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哪些
步型是指下肢动作的定式造型。太极拳中常用的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独立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哪些 篇1
太极拳的步型主要有“弓步”、“坐步”与“马步”三种。
“弓步”俗称“弓箭步”,是以前腿弯屈如弓,后退挺直似箭而得名。诀云:“前腿弓,后腿绷。”即是指此。站桩时称作“弓箭桩”或“弓步桩”。做法:前后错步站立,两脚间相距的距离约本人脚长的四至五倍,前腿屈膝至大腿接近水平,三点一线,“三尖”(鼻尖、膝尖、脚尖)垂对,鼻尖超过脚尖,失重;膝尖超过脚尖就叫“跪膝”,跪膝时下出的力就从膝尖向前下穿出,而不能下传于脚掌,从而失去支撑的稳定性与力量的反弹作用。脚尖也不能滞后,滞后不但容易造成跪膝,还容易造成身体前倾与失重。所以有:“步随身换,身随步转”之说。另外,脚尖向前做弓步时不但要注意“三尖”相对,还要脚尖向前或微微内扣,而不能有丝毫外展;后腿伸膝挺直(直而不僵),脚掌外展四十五度,宁小于三十度不可大于四十五度,大于四十五度不但力不能专注一方向前发送,有甚者,更是掰髋、敞裆有失攻防与美观。不仅如此,大于四十五度还容易造成膝关节扭伤,导致膝关节疼痛。经管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不是只此一种,但它确是其中之一。(吴式太极拳的后脚尖是向前的,因此叫“川字步”或“川弓步”,它不但易于腰向两侧转侧,力利于专注一方还不容易导致膝关节疼痛。),两脚均须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略偏于前脚,左脚在前者称为“左弓步”,右脚在前者称为“右弓步”。
“坐步”是太极拳的专用步型,与“坐胯”都系太极拳常用的下肢技法术语。坐步的做法是:两脚前后错步站立,两脚跟间的距离相距约本人脚长的二倍;前脚跟着地,脚尖上翘,膝关节微微松屈;后脚外展四十五度(吴式太极拳不外展或微微外展),重心居后,以后腿屈膝支撑体重;松屈髋关节,胯根向回抽缩,使臀部向后、向下坐落,似坐在凳子上一般。是整个下肢相互配合所形成的一种前虚后实的步型,因此,又有人叫它“虚步”。值得一提的是,它与虚步在前虚后实,以及虚于含腿(腿法)是相同外,虚步利于胸式呼吸,进退灵敏,起落便捷;而坐步则是有益于腹式呼吸,利于气沉丹田,便于上松下沉的太极功法。因此,它们相像却又不同,这点,习者不可不知。坐步沉稳的要点是三点一面,即:百会、尾椎、后脚跟,三点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中正、沉稳以及拳式的各部要领的正确保持。
“坐胯”与“坐步”的区别
“坐胯”也要求胯根向回抽缩,使臀部向后、向下沉落,似坐在凳子上一般,与坐步对胯根和臀部姿势的要求相同,都是“坐”。但坐胯只限于胯根和臀部姿势,是对跨根与臀部姿势的约束与规范,而坐步则是指整个下肢相互配合所形成的.一种前虚后实的步型。
“马步”又称:“骑马式”,“马裆步”,或叫“地盆”。在用于桩功练习又称为“骑马桩”。做法:两脚开立,相距约本人的两个横脚长,两脚掌平行、脚尖朝前或微微外展;屈膝下蹲时大腿不能近水平,膝盖的垂直投影线也不能超出脚尖,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虚领顶劲,裹裆含腚,命门外凸,裆部既沉又吊。要领:两脚开立后,头顶百会穴上领,有被绳向上悬提之感;臀部如骑在狂颠的马背上,似坐非坐;十趾抓地或平铺于地,着意以下肢前侧肌群远端收缩为主,控制臀裆部略高于膝盖的位置。
吴式太极拳马步的要领是:“锻炼蹲腿的功夫,名为左桩右柱。要气沉丹田,强调裹裆含腚,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有人说:‘两脚用力是双重’。其实,双重指的是虚实不分,阴阳不明。太极拳的功架,有的动作虚实蕴藏于内,有的动作虚实形表于外。吴氏太极拳的单鞭虚实,正是蕴藏于内,眼看左手,则左为实,是为桩;右为虚,是为柱。桩比柱根深而稳,虚实极为分明,功深者自能体会。”
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哪些 篇2
各种流派的太极拳对步型的要求不全一样,但太极拳的步型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基本呈垂直,脚尖斜朝正前方;后腿自然伸直,膝可保持弧度,脚尖斜向前,两脚之间保持一定间隔。
虚步:后腿屈蹲,大腿斜向地面,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掌着地,前腿稍屈,前脚掌、脚跟或全脚着地,重心偏后支撑腿。
仆步:一腿全蹲,全脚掌着地,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于体侧,贴近地面.全脚掌着地,脚尖内扣。
独立步:支撑腿微屈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抬高与地面呈水平。全脚掌着地,后脚前脚掌着
地,脚尖向前。
半马步: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尖向侧方,两脚距离约两个半脚掌,全脚掌着地,两腿微屈,重心偏后腿。
