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巧

时间:2024-09-28 18:08:51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巧

  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今日,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补救性和预防性的功能上,而且也越来越表现在诸如挖掘老人的潜能、协助老人体现晚年人生价值、倡导老人互助等发展性的功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

  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也是被社会工作所背离的,理由如下:

  (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 年,因此,如何保持其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人80 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 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许多老年人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2、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ry)

  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譬如,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必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如果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到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从符号互动理论又派生出了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是泛指,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譬如,一位因丧偶心情痛苦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出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即,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工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面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

  社会交换理论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的目的,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止。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们是通过掌握物质财富、能力、成就、健康、美丽等社会认可的权力资源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的。

  在社会中,大多数老人掌握的权力资源比较少,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便相应下降。由于老年人缺乏可供交换的资源,所以他们在社会中只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鉴于此,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原则就应当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即,应该让老年人拥有可供交换的资源,让他们感到自己有用,仍能给下一代提供帮助和支持。且应帮助老年人意识到他们曾经被尊敬、被需要以及对社会作出过的巨大贡献。

  4、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

  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为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所肯定。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进程。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以活动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事实上,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悦性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即,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我们不应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

  5、连续性理论(Continuity Theory)

  以上我们所介绍的两种理论——无论是社会撤离理论,还是活动理论,它们共同的不足之处都在于忽视了个性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或片面强调了撤离,或一味强调了活动。连续性理论正是看到了此种局限而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

  连续性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一贯活跃、自信和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不可能安静地在家里。人主要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在连续性理论看来,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她)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因此,每个人不用去适应共同的规范,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规定标准,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对个体而言,连续又可分为内部连续(个性、爱好)和外部连续(年轻时爱踢足球,年老时踢不动了仍爱看足球)。

  尽管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性在人们适应衰老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但过分强调连续性又难免对老年人产生误导:当老人因健康状况不佳或财力受限而不能保持早年的生活方式时,一味对连续性的追求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在晚年时的自尊,也可能妨碍老年人根据个人的愿望而改变其生活方式。这一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忽略了外部社会因素对人们个性改变的作用及对衰老过程的影响。事实上,对生活满意度高的老人常是那些没有拘泥于某种固定生活模式、能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的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巧】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理论应用技巧方法09-26

演讲技巧理论与方法01-14

社会工作老年服务技巧案例分析04-08

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之人生回顾疗法05-28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技巧08-02

社会工作者技巧方法有哪些07-12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08-19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09-22

社区老年社会工作新理念分析01-30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