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器乐

浅谈声乐的四种唱法

时间:2023-04-18 14:32:17 秀雯 声乐器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声乐的四种唱法

  声乐有有四种唱法,即美声、民族、通俗、戏曲。把戏曲从民族唱法中单独提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声乐的四种唱法,欢迎来参考!

  美声唱法是根据人体解剖学发声原理的一种科学唱法,源于意大利。其演唱方法是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所有共鸣腔同时共鸣,拖腔中有很明显的颤音,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稍差。其演唱特点是音量大,穿透力强,注重咏叹性,声音饱满宏亮,音域宽广,高、中、低三个声区比较统一。是学院派极力推崇的一种唱法,需要专门练习才能掌握。

  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自文艺复兴逐步形成的。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同,高低也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生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生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以声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为其特点,但因忽视词义表达上的细致,故常表现出追求声音效果,炫技和程式化的倾向,它自产生以来,其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一直随时代以及所演唱作品的发展,这种演唱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唱法之一。

  民族唱法是在继承中国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西洋唱法中的某些技巧,从而形成的发声方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口腔、鼻腔和头腔都参与共鸣,胸腔、喉咽腔共鸣用得较少,气沉丹田,气息较深,用横膈膜呼吸,声音稍稍靠前,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形容说“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其演唱特点是声情并茂,音色明亮。

  通俗唱法是我所喜爱的一种唱法,稍微多说一些。

  通俗唱法顾名思义,是一种通俗的、大众的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随着近代电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要借助于麦克才能放大音量。这种唱法往往是天赋成份大于后天训练,为广大青年群众所喜爱。其演唱方法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下部胸腔基本不共鸣,喉咙不打开,呼吸较浅,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其演唱特点是以轻唱为主,多用真声,音域不宽,唱歌就像与你谈心一样,亲切、自然、流畅,注重情感表达,具有随意性。通俗唱法流派较多,风格各异,有低吟唱法、轻声唱法、气声唱法、呐喊唱法、说唱唱法等。有时还用滑音、假声、尖叫、呐喊、抽泣、呜咽、气声等演唱技巧,极富感染力,加上电声乐队的伴奏,常常会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国台湾的邓丽君、美国迈克尔杰克逊。我年轻时候是邓丽君的粉丝,现在依然崇拜得五体投地,常常模仿她的唱法。

  戏曲唱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唱法,约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戏曲唱法主要以京剧为代表,包括昆曲、豫剧、越剧、平剧等各种地方戏;曲艺也是戏曲的一种,包括弹词、大鼓、二人转等。其演唱方法以喉咽腔共鸣为主,胸腔基本不共鸣。其演唱特点是讲求腔调韵味,有板有眼,拖腔慢颤,富有地方语言特色和鲜明的音乐个性,为广大老年群体所喜爱。

  浅谈声乐的四种唱法 2

  声乐的三种唱法:

  一、民族唱法

  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汉民族而言,由于各地区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上的差异,其表现民歌内在含意的重要手段一唱法及其风格也是不相同的声乐分为几种唱法声乐分为几种唱法。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还是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种类与不同的民歌风格的影响。为此,在研究与探索民族唱法及其风格的同时,简介民歌之特点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初叶的意大利,以音质圆润饱满,音色华丽流畅而著称。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因为有大批专家学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论与训练方法在三种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统化的。由于该唱法的发声方法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自然规律,依靠科学的呼吸方法和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歌唱,减少了声带因长期歌唱所带来的负荷过重与磨损,从而延长了声带的有效使用时间。许多中外歌唱家如男高音藏玉琰、楼乾贵、梯·斯基帕(意大利)、男中音特·鲁卡(意大利)等的歌唱寿命都达到七十岁以上的高龄。

  三、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简称,又称通俗唱法。“流行歌曲”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因而流行唱法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唱法”。

  流行唱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唱、通俗方便。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影响力已超过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正所谓:极易上口,人人歌之。

  拓展:声乐知识

  一、原生态唱法的渊源

  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原生态民歌”这个词是近几年出现的,而“原生态唱法”之说则是最近CCTV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才新鲜出炉的。将民间歌手从民族唱法歌手中剥离出来,对作为民族唱法之“根”的原生态民歌的独立呈现和展示,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原生态唱法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原生态唱法从音准和音色上把握外,还应该注意把握本民族风格,应该提倡保护和传承原汁原味的各种原生态唱法。

  二、原生态唱法的特点

  原生态唱法指没有经过任何所谓的“唱法”加工过的唱法,它是一种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唱法,就象地里的庄稼,没有施过化肥,没有喷过农药,没有进过大棚,完全在自然状态下,餐风饮露,日晒雨淋,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成长起来。它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代代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它质朴得近乎粗糙,简单得近乎透明。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才更接近人的心灵,因而也更接近艺术,更能打动人。

  原生态是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无名氏创作、是老百姓用来表达心理情感、生活状态的方式,体现的是“本真”和“原汁原味”、“生活中的歌唱状态”。原生态不在于“唱不唱、怎样唱”,而在于整体性,通过一种和谐的心态来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艺术表现是外在的,但文化核心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内在的和谐。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唱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唱给自己听的,后者是培养出来的表演明星唱给大众听,“功利性”是两者的严格区别,市场是两者的'界限。原生态唱法应该以坚定的信心展示最原始的风貌,克服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的“趋同性”,那才是真正地继承和发展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不仅民间歌曲有原生态唱法,各类民间戏曲剧种、说唱曲种也有原生态唱法。从演唱语言来看,民间戏曲剧种、说唱曲种与民歌一样,也均是采用各民族的地方方言演唱。当然,民间戏曲、曲艺演唱的原生态环境与民间歌曲有很大不同,早已从民间的勾栏瓦舍向戏台、茶楼转移,大多在各式各样的剧场环境演出,仅有少部分还以民间街头巷尾、码头广场为表演场所。笔者认为现在已被搬上舞台或电视荧屏已不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民间歌曲了。离开了特定的生态环境,无论在舞台上将原生态民间歌曲形式模仿得如何惟妙惟肖,也只能是在原生态民间歌曲基础上变异的次生态或再生态的生态还原,不可能完全不走样,也不能要求它完全不走样。因为,舞台和荧屏上的“原生态”民间歌曲已不是原来的民间歌曲“原生态”了。

  三、唱法注意事项

  原生态如果要搬上舞台时,表演者首先要自信,重在回归自然的感觉,在舞台上的加工手段和原生态应该接近,不提倡“改编”,切忌把不该去掉的东西去掉了。在舞台上要淡化“景别”意识,强调“展现”意识,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本身的关系,不要形成一种竞争的概念,重在保护好原生态最本真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文化源于相互欣赏,本就不应该对其评论。舞台只是个文化小舞台,和谐的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文化大舞台。其次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要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真正尊重它。如何善待原生态唱法,如何呵护原生态唱法,为我们这个民族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保护、开发古老文化,必须慎之有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