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百分网手机站

社会服务机构领导决策知识点

时间:2017-06-26 08:19:25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社会服务机构领导决策知识点

  领导是领导者在组织结构中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和方法,有效影响下属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服务机构领导决策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服务机构领导决策知识点

  领导和领导者

  领导和领导者:领导是领导者在组织结构中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和方法,有效影响下属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者是带领组织及其成员实现组织宗旨的人。

  1.领导者的权威

  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权威可以是一种正当的权力,也可以说是极具公众影响力的威望。领导者的权威来自于职位权力和个人威望两个方面。

  2.权威的类型

  (1)根据权威来源

  传统型权威

  魅力型权威

  法理型权威

  (2)依个人素质

  专业特长

  个人魅力

  背景

  感情

  3.领导者的职责

  政策执行

  决策与规划

  沟通

  组织建设

  选用人才

  协调及解决冲突

  控制与监督保持机构对环境的适应

  4.领导者的特质和能力

  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求新、勇于负责

  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

  5.领导方式

  Likert的领导模式

  专制—权威式

  开明—权威式

  协商式的民主领导

  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6.德鲁克提出“领导者的戒律”

  不要以为人人都清楚你的想法和理由,要给人以理解、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不要害怕组织里有人比你更行。

  不要独自一人去挑选接班人。

  不要居功自傲。

  组织宗旨和目标

  宗旨是指主要的思想或意图、主意。是组织成员做事的时候依据的准则。

  组织宗旨是关于组织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组织使命。组织的宗旨实际上表达了组织在社会上存在的理由。

  组织宗旨不仅陈述组织的未来任务,还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尽管组织的宗旨陈述千差万别,但它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我们这个组织是干什么的和按什么原则干的?我们这个组织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以区别于同类组织。

  1.组织宗旨的基本内容

  组织形成和存在的基本目的。这一内容提出了组织的价值观念,及组织的基本社会责任和期望在某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为实现根本目的的应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范围。这一内容规定着组织在战略期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

  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这一内容阐明了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思想的陈述,往往反映在组织的经营方针中。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有文字的宗旨,或公开发表自己的宗旨陈述,但是越来越多的组织以将组织的'宗旨陈述看成是组织的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的含义

  目标是指要达到的位置、目的或程度。

  3.目标和目的的区别

  比较接近,容易混淆。典型的案例就是很多人在工作中分不清什么是工作的目标和工作的目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定位和工作方向都不会特别的明确。目标是需要通过努力、有步骤的去实现的;而目的则相对来说更加具有即时性,往往加入了自己的动机,更加具体化。

  4.目标的作用

  指明方向

  激励作用

  凝聚作用

  决策标准和考核依据

  5.目标的特征

  主观性。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

  方向性。目标为活动指明方向。

  现实性。目标具有价值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性。目标都是一定社会的目标。

  实践性。目标有为实践活动指明方向的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目标。

  6.目标的性质

  (1)目标的网络化

  目标体系是从整个组织的整体观来考察组织目标的,目标网络则是从某具体目标的实施规划的整体协调方面来进行工作的。目标网络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和计划并非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并非是一个目标的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着的网络。

  组织中的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

  组织中的各部门在制定自己的部门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

  组织制定各自的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2)目标的多样性

  目标的多样性是指总目标的不同侧面的反映,或者总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全面反映。还体现在组织中既有明确目标,也会有模糊目标。

  (3)目标的可考核性

  目标的可考核性是指所定的目标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或含含糊糊。

  一般来说,目标有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要想使目标可以考核,一个途径是将目标量化。

  在组织的活动中,定性目标不可缺少,主管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定性目标就可能越多。制定定性目标一定要明确给出可考核的指标。大多数定性目标也可以考核,但不可能和定量目标一样考核得那么精确。

  (4)目标的可接受性

  对于目标完成者来说,目标必须是可接受的、可以完成的。如果目标超过其能力范围,则该目标没有激励作用。

  (5)目标的挑战性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如果一项工作完成所达的目的对接受者意义不大,接受者也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如果一项工作很容易完成,那接受者也没有动力去完成该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付出努力才可以达到。

  目标的可接受性和挑战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要使目标具有激励作用,必须使目标既符合员工需要,又具有挑战性。

  7.目标制定的原则:SMART原则

  目标必须是明确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Measureable)

  目标必须是可到达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8.目标分析的方法: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

  机会(Opportunities )

  威胁(Threats )

  社会服务机构的决策

  1.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目的,从两个或以上可替代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

  2.社会服务机构的决策类型

  战略决策:组织与经常变化的外部环境之间达成动态均衡的决策。如确定组织宗旨及近期目标,项目定位,服务调整等。

  管理决策:对人力资源、资金自愿及组织架构进行改变的决策。

  业务决策:在既定的组织、制度和政策体系基础上,为提高日常运作效率而进行的决策,如关于项目运作、考勤管理、财务报销等的决策。

  3.决策理论

  完全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决策的一般程序

  发现问题

  确定目标

  拟定方案

  比较,分析方案

  选择方案

  4.决策方法

  专家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可行性分析法

  参与式决策法、民主讨论、听取意见

  合理化建议、越级参与

  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

  社会服务机构的治理

  治理是指社会服务机构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按照效率、法治、责任的原则与各责任主体进行合作与互动的过程。

  社会服务机构的治理要依赖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主要是理事会制度。

  1.理事会制度

  理事会的产生和人员构成

  理事会通常经由选举产生,作为该组织决策和治理的最高权利机构。

  理事会的成员构成因组织而异,通常包括社会知名人士、资助者或受益者代表、资深专家等,有时也有政府机构代表、退休官员或企业代表等。

  2.理事会的职能

  决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决定组织的计划与发展

  预算和财务监督

  筹款

  招聘和解聘负责人

  作为与社区沟通联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