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重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
为了防范危害青少年发展因素的预防和保护措施;能保障青少年福利的措施;能协助青少年处理成长和适应过程中的难题的措施;能促进青少年发展潜能的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重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1.基本资料:希仔(化名)、男、16岁;
2.个案来源:该名案主主动求助,向社工倾诉他遇到的困难; 接案缘由是案主谈话的主题一直围绕他设想的三维空间,幻想多于现实。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重要事件:一个网络虚拟人物初音未来进入他的梦,在梦里追赶他,任何时候都能听到她在在他耳边唱歌,案主觉得很困扰,他用各种他形容的研制的“新式武器”去驱赶初音未来,或者不睡觉,或者“他睡在地板上,将床让给初音未来睡”但依然没有效果,所以案主找到社工来倾诉,希望社工可以帮他想办法“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梦”。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2012年曾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有社工跟进过,但由于跟进社工离职未能继续跟进。
3.行为表现:亢奋、喜欢说话,崇尚武力、二战老兵、法西斯,提到军事和虚拟网络音乐歌手更加激动时还会伴随有肢体动作,语言表达讨厌女性。
4.人际关系:在班级内受排斥、没有朋友、被踢出班级群
5.情绪状况:易亢奋、语言常表达负面暴力信息
6.疾病记录:无,曾做过智力测试,正常
7.健康状况:良好
8.经济状况:经济条件较优越
9.支援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弱,父母离异,现父亲再婚,早年与奶奶一起住,父母离异后未再见过母亲,2015年年初奶奶去世,目前和保姆一起住,父母对案主关注较少,学校内初一曾受老师关注随后老师调职后介入较少。
二、问题分析:
第一,案主存在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案主描述自己身上有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谈话内容几乎为案主幻想三维空间事物,案主的精神状态需要进一步评估;
第二,通过了解案主成长过程,案主4岁左右父母离异,随后父亲再婚并生1 女儿,案主隔代抚养,父亲对案主的关注少并与案主分开居住,案主缺乏家庭的关爱并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在缺乏家庭的关注、同伴的支持的情况下使案主异常的孤独并渴求关爱,最终使他将现实生活的需要寄托在幻想中。另外案主对过去的事件存在负面信念,需要不断面谈逐步引导案主正确看待过去经历的事情。
第三,从初一开始至今已初三案主在班级的人际关系仍得不到改善,受班级同学的排斥,人际关系差,鼓励案主能够尝试去同陌生人接触,锻炼案主人际交往技巧。
三、服务计划:
1.目标:根据问题与需求此个案的目标逐步改变案主关于过去经历的不恰当信念,同时协助案主改善其人际关系,强化其在交友上行为的进步,能让案主在现实生活中交到朋友,使其个人精力更多放在学习和现实交友上,而不是自己的幻想世界。
2.服务策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在面谈过程中运用放权-收权-放权的技巧。
3.行动计划:
第一阶段:对案主进行精神量表测试,并结合案主面谈、家访与其保姆面谈、同学老师访谈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情况,后与督导讨论,评估案主是否存在精神方面疾病及案主的问题与需要。
第二阶段:逐步转移与案主的谈话重点,从三维空间转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总结案主对过往经历的负面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案主对过往经历的负面看法。
第三阶段:邀请案主在中心尝试于其他社工接触,再过渡到同其他青少年接触,强化案主在其同陌生人接触的正性进步。
第四阶段:跟进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案主的谈话信息评估案主是否从三维空间转移到现实生活中,评估其辅导前后个人关于过往经历信念的变化以及与陌生人接触时交友技巧的改变,结束个案。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邀请案主填写了MMPI量表,同时社工对案主的同学老师进行访谈,并进行3家访,与案主及案主的保姆面谈,收集案主的基本情况。案主未能完成MMPI的填写,根据案主填写的项目社工与督导进行讨论,案主精神情况未存在异常。而在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及成长过程中发现案主在极度缺乏家庭关爱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安全感和关注,同时行为规范缺乏正确的引导,常用一些“异常”的行为和言语吸引他人的关注,使得同学认为案主是“傻子”受排斥,案主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困难。案主缺乏家庭的关注、同伴的支持使案主异常的孤独并渴求关爱,使他将现实生活的需要寄托在幻想中。因此,根据收集的全面信息我们制定完整的计划,一方面通过陪伴、倾听、辩论逐渐改变案主的负面信念灌之正面信念,另一方面锻炼案主人际交往的方法,让案主慢慢从幻想的三维空间走入现实生活。
