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单反拍摄的透视原理
很多摄影师喜欢说多拍照,培养镜头感。可是所谓的镜头感到底是什么,好想很抽象,玄学一般。大家都知道有镜头感这个东西,可是镜头感到底长什么样?看不见摸不着。即便是摄影这种主观的艺术,其实也存在客观的一面。所以镜头感这东西,不是玄学,他可以意会,也能言传,且听我慢慢道来。
何为镜头感?就是不同镜头之间的视觉差异。除去色彩、分辨率、色散、通光量、焦外二线性、口径蚀这些专业性的成像质量差异之外(这些不懂也没关系,并不影响摄影创作。非专业器材党,根本看不出这其中的差异。),最重要的是透视感的差异。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为你分析何为透视感,不同焦段之间都有什么差异。这个特别重要,直接影响你的拍摄手法。
那么何为透视感,学美术的都知道近大远小的基本原理。所以透视感,第一奥义,就是近大远小。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明白真正的含义。举个例子,在你面前的柜子明明是四四方方的一个平面,为何拍出来却是上头小,下头大呢?甚至连线条也不是直的呢?
相机和眼睛不同,相机是单眼成像,而眼睛是双眼成像,外加人脑视觉纠正。所以眼睛看到处于一个平面方方正正的柜子,但是相机里看到的却是圆桶梯形。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到柜子之间相机的距离,中部偏下的绿色圆弧最近,底部红色圆弧处次之,最远的就是顶上蓝色圆弧了。近大远小,所以你得到的成像必然是这样。
这就是著名的桶形畸变。这也是为什么照片拍出来的人脸总比实际要大的根本原因,有科学根据的。所以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脸小的人比较上镜。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起来一般的人,一到镜头面前就容光焕发。而很多本人很美,一到镜头面前就变丑的原因之一。不过聪明的科学家们,早就考虑到这问题。所以就有了镜头校正这个东西。
所以理论上当你站在无穷远时,这个圆弧接近一条直线。就能拍出方方正正的柜子。可是站那远,我估计就算拍到柜子,在画面里面也只是一个小小点。这样的方正的柜子又有何意义?
所以这里再引入一个概念,就是焦段。焦段的数值越大,能够拍的越远。把远处的景物拍到眼前。所以你用24焦段,拍摄全身人像和用85焦段拍摄出来全身人像拍摄位置距离是完全不同的,拍摄出来的透视感也完全不同,依然还是因为近大远小。
不同焦段之间可视角度完全不同,以85定焦为例,垂直可视角度一般在16°左右。24焦段垂直可视角度则高达53°。而透视感的奥秘就在这里了,不同焦段可视角度不同,拍摄距离不同,所得到的画面完全不同。而这就是所谓的镜头感。如果这篇文章到此结束,你一定认为镜头感依然还是玄学。如果我再列出一大堆公式,给你计算不同镜头的透视成像,你肯定也看不下去。(其实公式我也不会。)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焦段越小,凑得越近,畸变越大。焦段越大,站着越远,畸变越小。
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是不是超广角这类畸变大的镜头就不能用呢?也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移轴镜头,他可以通过移动镜组来抵消镜头畸变,特别适合拍建筑,室内空间这种需要方方正正,真实还原空间感的拍摄需求。此外,善于利用超广角的畸变,也可以带来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比如你可以利用畸变拍个大长腿。
16端超广角视角下,巧用畸变拍摄的大长腿欧巴,我好心虚啊。这是桶形畸变的另一个特征,中心部分畸变小,边缘畸变拉伸严重。所以拍摄超广人像时,如果把人物放在画面中心附近位置,就可以拉出非常夸张的大长腿。但是缺点就是脚也变得非常大。怎么办呢?很简单,遮住他。
同样是运用超广角拉长了模特的大长腿,但是又用裙子遮住了畸变过度的脚。完美。
所以通常来说,用超广角拍摄人像时,脸部尽量靠近中心区域,人物画面占比尽量小。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因为很多时候不按常规出牌,也一样能得到非常特别的效果。16端贴身拍摄的近大远小透视感,大头娃娃的即视感。而这些都是超广角镜头下透视感,夸张的变形,并且吸入大量的画面进入镜头。拍摄你可以把手里镜头想象成成一个水平开口约为108度,垂直开口63度的类是矩形的扇形曲面。正对着镜头部分的畸变最小。边缘部分画质变形最严重。通过不断拍摄,来培养这份空间感,镜头感,才能最终驾驭他。
随着焦段数值越大,视角越窄,拍摄距离也更远。当到放大24焦段时,算是一个将畸变控制的比较好的广角端。又一常用的焦段,缺少16端那种夸张的视角,但是又能吸纳足够多的画面。
