、长、匀、细,以腹式呼吸为主。这与年老易气血上浮、易摔跤形成对抗,也就是同衰老对抗。古代养生学家认为:“呼气入脐,寿与天齐”。太极拳就是养生学家提倡的腹式呼吸、逆式呼吸(呼气时小腹“鼓荡”)。
现代医学还认为,人体除了有神经最丰富的大脑之外,还在小腹内有“腹腔神经丛”或称“腹脑”,它是最原始的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功能。而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和“丹田鼓荡”,就能激发腹腔神经丛的内脏调节功能,可见太极拳无论对大脑还是腹脑,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平衡“一对神经”,促进心理健康
太极拳注重“意、气、神”的锻炼,使“一对神经”,既强化了交感神经和第一心脏的主循环,也调动了迷走神经,使人体气血调和,生态旺盛,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动态平衡,中医上也称阴阳平衡,自身节律的调节平衡。
太极拳动作松柔园活,排除杂念,追求“虚”、“无”的意境,配上悦耳的乐曲,可使大脑产生持久快乐的“内啡肽”物质,使大脑产生舒松愉悦的电波,净化精神,净化大脑,从而也对“心因性”疾病起到心理疏导与辅助治疗的作用。
三、行云流水,五彩缤纷
太极拳运动内容十分丰富,真可谓是五彩缤纷。它主要的传统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和式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还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太极枪以及陈、杨、吴、孙、武的竞赛套路。大众太极运动中还创新了太极扇、太极杆、太极双珠以及太极拳对练、太极剑对练等。这些新派太极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时尚的元素,受到的广泛的欢迎,成为太极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前些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拳集体展示,春节晚会上还展现了“行云流水”的太极拳表演,均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
四、修炼太极拳的四个阶段
1、塑 形
塑造正确的形体,即是规范,是“形正”。此为初级阶段。“重意不重形” 应加上“先重形后求意”。
① 抓好基本功
三抓:抓好脚步与桩功、浑元桩、开合桩、升降桩、虚步桩、马步桩。
练习进步、退步、横步,体会点—面—实。
抓好路线——体会弧线运行,运柔落刚。
抓好定势——势正招圆,曲中求直。
先方后圆,圆中有方,方圆结合。
② 抓好姿势正确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敛臀,尾闾中正。
③ 抓好“法正”
手法——处处弧形,运柔落刚,抻肘拽肩,坐腕舒指,曲中求直。
步法——迈步似猫,由点及面,轻灵沉稳,足随腰运,松胯圆裆。
2、重 劲
重视劲力、协调与完整,即为“劲整”。此为中级阶段。
连绵劲——运劲如抽丝,势势相承,劲劲相连。
虚实劲——虚实分明,含展自如,开合有度。
刚柔劲——柔中寓刚,运柔落刚,饱满圆撑。
沉灵劲——沉稳中求轻灵,轻灵中见沉稳。
完整劲——一动百动,一定百定,手眼身步协调一致。
陈式太极拳还应包括缠丝劲、折叠劲、弹抖劲等,均要“外圆内方,圆中有方”,由松入柔,由柔入沉,由方入圆,由正入整。
3、求 意
探求意识、气质、韵味、神采的功夫,即为“意纯”。此为高级阶段。
眼神十分重要——一身为戏在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手眼相随”要分清“随眼”与“定眼”,分清何时“手领眼随”,何时“眼领手随”。
神要聚,非瞪眼。
眼之虚实,表现攻防意识与美的意识,去探求内外合一和形神兼备的境界。同时还应注意呼吸自然,深、长、匀、细(呼气入脐,寿与天齐),以达到形,劲、意、气的高度统一,进入“吾即太极”之境界。
4、雕 风
雕塑个人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即“风特”。此为顶尖阶段。
精雕细刻,去建树各自不同的风格,精心雕塑又不留雕刻之痕迹,显示水上芙蓉自然美的本色。追求高层次、高境界、高品位,追求特色和个性的风格。如(以福建武术队为例):
高佳敏 塑造端庄派的风格:柔美细腻,拳情并茂;
陈思坦 塑造厚重派的风格:沉稳饱满,朴实浑厚;
林秋萍 塑造清柔派的风格:清柔典雅,会意传神。
还有如代林彬、李强、彭荔丽、周斌和黄颖祺等,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
以上四阶段既有区分,又有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从太极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修炼太极拳四个阶段的划分,在教学训练实践中是有其重要意义的,教师、教练和习练者都可以与其对照,对号入座,这就好比中医师为患者号脉一样,毛病在表在里,通过望闻问切,再对症下药。同样的,习练者一练教师便可看出他(她)当前处于初级、中级或高级阶段。还是处于某两个阶段之间,那么我们给出的指导意见才能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避免拔苗助长;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一般在一堂课中“纠错不过三,不见成效不松把”。
五、太极处方
(一)太极养心功的处方
1.升降搂推手
2.开合浑圆桩
3.左右穿滚掌
4.揉扣拍心区
5.点按三穴位
6.拍打三穴位
收功:轻拍手六经和足六经
(二)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处方:
1.赤龙搅海
2.鸳鸯戏水
3.调理脾胃须单举(八段锦)
4.拍打章门穴,捶打足三里穴
5.揉按天枢、大横穴
6.揉摸腹部(顺逆时针各50次)
(三)预防摔跤、帕金森症的处方:
1.丁步桩
2.左右金鸡独立
3.云鹤手(六手太极功)
4.鸟戏(五禽戏)
5.左右蹬脚
6.左右独立打虎
【太极拳知识】相关文章:
太极拳的知识教学09-04
太极拳的基本知识06-17
太极拳知识问答100条11-17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11-22
太极拳的要领11-18
太极拳的特点06-08
太极拳功法要领03-02
太极拳学习步骤04-02
太极拳的学习原则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