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以及各企业之间沟通与协作的指导。供应链环境管理下的生产计划管理有着诸多的优势,能够更有效的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文章,仅供大家阅读交流!
1.问题的提出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因为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成功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客户需求、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与变革。作为管理供应链的资源调配器,企业利用生产计划向供应商和分销商发出指令,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企业生产经营中,生产计划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在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传统计划管理以固定的约束变量处理充满变数的内外部环境,显然不足以支持企业立足于市场。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与传统计划管理相比,有着多诸多的特点。
(1)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由于面向不稳定的运行环境,因此需要其具有较高的管理柔性和敏捷性,比如生产周期的柔性、产品数量与批次的柔性等。在实践中,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主要应用于订单式生产,订单式生产对企业生产能力的弹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与传统计划管理的封闭、纵向思维理念相比,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具有开放、纵向的管理理念。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能职责、优化业务流程,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灵活。而且在这种开放、纵向的管理架构下,企业各部门、环节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共享,特别是计划与控制信息,提高整个供应链上企业运作的协调性。
(3)信息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推行网络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并不是像传统模式以权力层级为路径进行传递,而是以网络结构,即通过供应链的不同节点进行传递,能够有效的做到信息传递的快速化,实现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同步。
(4)在生产进度上,供应链环境管理下,企业通过供应链上游合作伙伴的生产进度,对自身的计划进行调整,让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高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各企业之间因进度不同而造成供需失衡和资源浪费。在生产能力上,供应链环境管理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最优生产负荷,而不是最大生产负荷,做到供应与需求的最优化。
3.供应链管理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生产协作性、生产同步化,以及资源共享要求。
(1)生产协作性要求。由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生产是网络化的,多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一方面,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机制来了解下游企业的资源需求,以做到及时的供应,而不是等到下游企业做好生产需求计划之后才开始着手准备。另一方面,在供应链联盟中,供应链中的各企业通过对其上下游和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进度的分析,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对各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跟踪和反馈。
(2)生产同步化要求。现代市场是一个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环境,企业需要具有处理动态需求和市场因素突然变化的能力。这对企业的制造环节、信息系统、采购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各个环节进行同步化运作。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计划,需要供应链中企业建立起合作机制,包括建立扁平化的网络组织和实现网络化管理。
(3)资源共享的要求。在传统的概念中,生产资源主要是指企业所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在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资源的内涵得到了延伸,即企业的资源不仅包括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也包括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供应链内的'各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最大化的利用资源。信息资源共享也是如今供应链系统内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共享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过程,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与基础,只有在共享信息的前提和基础上,整个供应链才能够做到同步与协调运作。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管理策略
作为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关键,如何选择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策略及组合是供应链联盟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柔性策略。当客户要求更改订单、交货的数量或时间时,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就是其应对这些变化的保障。从实践来看,让企业的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调整比较困难,但企业可以通过积极采取手段来增强其柔性生产能力,包括增加工作时间或充分运用闲暇时间;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调整生产规模;加强供应链协调与合作等。企业通过实施柔性策略,在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时,能够做到快速响应,主动占领市场。但企业生产能力的柔性潜力也是具有限度的,如果过于强调柔性,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失控,运行发生混乱,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敏捷策略。敏捷策略强调对市场需求和变化做出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反应。要实现敏捷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延迟技术,即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延迟生产模式主要是基于寻求采取通用平台、部件或模块进行产品设计,在目标市场或客户需求已经比较明确之后再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敏捷策略的延迟技术会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主要是因为由于延迟生产对通用件较为依赖,而对通用件的预测比最终产品的预测难度要小很多,也使得生产计划的安排更具准确性;通用件的大量使用也意味着用同样的模块、零部件等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合出更丰富的产品;延迟技术能够将企业库存保持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以利于企业对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
(3)合作策略。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不仅相互独立,也因业务的高度关联而相互依存。在竞争——合作——协调的机制下,担任好企业在供应链内的角色,在基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实现合同,实现双赢。合作策略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合作设计、供应商合作、物流合作和客户合作等。
(4)流程优化策略。流程优化策略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流程优化。对流程进行优化是为了达到供应链整体合作和利益的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和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流程进行优化,让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更加顺畅,形成一个高效率的联盟,增强企业及所在供应链体系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