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师声乐教学课型配置改革方法初探论文
【摘 要】高师音乐教学以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一直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这种模式逐渐脱离了培养目标。本文就声乐教学中课型配置改革方法,提出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声乐教学 师生配置 课型改革
一、高师声乐教学课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呼吸发声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及制作歌曲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能声请并茂的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艺术美。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不能范唱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
第二,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三分之二为声乐主修考入大学,声乐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三分之二来自我国广大农村,将来他们绝大部分也将回到农村从事音乐教学,在农村特别是在山区音乐教学设备相对较落后的情况下,声乐歌唱是上好音乐课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第三,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沿用音乐院校的模式,无论就教材的选用、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以及师生配置,均一直沿用。学生入学后经研究统一分至各个教师进行小课教学直至毕业,但在教学实践里,我们发现这种配置有以下几种不足:
(1)这种配置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且属于技能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学生到二年级时已经显露出进步艰难,再上声乐课,技能、技巧和技术方面都不能再有多大的提高;而有极少数条件好,领悟能力高的同学,对声乐抱着极大的兴趣,希望继续学习,劲头也很足。这就促使我们进行课堂改革,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另外的声乐教学方法中,获得技巧和乐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利用这种差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声乐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环节。
(2)这种配置方式,不利于形成一个竞争的、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搭配的相对稳定是有必要的,但过于稳定对教学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高师音乐教育自八十年代后有了飞跃性发展,师资质量比过去也有显著提高,但绝大多数师资脱胎于应试教育的旧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陈旧老化,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师生配置过于稳定,无形中助长了某些个别教师在专业上不求上进,出现吃老本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挫伤,长此以往,教师没有危机意识,学生的歌唱水平无显著提高,彼此之间可比性不大,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逐渐涣散缺乏活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这种配置,不利于高师声乐教学的长期发展,不利于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长远利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也是一个单位不断发展的动力。课型配置的不合理,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无法为中学基础音乐教育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从而影响到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课型配置不合理,制约了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型改革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声乐教研室统一将学生分配至各个教师名下学习,一年级为四人一节课,课时为45分钟,一周一节。到二年级时分为二人课,对学生在发声方法上更为细致深入地教学。
第二步,经过两年的系、院学习,学生在声乐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掘,有条件继续学习声乐的学生已经显露出这方面的天赋,可以继续深造,而没有发展空间的学生,在发声方面的能力已经开发到了尽头,想再提高已经很难。这时,经声乐教研室集体考评,选出百分之十五的学生继续上声乐小课,另外的学生则上声乐重唱与表演唱课,以这种形式更多地了解声乐作品和提高处理作品的能力。
三、课型改革的功效
1.课型改革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创了全系良好的工作作风新局面
过去小课教师迟到早退、上课时间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课上聊天、接打电话、范唱少,把声乐课简化为唱歌课,诸如此类的消极授课并不少见,自课型改革后这种现象基本杜绝。教师在一、二年级上小组课时没有时间干别的事,三、四年级上小课的学生更是惜时如金。没有成绩和口碑的教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所以教师在认真上课的前提下还积极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教者,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课型改革充分调动了我院声乐教师的积极性,并带动全院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2.课型改革转变了全院的学习氛围,坚定了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
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声乐不仅是发声而是声乐艺术,是依靠声音并茂的歌唱来构建艺术形象的听觉艺术。课型改革,使那些在声乐方面没有多少天赋的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更丰富的知识,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而教师的教学由模式化转为个性化,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教师的角色由简单的施教者转化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双重角色,声乐课也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是枯燥的发声练习、作品演唱而是融感情、技巧、艺术、表演以及思想道德意志培养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歌唱能力、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激励着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3.课型改革增加了教师的危机意识,加快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出成绩,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声乐艺术是不断发展的艺术,无论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曾经被高校拒之门外的通俗唱法,其歌唱方法、艺术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我院教师正努力调整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变化形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创造精神的新世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众所周知,学术理论水平较低是音乐技能课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制约整体师资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学实践缺乏理论化、概括化,从而影响教学水平。我院教师利用学院发展的有利天时,赴国外学习,在国内深造,撰写学术论文,努力提高自身学术理论水平。目前,已有十数余人赴德国留学归来重赴工作岗位,并有数位教师在国内专业院校攻读音乐理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课型配置改革是我们在声乐教学改革上的探索,而在中小学新课标实施的今天,高师音乐教学的改革有些滞后。只重视学科领域的高精尖,轻视专业知识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视专业学习水平,轻视教育实践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形成等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当然有问题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解决问题。师资配置、课型改革对我院来说也只是探索阶段,相信同行有更科学的方法,期待与您探讨。
【高师声乐教学课型配置改革方法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谈声乐有效教学的方法07-07
声乐学习入门教学方法04-06
少儿声乐学习的教学方法07-10
声乐的练声方法10-13
声乐的练声方法02-09
园路的植物配置方法10-13
配置显示器颜色配置文件方法教程12-02
声乐演唱练声方法02-01
儿童声乐发声方法06-08
dlink交换机配置方法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