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培训

通俗唱法的专业解析

时间:2024-09-05 10:49:56 赛赛 声乐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通俗唱法的专业解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通俗声乐的演唱与研究中来,通俗声乐事业已经蓬勃发展,希望大家不要被商业氛围冲昏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从通俗声乐艺术的基础建设出发,为通俗声乐体系艺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下面来看看通俗唱法的专业解析。

  通俗唱法的专业解析

  当代通俗音乐发展现状

  由于通俗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更容易被所欣赏和接受,因而通俗歌曲的传唱率高,在国内的发展非常快。在我国,通俗声乐专业各大音乐专业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般涌现,这种状况为通俗音乐者的发展和学习营造了非常好的大环境。同时,由于各类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迅猛发展,更是推动了人们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增强了人们对通俗音乐的喜爱,例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该档节目如今已经出了四季,每一季都备受观众的追捧和喜爱,该节目要求导师背对学院,只能通过歌手的演唱来进行判断,使导师能够不被外貌干扰,挑选出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这种节目形式把学员的唱功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也就对学员的唱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能够使选手们专心唱歌,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提高唱功上面,专注于唱歌,这无论对选手还是观众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选手可以执着于唱歌本身,观众可以听到更好的音乐。因此,人们对通俗音乐本身关注,通俗音乐的也就迎来了发展的高潮阶段。在很多方面,美声、民族声乐艺术和通俗音乐都有相同的地方,通俗音乐有自身的特点,但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其他的音乐体系。通俗音乐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就是因为它能够积极的吸取其他唱法的优点,加以改变后使其为自己服务。假如通俗音乐不能吸取别人的长处,而是独立的自行一套,那么它的发展一定会陷入瓶颈,严重情况下会对歌手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以我国民族唱法为例,现在的民族唱法与以前的民族唱法相比有了极大的转变,通过了解不难发现,这是由于我国的民族唱法能够取他人之所长为自己所用,它对我国各地的民歌戏曲优良唱法进行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把美声唱法与其融合起来,在这种状况下,民族唱法的发展如此迅速。但是,我国的通俗声乐理论体系并不像民族音乐那么完善,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至今为止通俗音乐都还未形成一套共识的训练标准和理论标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通俗音乐兴起的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另一方面就是国内通俗音乐的整体风气浮躁。人们只注重利益与金钱,对于通俗音乐具有研发精神的人极少通俗唱法专业解析通俗唱法专业解析。凡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形成体系的科学理论,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刻苦的专研的,如果不具有探索精神,很难取得重大的发展。

  通俗声乐的声部划分

  对声部的划分,至今为止,在通俗音乐体系中都还没有做详细说明。人们不禁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通俗声乐艺术需要像美声唱法那样划分声部吗?无疑是需要的。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声线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声音纤细、明亮,可以很容易唱上去高音,有的人声音浑厚、雄壮,但是高音怎也唱不上去,如果自己唱不上去高音就会认为自己唱歌不好,不适合唱歌。但很明显,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每个人天生的声音条件都是不同的,并且每个人的嗓音,发声习惯都有很大差异。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人的声音受声带形状的影响非常大,在美声唱法中,基于人声音色的不同,专家们把声部合理地分成六个,分别是男高、女高、男中、女中、男低、女低,而且在有些地方对声部的要求非常细致,比如把男高音分成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等。这些声部划分的依据就是声带的形状。声带薄、短、窄属于高音声部的声带类型,声带厚、长、宽属于低音声部的声带类型,高音声部音色明亮、单薄,低音声部结实、浑厚通。

  通俗声乐的呼吸状态

  通俗声乐艺术一样应该强调气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通俗歌曲音域较窄,不用考虑气息就以完成。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主要是受一些偶像歌手的影响。这些歌手凭着俊朗的外表,就算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照样出专辑、发唱片,俨然一个歌唱高手的形象,这给大众一些误导,认为他们唱的那些难度不大的歌曲就是通俗歌曲。只能说,他们唱的那些难度不大的歌曲是通俗歌曲的一部分,并不能包含全部。这些作品能否大卖与歌曲的难度无关,而是跟歌手的外形和名气有关,只不过是发行商赚钱的手段罢了。