第二阶段:倾听案主诉说的三维空间及军事武器同时社工在每一次面谈中慢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如与案主讨论学校生活、学习情况、对妹妹的看法、与父母的情况等,通过多次的面谈案主开始慢慢习惯讨论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并开始主动向社工讨论他在学校的情况及遇到的学习问题,对此开始开始于案主讨论过往的事件,如父亲出轨导致家庭破裂与他讨论家庭责任、如案主由于受过女性的欺凌而讨厌与女性相处,社工以“我也是女性”的角色讨论案主为何愿意与社工交谈,如案主对妹妹对他“攻击行为”是否是妹妹希望与哥哥玩等、如奶奶将案主带回来的同学赶出门口而令案主自此不敢带同学回家问题。通过与案主的面谈,案主对以上问题的看法都有改变,愿意与父母接触,如案主与父亲、继母、妹妹下馆子,大概1个月1次等,暑假与家人去马来西马旅游,今年寒假与家人去菲律宾旅游,对女性的讨厌减轻并开始慢慢接纳妹妹。
第三阶段:社工与案主如何才能与他人保持持续的探讨,包括谈话的内容、谈话方式、谈话时间、谈话过程中的非语言表达等,随后让案主在社工中心中认识新的社工并向他们介绍自己,进而过渡与社工中心的其他青少年进行自我介绍,刚开始案主感到紧张,用类似discover节目中美式汉语说话的方式与他人交流,经过多次的尝试案主的自我表达有改变,社工鼓励肯定案主的进步。
第四阶段:跟进到第四阶段,案主已初中毕业进入职中,并住宿,同时案主的父母已搬来与案主一同居住,案主家庭支持系统有改变,并表达喜欢目前的家庭氛围,与妹妹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并体现出作为哥哥的责任。另外住宿对案主是一个新的尝试和学习,在新的环境中案主在学校的人际交往情况有改善,同时对未来的生活及自我形象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案主已从三维空间中走出,慢慢适应他的现实生活,社工将案主的改变用书信的方式寄给了案主的父母,希望通过家庭的支持维持案主已取得的改变。
五、评估情况:
社工采用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的方式对个案进行评估。
在个案跟进中,社工进行多次家访与案主面谈,引导案主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看待过往的事件,让案主重新建立新的信念,同时循序渐进将案主“拉”回现实生活中,让案主开始关注身边的事件,摆脱设想的三维空间,另外与案主练习人际交往方法,协助案主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在结案时,案主的父母已搬来一同居住,家庭关系良好,有固定的家庭活动,寒假将会与家人一同去旅游,案主在学校的情况良好,能结识3-4个朋友,与社工交谈时已没有不切实际的设想。
六、结案情况:
个案的目标达成,案主已经从三维空间中走出,在新的学校环境中适应良好,家庭支持系统改变,对此个案将会定期回访。
七、专业反思:
从初几次的接触案主的情况令我们误以为案主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通过多方、深入的收集才能确定案主实质的问题缺乏爱与支持而出现异常的孤独进而寄托在幻想中,因此在个案问题评估的阶段多方面的收集资料非常重要。青少年问题往往与家庭相关,且往往具有很长时间性,期望短期内解决是不可能,那从刚开始到结束都需要有足够的耐性,把握跟进的节奏。那对于这个案的改变除了社工的不断跟进外,还与案主的家庭情况改变有关,家长搬来与案主一同居住对案主的影响较大。
八、服务感言:
其实认识案主希仔已经有3年多,曾在2012年至2013年有其社工在学校协助下跟进过,案主的改变不明显,但我们依然没有截断与案主接触,通过学校每周外展定期与案主接触,逐渐加深案主对我们信任而当他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社工找到我们,最终在这次系统的跟进令案主终于有了质的改变。个案的改变和成效的凸显就像在熬一个老火靓汤,必须有个持续等待的过程,路虽漫长,却恰到好处。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重组家庭青少年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分析02-05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08-19
社会工作介入诉讼离婚案例分析06-11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需求案例分析04-10
社会工作介入拾荒户老人案例分析03-22
最新残障儿童及其家庭介入社会工作案例分析04-03
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分析02-08
流浪青少年社会工作介入方法06-08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03-01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