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介入残障儿童及家庭过程分析
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服务对象达到目标的技巧。那么,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家属做了心理辅导,帮助建立自信,面对困难的勇气,使服务对象家属能够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下文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入残障儿童及家庭过程分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个案背景介绍
男,罗某,2005年出生,八个月的时候因为缺氧问题,大脑细胞严重受损,智力发展不正常,不能独立行走,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个人日常生活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在罗某3岁的时候,关于罗某的康复与日常照顾问题,罗某的父亲母亲产生分歧,经常吵架,最后达成协议离婚。罗某的抚养权被法院判给自己的父亲。
目前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爷爷患有心脏病、奶奶的腿脚有毛病,照顾孩子的精力有限。罗某的父亲忙于工作,只有到周六周日才能帮忙照顾孩子。周围亲戚都忙于上班和自家的事情,所以很难抽出时间来帮助照顾罗某。罗某的爸爸比较爱面子,不想向周围资源求助。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罗某的爸爸以及爷爷奶奶有退休工资,经济条件一般。目前罗某家里的老房子正在城中村改建,现在所住的房子是租赁的房子,他们没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请保姆,大部分经济资源都用来给罗某看病。目前家里面除了爷爷、奶奶、爸爸以外,没有照顾孩子的人,罗某的家人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正常按点吃饭,爷爷奶奶有事情需要忙的情况下一般找邻居帮忙照看罗某。在社区居委会的协调帮助下,爷爷奶奶有给罗某申请残疾证,认定为一级残疾。爷爷奶奶希望能够寻求志愿者帮助他们照顾罗某。
二、分析预估
通过三次家访,社会工作者采用过程式评估的方式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了分析预估,运用个案管理模式的实务方法来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一)建立关系。
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开展专业服务的第一步,只有与服务对象建立真诚的关系,服务对象才会毫无保留地表达内在的情绪、深层次的想法,才有利于目标的达成。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家属面谈这种途径来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对服务对象和整个家庭系统的需求进行评估,来和他们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是通过一场社区活动和个案服务对象的家人结识。在社区活动结束后,服务对象的奶奶认真地询问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并向社会工作者讲述了她家里的具体情况,希望社会工作者有时间可以到她的家里去走访一下,是否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家人谈了自己的工作范畴,“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和宗旨,以及所能提供的助人服务。在交谈结束之后,老人向社会工作者留下了联系方式,觉得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她的家庭带来帮助与服务,对社会工作者有了初步的信任。在初次会面的第二天,服务对象的奶奶给社会工作者打电话联系,询问我们什么时候有时间可以进行家访。在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居委会的走访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和整个家庭的基本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约定好时间、地点等,确定第一次家访的安排,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二)提供支持系统。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专业的个案工作技巧(沟通技巧、关系技巧、过程技巧等)来对服务对象采取介入,从社会支持网络等多个方面为服务对象及家庭提供辅导帮助,主要从志愿者招募,专业的康复治疗两方面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遵循“助人自助”原则,协助服务对象及家庭系统来解决当前的首要困境,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主动寻求资源等自助能力。
(三)服务对象的问题分析:
1、服务对象的生活不能自理,大脑发育不正常,不能独立行走。
2、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奶奶腿脚不便,家里缺少照顾罗某的人。
3、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情绪心态比较低落。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联系爱心康复机构对他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使罗某的身体可以康复。
2、社会工作者通过招募社区志愿者,解决服务对象缺乏人照顾的问题。
(二)服务策略
1、开始阶段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家属进行第一次会谈时主要是搜集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解释“任务中心”模式,在目前阶段中,优先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介入的家庭资源等等,按照主排次序,共同确定问题的主次,与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协商制定口头协议。
2、阐述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
社会工作者根据第一次家访,制定出服务对象的工作计划。带着工作目标清单,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第二次的家访,对服务对象的家属进行协商讨论,阐述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在征求服务对象家属的同意前提下,调整服务目标问题。服务对象的目标问题是经过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慎重选出的,社会工作者提供问题的解决的手段并支持服务对象履行任务。
3、结束阶段
社会工作者按照服务计划联系志愿者资源和爱心康复机构资源,对服务对象开展专业个案服务。在工作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家属讨论结束工作接触的可能效果。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家属一起回顾服务介入后,服务对象所取得的重要进步并给予鼓励,帮助服务对象确定进一步工作的领域。如果服务对象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并表现出完成任务的意愿,可以延长时限。在决定终结个案服务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投入和产出”,终结个案服务。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次面谈(2013年6月19日):由双方协定第一次面谈安排在服务对象的家里,社会工作者进行入户家访。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主要向爷爷、奶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服务对象小乔在轮椅上由爷爷看着,小乔的手脚发育不良,每天只能由爷爷搀扶着下地走几步路,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轮椅上度过,她的奶奶向社会工作者说,平时家里缺少照顾服务对象的人员,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不规律,像他们这个年龄本是享清福的阶段,奶奶在说这些的时候,眼睛有点红。