  那么判别通俗声乐好坏的标志是什呢?就是对作品演唱的控制能力和对作品内涵的表达。目前流行歌曲的创作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很难很好地完成。比如蔡琴的《你的眼神》,这首作品并没有什么难唱的高音,整首曲子都比较平缓、连贯,如何唱出那种情谊绵绵、恋恋不舍的温柔情怀,想必没有专业的歌唱方法是不能完成的。也许你可以很容易唱出歌曲中的高音和低音,但是你所缺少的,正是感情的“味道”。随着大众声乐审美水平的提高,实力派歌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欢所以改善通俗声乐的状况也是发展的必然,改善通俗声乐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对气息的控制。

  传统的气息观念是气息吸到丹田,气息就在丹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们姑且不去定论,只要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呼吸原理就清楚了通俗唱法专业解析声乐培训。气息经过气管进入肺脏,肺脏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总机关,血液在此进行交换,气息进入肺泡后通过自然的伸缩,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肺泡充满气体以后充分扩张,强烈挤压胸部和背部,胸廓扩张。此时,由于只有腹部较软,因此只能向下运动,挤压横膈膜往下移,横膈膜下降时占用了腹部内脏的空间,内脏器官也被迫腾出空间往其他地方运动,内脏往下是髋骨,不能下降,所以只有往外了,所以会感到吸气后腹部也会鼓起来,而实际上气息是吸到了肺脏里面而不是吸到腹部。这一点一定要认识清楚。歌唱时在保持肋间内肌、后锯肌、腹直肌等呼气肌肉群紧张的同时,还要给横膈膜、肋间外肌等呼气肌肉群足够的力量,让横膈膜保持稳定的下降状态。不仅使肺部有足够的歌唱所需的气息,还形成了呼吸肌肉群的对抗,为歌唱提供了原动力。

  声乐通俗唱法要求

  1、 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这种靠前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质感”是以高度“聚焦”的形式来体现的,点子越小,质量愈高。

  2、音量控制不是以放大----缩小来体现的,而是以上述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暗控制体现的,这种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唱者广大音量时,音质仍保持聚而不散。在减弱音量时,更不能失去“质感”,哪怕唱气声时,仍不失去“质感”,电声再高明,只能改变唱者的音色,却无法制造出“音色”来。

  3、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声带的张力---- 阻力,因而发音的“焦点”必定在声带上,西洋传统唱法中有一句声乐术语叫做----“让声带歌唱”。帕伐洛蒂说过:“声音是从声带开始的,必须使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4、在通俗唱法中也有一句声乐术语----“声必须靠在声带上”。也是同样性质。如果说声音的出发点在嘴巴,声音就无法靠在声带上了。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不到位,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要么奶声奶气的;要不声音就无法集中;日本歌坛目前就有这么一种唱法,据说是为了表现“清纯”的效果。

  “让声带歌唱”五个字同时可以具有三个内容:声音意识不要以“嘴”为出发点,而是应以声带为起点,这是一种意识,始终应以声带为“起点”;第二种是从生理上说的,在让声带歌唱时,“软腭的两边必需放下来”,好像一直挂到脖子下面,这是在歌唱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它是解决声带紧喉咙松的关键。

  腭弓松了,舌头就自由了,下巴也放松了,喉咙才可能打得开。反过来,腭弓一绷紧舌根立即下压,造成声道堵塞,一切全完了;第三种是指“声音靠在气上”因为歌唱方法的本质是气息----声门的阻抗,没有积极的声门张力----阻力又如何能和气息产生阻抗?声带的调节是一切科学唱法的核心,通俗唱法当然也不例外,也是欧美唱法的区别于港台、日本唱法的标志之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声音“质感”强,嗓音特色显著。

  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

  一、呼吸的运用:

  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

  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

  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四、声音走向:

  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五、音域:

  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六、咬字部位:

  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通俗唱法的专业解析】相关文章:

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不同09-16

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是什么01-11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10-26

通俗唱法的演唱演唱技巧有哪些12-16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11-10

什么是民族唱法08-06

民族唱法的呼吸技巧02-07

民族唱法发声技巧04-11

声乐有几种唱法04-21

美声唱法教学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