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如何控制声带
通俗唱法声带如何控制?声带的控制技巧与释放气息压力控制技巧的完美结合,是实现歌唱嗓音良好发声的一切机密所在,是关于歌唱嗓音技巧训练的本质及核心之所在。
歌唱嗓音中一切关于嗓音状态的完美追求,如:明净、纯洁、清晰的吐字发音,有支点、有内核、有芯儿、有声乐线、有金属质感的音色、音质,集中、聚焦、有高位置、有辉煌致远能力的音强、共鸣、及头声,声区间无痕迹的转换,气息充沛而均匀、平衡的支持,声音靠在气流上,元音转换状态的统一,及关于美声唱法的最高技巧——高音上的渐强渐弱控制与处理等,无不直接来源于声带的振动状况与肺内气息压力释放之间密切而巧妙的结合,无不都是声门的闭合阻抗气息与气息压力作用于声带之间矛盾统一的直接产物。
1.嗓音的产生
嗓音是由声门的行动发出来的,像一对膜质的唇。这对唇被向上呼出的气息迫向两边,并由于它们自身的弹性和肌肉张力而不断彼此靠拢,从而把呼吸气流截断成一串“噗噗”声或律动。当这种律动足够快时,便产生了音的感觉。这种声带的振动是同步、对称、协调的,不是交互振动。同时由于声门闭合的阻断,将出自声门的直流气流转换成交流气流或声波效能。
具有弹性的声带,它们边缘之间的缝隙(声门)快速打开和闭合,以快速连续的小“噗噗”声将气息压力释放出来。因此,为了使声带能够振动,必须拉紧它们,声带在歌唱发声中必须永远处于兴奋的收缩状态,必须永远具有弹性,从而将声门的缝隙拉紧、缩短、变薄、变窄,实带的边缘振动,直到足以为气息压力的实现与转化提供阻力。
首先,声带在自身具有的张力 —— 阻力基础上进行着缩短,变薄,或边缘振动,进行着声带振动状况的多种变化,如同具有张力、阻力的弦或嘴唇,进行着粗细、大小、后薄的变化,从而为发响一切音高、发出一切音色作好准备。
其次,肺内气息处于压缩状态,并将其内在气息压力释放施加于声门之上,从而为声带的振动发音注入能量,而气息压力的多种变化情况如轻、重、缓、急等,为音的大小,强弱,明暗等做了能量的平稳保持。
声门的阻力向下,气息的压力向上,而音的发出正是产自这样一对矛盾或对抗的力量。这种对抗在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下发挥作用,从而便产生正确的嗓音。
2.处于压缩状态的肺内气息+完成缩短、变薄机能的声带的张力与阻力=对抗=歌唱的本质。
经过压缩的气息与具有“缩短、变薄”机能或具有“减幅”振动机能的声带之间的阻抗才是歌唱机能状态的本质。
歌唱的本质是阻抗,阻抗发生于两方面——气息施加于声门的压力和声带本身张力—阻力的阻抗。声门与气息之间的阻抗决定声音是否靠在气上。因此气息托住声带,歌唱时将气提到喉咙口、声带底下、声门嗓子眼处是完全必要的。
3.声乐调节是一种将气息动能转化为声能的`物理作用过程
声乐调节是一种将气息动能转化为声能的物理作用过程,将肺内空气处于压缩状态是声乐歌唱呼吸的特殊性。两肋的向外扩张而导致的扩胸状态,是因压缩肺内空气而产生的结果。只有在挺胸、收腹前提下,进行上下腹的对抗,加上声门张力、阻力的配合下,才能有效实现肺内空气的压缩。
声门由于自身张力、弹力的存在而处于拉紧状态,更由于气息压力施加其上,注入能量,而被动闭合形成对气息压力的阻抗,从而更加增强了气息压力的密度和强度,为发响每一音符、每一吐字准备了充分的气息压缩
同时由于声门的适度闭合,于是适度的气息贯穿声门,向每一音的发出注入适度的气息压力和能量,于是空气动能便转化为声音的能量形式。歌唱以释放气息的内在压力来起音和持续嗓音,而不是自声门逃逸气息。
正确良好的嗓音是没有任何一丝气息以纯气息的形式自声门逃逸而出。
肺内及气管中的气息必须以气息压力的形式在声门裂上实现百分之百、干净、纯洁的吐字发音的能量转化。
一切都是声门裂上的产物,感觉没有任何东西经喉咙逃逸而去,空气没有逃逸,吐字发音也没有。当你感觉没有东西离喉而去时,你就不会再为传送力而推挤和拉扯它。
气息与嗓音以声门为界,声门之上为清晰、纯净、明亮的吐字发音,声门之下为绵绵不绝、源源不断的气息压力,即施加于声门的气息压力的释放,二者协同配合,相辅相成,却又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与侵犯。
正确使用的嗓音,蜡烛的火焰距离歌手只几寸远,无论歌手所发的音有多响,多高或多有力度,烛火都将不闪动,尽管音响早已飞向远方。
4.声带的缩短、变薄原理是实现头声的奥秘,也是一切声乐技巧的基础的基础
声带在自身张力——阻力的基础上由于气息压力的缘故,而被动进行着缩短、变薄及边缘振动的声门变化,由此带来气力的压缩感,声音的关闭、集中、聚焦感,以及如“针尖般大小的共鸣振击点”等,这一切决定了歌唱发声所需的全身心为之配合的一切行动,一切行为,是实现歌唱嗓音所要求的最终嗓音效果的机密、核心、本质所在。
