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契合性分析

时间:2024-08-26 01:21:17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契合性分析

  作为社会转型背景下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机制和制度性安排,社会工作以增进人类的福祉为宗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契合性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创新的内涵

  作为一个有别于技术创新的更综合的概念,社会创新率先由德鲁克明确提出,之后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夫冈•查普夫在社会变迁与社会创新的相互关系中厘定了社会创新的内涵,加拿大学者司徒•康格则从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入手阐释了社会创新的含义。杨氏基金会作为社会创新的实践者,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观点, 即社会创新是指可以实现社会目标的新想法,通过发展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机构来满足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

  在中国,其实也从来不缺社会创新的思想和实践。譬如,中国在20 世纪50-80 年代末广为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就是社会创新的一个雏形,由于其切实的社会效果而举世瞩目。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 年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但是,我们对社会创新本身的理论认识和总结是相对缺乏的。

  直到进入新世纪,随着对社会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化,学者们对其内涵形成了与国际上类似且相对一致的理解,即社会创新是政府、企业、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单独或合作创造性地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新的途径或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过程,具有目标的社会性、主体的多元性、方式方法的创造性等特点。

  社会工作的界定

  作为社会转型背景下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有效机制和制度性安排,社会工作以增进人类的福祉为宗旨。对于社会工作的界定,毋庸赘言,在此借用李迎生教授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发现,第一, 社会工作以专业价值观为基础,价值为本是其本质属性;第二,社会工作运用的是专业的方法和技巧, 而非经验性的知识和方法;第三,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而非简单地解决个人问题。

  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的契合性

  (一)社会工作:社会创新下的制度安排

  纵观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都是在社会急剧转型和社会问题丛生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

  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为例,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走的是“教育先行” 的发展路径,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明显超前于本土化的专业实践。但即便是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是极为缓慢的,动力明显不足,因为这一阶段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基本能够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职能,无需体制外社会工作力量的介入,社会工作呈现的是一种“双重脱嵌”的状态。直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问题的进一步凸显,社会层面遇到了用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而继续依靠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实施由政府一手操办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也已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新形势下,政府面临着执政成本、执政效益的压力与考验。在维护合法地位、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能力的多重考虑下,我国政府“发现”并“选择”了社会工作。

  这一时期,学界争相著书立说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之于社会管理体制的意义几乎全部被赋予了正面的、积极的理解,如社会工作被认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等。与此同时, 国家通过一系列中央级别的政策文件赋予社会工作合法地位和特定的使命,从2004 年《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2006 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初步建立,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2010 年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中的6 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2011 年中央18 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再到近年在社区、青少年、社会救助、留守儿童等具体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和介入的政策出台, 社会工作开始不断进入官方主流的话语体系之中,并从象牙塔迈入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明显地,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出场路径,蕴含其中的是“政府为体、社会工作为用”的中国逻辑。中国社会工作是为解决那些“市场化改革的意外社会后果”而成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被政府主导性地推上中国的历史舞台的,填补了原有社会管理体制缺乏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空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社会工作从无到有,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制度、新方法,致力于增进人类福祉的社会工作无疑是社会创新的产物和结果。

  (二)社会创新:社会工作的实践内核

  社会工作是社会创新的结果, 与社会创新具有契合性。正是这种内在契合之处,使得社会创新的基本理论之维度成为社会工作的实践内核。基于对社会创新的理解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以下将借用莫莱尔特(M o u l a e r t)提出的社会创新的三个面向分析这一契合性。

  内容维度:满足目前尚未满足的社会需求。无须赘言,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秉持需求为本的实践原则和通识,了解和满足社会需求,是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社会创新内容维度具有明显的契合性。

  过程维度:通过协同治理,倡导社会关系的改变。社会工作开展助人服务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撑。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时常需要联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等资源,与其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共同致力于社会关系的改变。换言之,注重发挥整合协同功能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的“过程维度”相一致。

  增能维度:增加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以及使用资源的能力。除资源整合者的特定功能之外,社会工作者还扮演使能者的角色。具体而言,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并不是单方面的助人服务,而是通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同行者、使能者的角色定位,激活个人、群体和社区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 实现增能的目标。这与社会创新的“增能维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在内容维度、过程维度以及增能维度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契合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契合性,使得作为社会创新结果的社会工作在产生之后,又天然地带有社会创新的特质。换言之,社会创新及其体现在内容维度、过程维度以及增能维度的三个面向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内核,并因其自带的社会创新精神成为拓展社会工作的包容性和想象力的重要指引和方向。

【社会工作与社会创新契合性分析】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本土化创新分析08-17

分析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09-23

社会工作老年个案分析10-08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分析07-30

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性07-03

青少年社会工作经典案例分析08-30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家暴分析08-04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08-19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分析07-17

社会工作个案会谈影响性的技巧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