丁步:一腿屈蹲,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屈收,以前脚掌虚点地支撑腿侧面的地面。
此外,还有横裆步等等步型,常见的步法和腿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上步:后腿向前迈一步或前腿向前迈半步。
退步:前脚向后迈一步。
侧步:两脚朝左右平行,连续依次侧移。
跟步:后脚朝前脚跟进半步。
盖步:一脚经过另一支撑脚前方,向侧方向落步。
插步:一脚经过另一支撑脚后方,向侧方向落步。
碾脚:以脚跟或前脚掌为轴,前脚掌或脚跟左右碾动。
步法中,上步以脚跟先落地;退步以前脚掌先落地;注意左右脚之问的横向间隔距离,以利重心的稳定。步法变换要轻灵沉稳,虚实分明。
蹬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勾脚尖蹬脚跟,高过于腰部。
分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绷脚面踢脚尖,高过于腰部。
拍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向上摆踢,绷脚面,同侧手掌在额前迎拍脚面。
摆莲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只脚经前向外侧做弧形摆动,脚面绷平,两手掌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
各种腿法均要求支撑腿稳定,膝关节不要僵直,上体保持中正。拍腿动作时不可低头弯腰;摆莲腿时注意身体不要左右歪斜摇摆。
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哪些 篇3
脚和步型的方位是否适当,都会直接影响着裆的开、圆和下盘的稳健;在技击上也和进退、转换的灵活性有密切关系。同时,脚和手的运动是完全一致的,脚、踝、膝、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在技击上的良好效果,在步型上有以下几项要求:
(一)步型不论怎样变换,两脚必须平行,且在一直线上。坚决反对“八”字或“丁”字型。
(二)脚和手的运动完全相同,也是外走圆弧,内走螺旋缠丝,决不直来直往。
(三)步型要虚实分明,两脚虚实一般为四、六(指虚四实六)之比,切忌偏重或双重。
(四)两膝不要前栽超越脚尖,又要用意微向外撑,不得向里倾斜。胯(大腿窝)应向后回收放松,不要鼓劲凸出。
(五)两腿须自然,松弛,舒展,圆和;不僵,不硬,不呆,不滞。
步型对于姿势、身桩稳健、裆腿的开圆、腰脊旋转和虚实转换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脚的方位又是步型的关键,所以对脚和步型的要求和要领必须明确,并认真地贯穿在整个套路的各个姿势中。
(一)弓步 又名弓箭步。两脚一般分开约三尺左右,在一直线上,实踏于地;两脚夹斜面右(或左)前方约,互相平行,屈右(左)膝,膝盖不得超过脚尖;小腿和臀部不得地面垂直,大腿和地面宜保持适当的角度低于膝盖;左(右)腿蹬直而膝微屈,不要硬直,左(右)跨(即大腿窝)后松,称左(右)弓步。
(二)马步 两脚分开稍宽于(或等于)肩,约二尺许,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前;两小腿和地面垂直,屈两膝,膝盖臀不得超出脚尖;两大腿和地面宜保持适当的角度部不得低于膝盖。
(三)虚步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前。右(左)脚实踏于地,小腿与地面垂直,屈膝,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左(右)脚尖点地,屈膝,大腿和地面具有适当角度臀部不得低于膝盖。或左(右)脚前伸,脚尖向前着地,膝微屈;右(左)脚在后,脚尖向前实踏于地,屈膝,小腿和地面垂直,膝盖不得超过脚尖,称左(右)虚步。
(四)仆 步 右(左)脚实踏于地,脚尖向前,屈膝,小腿和地面具有适当角度;左(右)脚向左(右)侧伸出,腿贴于地,脚尖翘起,脚跟着地,臀部和地面留有适当距离或着于地面。
(五)歇步 又名交叉步。左(右)腿在前,右(左)腿在后,屈两膝并相互贴近。左(右)脚实踏于地,脚尖向前,右(左)脚在左(右)后一尺许,脚尖着地,微向右(左)方,与左(右)脚跟在一直线。臀部稍高于膝。
(六)独立步右 (左)腿直立,膝微屈,脚尖向前,实踏于地;左(右)腿提起,小腿和地面垂直,大腿和地面平行,脚尖向前或向下,称为独立步。
1、静坐
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
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
3、站桩(静立)
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
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
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
6、学九式太极
先定步学上身动作。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最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