1)、声带在保持住张力――阻力的前提下进行缩短、变薄,从而实现声带的边缘振动,著名声乐教育家爱金把它叫做用“制止的声带”来发声,即:不把声带的松紧度或空气压力增加,而以缩短、变薄的声带(制止的声带)唱之,从而产生一种较高的音。意识感觉上仿佛把音高“呕”在声带的最前端,而声带在张力――阻力前提下进行缩短、变薄的压缩方向始终是水平向前的。
著名声乐教育家凯沙雷曾对这种声带运动作过这样的描述:声带变短的方式是由我们称之为前-爬式肌肉握紧来完成的,像钳子似的,水平的沿着内收声带移动,具有一种制止振动的过程,使声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停止振动。最后实现声带最前端的边缘振动。
“声带缩短、变薄”特殊技术的使用,正是歌唱者在不断追求和完善歌唱艺术表现能力,解决“高音难”的最重要的手段。
2)、嗓音的集中犹如透镜之光,此集中点如此“炙烈”,在它所到之处都可感觉到它。
松弛或僵硬都将破坏声门的集中力。松散的气息将不提供用以集中和促使振动的力量之光,因而无法实现声音集中的透镜效应。
在保持张力――阻力基础上进行缩短、变薄,实现边缘振动的声门裂是透镜,处于压缩状态,具有内在气息压力的肺内气息仿佛阳光,当这样的气息贯穿这样的声门便会实现声音集中的透镜效应。
3)、对于声带的缩短、变薄所带来的内在压缩的方向感,力量的集中感,以及声音的关闭、集中、聚焦感,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潘乃宪先生用了三句言简意赅的话来加以概述:
向前、向前、再向前,
压缩、压缩、再压缩,
聚焦、聚焦、再聚焦。
a、随着音高的上行,声音在声带振响的位置应是不断水平向前的,到了较高的音,应感觉声音是在声带的最前端唱响,如同前-爬式肌肉握紧,如同钳制式水平状逐节制止振动,如同使用“制止的声带”。“向前、向前、再向前”。的意识启发保证了声带总是呈水平向前的缩短、变薄的方向感,保证了控制声带张力――阻力的前后绷紧感,保证了控制发音、吐字的水平的弦状或线状感而非上下、高低的错乱置位感,即实现声带最前端的边缘振动,找到声音在声带最前端的共鸣振击点。
b、声带在保持张力――阻力下进行缩短、变薄所带来的声门裂与气息压力之间的阻抗,并由此带来的内在压缩感是愈来愈强烈的,如同螺旋纹路,如同漩涡,如同拧动湿衣被,最后达到一种压缩得不能再压缩的地步,压缩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点上,甚至达到一种完全窒息、闭塞及失声的地步。“压缩、压缩、再压缩”是这一过程简练却又不失生动、具体的描述。真正良好歌唱中所应有的压缩感,在歌者自己的主观体验感觉上是努力的把高音唱不出来,大胆地把高音唱破掉,唱你认为最难听的声音而不是最漂亮的。努力地让每一个音都压缩着在声门裂上都唱不出来切忌让声音从声门裂上懒散、松弛、懈怠着出来,切忌内心的恐惧与胆怯而造成声音的松垮、空虚及暗淡。
c、声音犹如透镜之光,有如手电筒的光圈,仿佛照相机的镜头,必须进行关闭、集中与聚焦才能实现密度与能量的加大与增强;才能拥有超强致远的穿透力;才会具有明净、清晰、纯洁、光亮的音质、音色。因此声音必须进行“集中、集中、再集中,聚焦、聚焦、再聚焦”的控制与处理,让声音的共鸣点如同针尖般细小、锐利,让音质、音色有如水晶、钻石般晶莹剔透。
4)、最高音和最响音感觉声音被“压缩-聚焦”成针尖般的音点,产生在声门裂上的音的振击点和共鸣点也只有针尖般大小。
音质与焦点的强化决定声音的响度,决不是用“放大音点、撑大腔体”去求声音的响。气流的速度与声带压缩产生点的大小决定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大小。
潘乃宪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声带压缩的同时,气息也在进行着同步压缩。声带最前端压缩成‘针眼’,气息压缩成密集而强劲的气线,当气贯声门而出的时候,气线便转化成声线,‘穿针引线’般的声乐线便这样诞生了。”他还说过:“关闭、集中实现声音的聚焦,形成音点,随着旋律的进行,该音点化为音线,即声乐线。”声乐线如此明晰、纯净、集中而富有芯儿,富有金属般的光泽,在我们全身的共鸣腔体中都可感受到它的鸣响和辉煌。
结 语
声带缩短、变薄的机能调整,肺内气息压缩状态的实现,声带自身张力――阻力与气息压力释放的相互阻抗所产生的音质的效果,决定了歌唱嗓音技术的一切本质内容,是声乐技巧训练的基础的基础,是学习声乐演唱第一应该掌握以及穷尽毕生之力为之完善的一种技巧。学会并熟练运用这种技巧将使你一本万利,终生受用,让你的歌唱嗓音大放异彩,永褒青春与活力。
【通俗唱法如何控制声带】相关文章:
2.如何学习通俗唱法
3.通俗唱法如何发声
7.通俗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