这时小乔在轮椅上坐着可能有些时间长了,开始急躁起来,两手不停地晃轮椅的轮子,爷爷让小乔开始扶着小乔让他慢慢联系走路。社会工作者握住奶奶的手,想通过肢体语言给服务对象的奶奶生活的力量。服务对象的爷爷奶奶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给他们提供资源,招募爱心志愿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但是,服务对象的爸爸由于比较爱面子,不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社会工作者找到服务对象的父亲进行面谈,表明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服务宗旨,真诚地与服务对象的父亲进行交流,探讨他对服务对象康复服务的一些意见与看法,通过深层次的互动交流,服务对象的父亲表示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在取得服务对象以及整个家庭成员的信任之后,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以及家庭成员表述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服务对象的父亲对社会工作者说,自从与妻子离婚之后,感觉自身的压力很大,不敢和自己的同事说自己的家里情况,害怕同事知道后不愿与他交往,自己现在才三十六岁,正值年富力盛的时候,不仅要赚钱养家,照顾一家老小,还要为自己的生活打算,对自己的未来不敢奢求。服务对象的父亲在倾述完之后,社会工作者对此表示同情,鼓励他们说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排列问题的先后顺序。最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协商制定书面服务合同,以及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服务过程中不能拍照,志愿者男女比例平衡)并确定下次服务面谈的时间。
第二次面谈(2013年6月21日):通过第一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已经了解服务对象和整个家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次面谈结束之后,社会工作者根据面谈结果整理出服务对象和家庭所需资源,制定出需求评估表和个案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带着这些需求评估表格和个案服务计划进行第二次家访。本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与服务对象及家属探讨服务计划的安排和服务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修改。服务对象的爷爷对社会工作者说,他们每天的作息安排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活动时间,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是服务对象的休息时间,下午四点至六点是服务对想的活动时间,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制定服务计划时需要特别注意服务对象的作息时间。然后,社会工作者根据第一次面谈做出的需求评估,对整个服务制定了初步的需求评估表,希望服务对象再次斟酌自己的需要对需求评估表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这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家属对服务计划做了稍许的调整,并明确了服务对象的需要,确定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对象奶奶表示:第一、希望社会工作者动用周围资源给他们做免费的康复治疗;第二、希望能够有人和她一起看管小孩,减轻负担。社会工作者表示在下次面谈之前会联系好各方面的资源,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第三次面谈(2013年6月26日):社会工作者在第二次访谈结束之后,积极联系社会资源,希望可以尽快为服务对象罗某提供服务。首先,社会工作者经机构督导的介绍,可以和郑州市康达康复训练中心联系,康达康复训练中心是一个专业针对脑瘫儿童开展康复训练的机构,并且这个康复机构经常参加一些慈善公益活动。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后,社会工作者与康达机构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向他讲明了社会工作者的宗旨,并介绍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希望贵机构可以定期为服务对象做免费康复治疗。康达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免费的上门康复服务。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又与社区周边的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取得联系,因为当前正处于暑假期间,大学生暑期空余时间较多,而且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不仅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些日常的生活照顾外,还可以传授服务对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等。经过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最后联系了十二名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联系到这些资源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联系,确定在第三次面谈时,会带领志愿者和康达康复训练机构的老师到家里确定服务开展的具体细节等等。在第三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和康达康复训练机构的老师到服务对象的家里,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家人做了简单的介绍,服务对象的家属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康达训练中心的老师先对服务对象做了一些简单的功能运动训练,建议服务对象家属重视肢体训练,做些简单的运动训练,并给服务对象家属记录了一些平时要做的动作要领,时间要求和次数要求,以便服务对象家属能够在家对服务对象进行简单的康复治疗。康达训练中心的老师表示会定期来服务对象的家中做康复训练,他回去之后会对针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家庭康复计划。除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外,服务对象的家人对服务对象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此外,社会工作者对十二名志愿者也做了分工安排,让他们结合志愿者的时间安排三人一组到家里开展志愿者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日常的照顾服务和基本科学知识的传授。此次面谈过程,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说,非常感谢这些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他们联系到这些资源,让他们有了生活的新希望。最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确定第四次面谈的时间。