相对16焦段,24焦段的画面更平一点,更窄一点。初学者也许很难察觉两者画面的细微差别,可是当你深入使用之后,你会发现哪怕试着毫厘之差,带来的视觉体验也完全不同。如果说16端为了让畸变更容易接收,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尽量小一些的话,那么到了24端,即便是人物画面占比非常饱和的全身照,其畸变程度也还能接收。或者说16端是为了超广风景和环境人像而生,那么24端的镜头感除了用来拍摄视觉相对工整一点的透视感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让你在狭小的空间拍摄也游刃有余。
人文视角,35定焦。传说中最接近人眼视觉的焦段,其实这里的接近,大概是指人眼看到的距离和大小接近。并不是指透视感和人眼接近,人眼可没有35定焦那么严重的畸变。原因很简单,人眼是双眼成像,大脑自带镜头校正功能。所以人眼看到的画面,几乎是0畸变。但是相机不同,单眼成像,理论上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0畸变。
但35定焦的拍摄距离是和人眼看到的距离比较接近的,所以如果你想培养一只镜头的透视感,在没拿起想之前就知道站在什么合适的位置可以得到全身照、半身照的话,那么35定焦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不过35定焦依然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畸变,所以拍摄时,还是把畸变的影响考虑在内,例如当你使用35定焦平视视角拍摄小露肩膀的特写时,你大概会把模特的肩膀拍的非常宽,脸也容易拍大。
可是当你把拍摄视角稍稍提高一点,就很容易把人拍的娇小一些。因为近大远小,距离镜头较近的眼睛会显得大一点,而距离镜头较远的下巴也会则显得小一点。所以小个子女生适合拍平面模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摄影师的拍摄机位更容易高一点。
标准定焦50mm。到了50这个焦段,畸变已经很小了。除了拍摄一些横平竖直的线条之外,日常拍摄已经很难察觉到畸变的存在。甚至即便是拍摄横平竖直的线条,只要拍摄角度合理,也能让人很难察觉畸变。
所以50是一个镜头透视感很好的分水岭,在50之前的焦段,都有比较明显的畸变,而到了50之后画面就工整平实的多。那么是不是镜头感的问题,到了50mm就算到此为止了呢。50之后的焦段镜头透视感差异是否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呢?当然不是,因为还有一样东西,叫做压缩感。也就是所谓的景深,在50之前,即便是1.2光圈,也无法打到200焦段2.0这种空气切割器般的压缩感。所以摄影界中常说的刀锐奶化,你大概无法在小于50的镜头中体验到。
人像镜皇85定焦。我想85定焦之所以被成为人像镜皇,大概是因为在这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刀锐奶化。焦段小于85的镜头,大概只能体会到刀锐,却无法体验奶化,也就是虚化的魅力。
相对于200 2.0这种规格的空气切割机,85定焦便宜,轻便,而且能够保持和模特合适的拍摄距离。能够很好的将人物从环境中剥离出来,同时又营造出非常漂亮的虚化环境。此外,从模特的感受来说的话,85mm不像35mm有那么强的进攻性,也不像200mm那么没有存在感。(35mm拍摄太靠近目标,容易给目标造成压力。200mm则是远离目标的旁观者模式)。我想正是基于以上种种,才让85mm获得人像镜皇的称号。而这个焦段的透视感也确实适合人像。
小切割135焦段。相对于85的刀锐奶化和200的空气切割机,135的焦段略显尴尬一些。但从压缩感来看的话,135优于85,而弱于200。也许是85和200的名头太大,而导致135的相对小众。不过依然有大批簇拥,这基于两者之间平衡的镜头感。
空气切割机200定。这应该是追求人像虚化道路上,民用级别的终极体验了吧。然而太贵了,70 200 F2.8镜头玩过,200 2.0还真没玩过。所以很难在镜头感上说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只有这个级别的镜头,才能在全身人像虚化的有所建树。
90微距、百微。相对于前面说的虚化,微距镜头具备更强的虚化能力。即便很小的光圈也能得到非常浅的景深。因为影响景深的三个要素焦段、光圈、物距中,90微的物距太近了,几乎可以贴身拍摄。所以特别容易得到非常浅的景深,此外微距镜头即便光圈缩小到22,也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画质,因此被微距无弱旅。
变焦。则是光圈较小,焦段覆盖范围较广的一系列镜头。相对定焦来说,镜头感很难培养。因为焦段覆盖范围太广,变化也太细微了。例如24和25焦段镜头感的差异,一般人真的很难感受的出来。所以即便使用变焦镜头,也尽量使用其中几个焦段作为常用焦段,这样的镜头感就容易多了。
【单反拍摄的透视原理】相关文章:
单反的拍摄技巧有哪些09-20
数码单反摄影宝典,花卉拍摄基本技巧07-15
单反海边摄影技巧09-04
周末拍照摄影技巧单反09-04
给单反新手的10个小建议06-12
网球单反的优缺点和技巧05-22
单反相机摄影技巧09-15
大片拍摄技巧07-11
拍摄公路的技巧08-16
单反相机入门教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