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具有明确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对象的一种交际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贝多芬1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F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6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而构成一个表现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
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
《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把特蕾莎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表现了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献给伊丽莎白·罗克尔。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右边的图片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祖籍是荷兰(一说是波兰)他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贝多芬于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时听力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书信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献给爱丽丝纪实故事
阿芙梅尔刚一下班,电话就响起来了。她不用接就知道谁打来的。
这一年的冬天,阿芙梅尔将外婆塞尔玛从斯德哥尔摩接到了哥德堡,和自己住在一起。塞尔玛的头发已经由金变银,记忆力也很糟糕。她想不起自己上一餐吃了些什么,遇到熟人或亲戚也常常喊不出名字。但她现在只记得一件事情——催促阿芙梅尔回家教自己弹钢琴。她不学别的,只学那一首曲子:《献给爱丽丝》。
“还记得昨天学的吗?”阿芙梅尔问。
塞尔玛一直笑着摇头,她布满皱纹的苍老的手掌拳曲着,在黑白的琴键间游动。她尽力弹出开头的几个音,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真的不记得了,阿芙梅尔,”塞尔玛笑道,“恐怕你还得再教我一遍。”
“可这有什么用呢,塞尔玛,”阿芙梅尔问道,“你要是想听,我可以弹给你。”
塞尔玛收敛起笑容,缓步走向窗边。哥德堡的冬天很暖和,窗外回转的只是清寂的工厂的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塞尔玛说。
那一年飘雪的斯德哥尔摩并不安宁。二战中的瑞典虽然中立,还是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小女孩丽莎只十一岁,就跟着家人从拉脱维亚渡过波罗的海逃到斯德哥尔摩来避难。从立陶宛、拉脱维亚来的难民太多了,才一登陆丽莎就和家人走散了。她的衣服不厚,自己流浪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无处可去。又冷又饿的丽莎在流浪汉聚集的大桥下睡过几晚,白天游走在街上乞讨。那一阵子有德国士兵穿城而过,吓得小丽莎四下躲藏。
直到有一天,丽莎过于饥寒晕倒在一户人家门前,醒来却躺在舒服的床上。救她的人也是十几岁的少年,他叫弗雷恩。
“你叫什么名字?”弗雷恩问她。
丽莎怯生生没有说话。因为她不会瑞典语,只会俄语。
弗雷恩笑了笑,他已猜想到丽莎的来历。他们坐在阁楼二层的窗边,暖煦的阳光正将寒冷的空气分离开,触碰丽莎的发梢。弗雷恩将丽莎领至钢琴边,伸手便弹奏了一首极美妙的曲子。丽莎从没听过,看着他纤细灵巧的翻飞的手指入了迷。弗雷恩只弹了一半就停下来了。他喘着气,好像很累,面色也很苍白。但他还是微笑着望着丽莎。
“这首曲子叫《献给爱丽丝》,”弗雷恩说道,“献给爱丽丝。”
“献给……爱丽丝。”丽莎小声说。
“对啦。”
丽莎自此一直住在弗雷恩的房子里。弗雷恩虽已染病,仍旧每日教丽莎弹琴,学这一首《献给爱丽丝》。
弗雷恩的父母都在之前的战争中死去,仅有的一个妹妹也死于疾病。他一直在商店做伙计,却因肺病不得不回家中休养。丽莎的到来让弗雷恩的生活多了一抹颜色,接替了离他而去的妹妹的角色。她每天帮弗雷恩出去买菜,已经能说几句蹩脚的瑞典语。她学钢琴的样子也小巧可爱,非常得弗雷恩的喜爱。
丽莎御寒的衣物已经破旧,整日穿着弗雷恩的棉袄出门。直到有一天,她照常拖着瘦小的身躯上街,岂料竟又遇到穿城而过的德军。
她背着身子在街边的商店里战战兢兢地买菜,结果忘了付账。店主抓住她说她是小偷,情急的丽莎连喊了几句俄语,一下子惊觉自己暴露了身份,把钱甩给店主,急忙往家里赶。
当天晚上,德军搜查拉脱维亚叛逃军民的扫荡已经快进行到弗雷恩的阁楼。小小的丽莎知道自己难以脱身,害怕得哭了起来。
“别怕,”弗雷恩对她说。他从柜子深处掏出自己死去妹妹的一条裙子递给丽莎,“把这个穿上。”
丽莎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她穿上裙子,紧张地坐在钢琴边,按弗雷恩的示意,一遍遍地弹奏曲子。德军皮靴的声音传了上来。闯进来的德军看见二人大吼:“我们已经接到举报了,你们哪个是叛民?”
丽莎的曲子变得缓慢,渐渐地停了下来。她闭着眼睛刚要开口,却听得弗雷恩的嘴里传来一句并不顺畅的俄语,“我是。”弗雷恩说。
几个士兵把弗雷恩捆绑了起来,可怜小丽莎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为首的德军走过来问,“你弹的曲子叫什么?”
丽莎顿了顿,用瑞典语答道,“献给爱丽丝。”
塞尔玛的故事讲到这里,眼泪已经流了下来。阿芙梅尔走过来扶住她的肩膀,“你就是丽莎,对吗?”
塞尔玛点点头。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跌宕和坎坷,阿芙梅尔,”塞尔玛说道,“我虽然已经老得把《献给爱丽丝》忘掉了,却永远也忘不了,弗雷恩用自己的生命教会我的,那一首伟大的情谊之歌。”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相关文章:
《千古绝唱》音乐赏析01-16
电影《天使爱美丽》音乐艺术赏析01-16
梵高《星空》赏析08-27
2024冬至诗词赏析09-04
清明古诗原文及赏析04-04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07-10
光辉岁月歌词赏析12-26
杜甫《绝句》原文赏析04-25
朱自清背影原文赏析10-11
《松花江上》歌曲赏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