第四次面谈(2013年7月6日):经过了十天左右的时间,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第四次家访,查看服务对象罗某的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状况。服务对象的奶奶告诉社会工作者说,这一段时间按照康达康复机构的计划执行,服务对象的身体有所好转,现在一个人可以搀扶着他走路了。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对罗某的照顾也很得当,每天来教他拍手数数,孩子的情绪稳定住了。现在的她觉得身体和心理的负担轻松了很多。但是她的心理还有个疑问就是,如果这些资源过一段时间没有了,他们该怎么办。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奶奶说,按照我们当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在服务对象罗某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有些目标已经初步实现,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此外,康达康复机构的老师已经为服务对象制定了详细的家庭计划,这些计划我们在家里都可以执行,而且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老师上门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是可以好好循环着的,他们在开学之后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服务。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稳固这种康复成果,使罗某的身体尽快好转,减轻您的压力。最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确定了下次的面谈为结案面谈,并确定了结案的时间。
第五次面谈(2013年7月16号):经过了四次面谈之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讨论结束工作接触的可能效果,让服务对象以及家庭做好结案心理准备。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回顾服务的整体进程,重要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确定下一步的康复安排。最后社会工作者对整个服务过程做评估。
五、总结评估
评估方法:社会工作者在本次服务过程中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基线评估,前后测的评估方法。我们在开展服务前,对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评估,了解服务对象身体情况和家庭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服务目标,即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能否得到好转,能否提供一个专业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否调动周围资源,提供志愿者轮流服务,对于家庭的不完整情况,能否帮助重新组合完整家庭等等,在开展服务之后,服务对象的康复是否有改善,照顾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等。
评估内容:1、服务对象在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前后的身体状况;2、服务对象在接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前后的有关照顾问题解决情况;3、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在服务前后的情绪心态方面的情况;
服务对象对服务方案的满意度:根据结构式访谈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行了深入交谈,服务对象对社工专业辅导很有感触,表示感谢。此次服务不仅拥有了一份专业的康复治疗办法,而且使家庭照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缓解了心理压力,服务对象家属的心态也有了调整,树立了乐观、自信、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
社会工作者对本次服务效果的评估:本次服务效果明显,服务对象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家庭照顾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服务对象家属心理状况得到改善,树立了积极心态,整体的服务质量很高。
六、专业反思
结案和约定技巧:它包括同服务对象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服务对象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由于服务对象不能说话的特殊性,所以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服务对象家属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社会工作者第一次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见面的时候,服务对象家属很不愿意说出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出起来吞吞吐吐,社会工作者采取同理心、倾听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服务对象家属对社会工作者很信任,愿意主动把实际情况告诉社会工作者。
评估技巧:它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的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做了协商,在开展服务前进行了问题评估,通过提问、面谈等方式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评估,指出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在服务即将结束时,对服务对象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指出服务对象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或缓解,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是否满意等。
签订契约技巧:这是同服务对象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责任的技巧。在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之后,社会工作者把服务对象的问题按照严重程度的先后顺序整理出来。在与服务对象家属协商之下,我们签订了各方需要遵守的规定,签订契约;
介入技巧: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服务对象达到目标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同理心和接纳的技巧,按照契约规定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通过调动周围资源,为服务对象挑选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帮助服务对象家属一起照顾服务对象,此外,联系康达训练中心,对服务对象做身体状况评估,并为服务对象专门设计一套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将这些简单性的肢体训练要领传授给服务对象家属,以便更好为服务对象做肢体训练。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家属做了心理辅导,帮助建立自信,面对困难的勇气,使服务对象家属能够树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检讨和终结技巧: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的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服务对象独立的技巧。在服务的最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家属共同回顾了服务过程,并巩固了服务效果,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与服务对象进行确定服务的结束时间,让服务对象做好心理准备。
七、督导点评
本案中社工能够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并为其量身制定肢体康复训练课程,同时整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家庭照顾服务对象,减轻了服务对象家庭在照顾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社会工作者介入残障儿童及家庭过程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