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备考模拟题

时间:2024-10-23 21:51:28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备考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者李兰了解到,社区中有一些在公司职位较高的居民,由于工作中竞争比较激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李兰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人工作和生活。李兰所做的工作属于(  )。

  A.家庭服务

  B.心理健康服务

  C.社会救助

  D.医疗社会服务

  2.社会学家默顿指出,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的是(  )。

  A.潜功能

  B.负功能

  C.正功能

  D.显功能

  3.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

  A.婚姻指导

  B.老人服务

  C.网络成瘾

  D.就业服务

  4.下列选项中关于社会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工作是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的

  B.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C.社会工作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动机的服务活动

  D.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不能收取任何报酬

  5.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此时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  )。

  A.支持者

  B.倡导者

  c.服务提供者

  D.政策影响人

  6.西方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友善访问员的出现

  B.社区环境维持者的出现

  C.受薪社会服务者的出现

  D.志愿服务者的出现

  7.佟月明今年10岁,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逃课,小佟的班主任跟家长商量后也没想出好办法,最后向社会工作者小楠求助,小楠对小佟进行了多谈话,并在家长学校及同学的帮助下,小佟终于慢慢恢复了正常,这个过程体现了社会工作具有(  )的目标。

  A.促进发展

  B.解救危难

  C.缓解困难

  D.恢复健康

  8.在社会工作领域,通过专业行动实现的具体事务目标属于专业价值目标中的(  )。

  A.任务目标

  B.具体目标

  C.终极目标

  D.工具性目标

  9.徐静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了份不错的工作,于是把父母接到了身边,打算好好孝顺父母,凡事都依父母,可是有了孩子后,对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徐静不太认同,但是也无法说服父母,慢慢地造成了父女之间的一些隔阂,最后家庭关系不像原来那般融洽,徐静的丈夫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此时,社会工作者的正确做法是(  )。

  A.支持徐静的教育观点

  B.支持父母的教育观点

  C.给一个正确教育孩子的建议

  D.促进徐静与父母沟通交流

  10.社会工作者应当将服务社会中有需要的困难人群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  )。

  A.服务大众

  B.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C.待人真诚和守信

  D.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11.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也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这是(  )的目的。

  A.分配

  B.协调

  C.沟通

  D.授权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属于需求理论中的(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3.小宝由于环境的刺激,产生了当一个科学家的愿望,小宝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直接需要

  B.间接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发展性需要

  14.杨洋上班最近老是被上司批评,最近公司又面临裁员,因为没什么技能,所以担心会被裁掉,越小心翼翼越是容易犯错,情绪特别不好。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儿子的成绩有所下降,这让杨洋非常生气,还动手打了儿子。杨洋的这种偏差行为应依据(  )划分。

  A.内省经验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行为适应性标准

  D.个体主观体验

  15.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是(  )。

  A.儿童时期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B.成长中的焦虑与困惑

  C.知识结构水平

  D.心理承受能力

  16.宝宝在8个月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轻松爬行,这属于人类行为的(  )。

  A.本能行为

  B.偏差行为

  C.习得行为

  D.正常行为

  17.在下列非统计资料中,(  )不属于初级资料。

  A.会议记录

  B.目击证词

  C.新闻评论

  D.访谈记录

  18.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两个以上的关联情境,并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情境中发生联系的是(  )层次。

  A.微观系统

  B.中介系统

  C.外在系统

  D.宏观系统

  19.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反对传统社会工作扮演(  )的角色。

  A.教育者

  B.施恩者

  C.服务者

  D.倡导者

  20.科尔伯格理论中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  )。

  A.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B.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C.指引与维护定向阶段

  D.好孩子定向阶段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对于那些遭遇不幸者来说,心理和精神压力直接威胁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即使是成功人士,由于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也可能会形成对他们的沉重心理压力,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另外,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人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

  2.【答案】C

  【解析】社会学家默顿指出,正功能是指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所产生的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3.【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它包括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产生的问题。社会问题不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与人们的希望相违背的现象,而且与人们对它的认定有关。随着社会的变迁,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以前从未遇到的问题。这样,被人们认识到的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就向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无论如何,社会问题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现象,它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4.【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服务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5.【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受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其能够自立或自我发展。

  6.【答案】C

  【解析】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准备了条件。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就出现了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并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前身。

  7.【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在帮助青少年走出迷恋电子网络困境、协助解决家庭问题、帮助单亲家庭走出困境、促进就业困难的人就业、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及老年生活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使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8.【答案】D

  【解析】专业价值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工具性目标。终极目标关注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度的安排以及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工具性目标是通过专业行动实现的具体事物目标。

  9.【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应遵循个别化和不批判的原则,由于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的是与人有关的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性与人格,充分理解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共同分享对问题和需要的看法,一起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在这些专业服务的各个环节,社会工作者始终坚持力图实现自我决定的原则,不应直接或间接地强迫服务对象接受任何决定与服务。

  10.【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①服务大众;②践行社会公正;③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④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⑤待人真诚和守信;⑥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其中,服务大众是指,社会工作者应当将服务社会中有需要的困难人群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要超越个人利益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11.【答案】D

  【解析】授权是指上级主管适当地将职权交给下属的过程。授权的目的是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授权也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

  12.【答案】A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13.【答案】B

  【解析】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间接需要是指那些比较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常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出来,如由于环境的刺激,产生了当一个科学家的愿望。直接需要是指随着间接需要的产生而产生出的一系列具体的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等。

  14.【答案】C

  【解析】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和行为适应性标准。其中,行为适应性标准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就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带来不适,则被认为行为产生偏差。

  15.【答案】A

  【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都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理性是无法察觉潜意识的经验。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16.【答案】A

  【解析】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呵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来自遗传,是一类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先天本能加上后天学习的结果。

  17.【答案】C

  【解析】比较法以现存非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可归入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类,前者指对某些事件的第一手记录,如日记、会议记录、目击证词等;后者是依赖于初级资料对过去现象的描述,如新闻评论。

  18.【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亲密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形态和角色扮演;中介系统指的是两个以上的情境间发生的关联及其历程;外在系统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关联情境,并在同一个间接的外在情境中发生联系;宏观系统指的是各个系统在一个更大的文化环境、民族团体中发生关联。

  19.【答案】B

  【解析】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反对传统社会工作扮演施恩者的角色,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在伦理价值上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受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

  20.【答案】D

  【解析】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三个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备考模拟题】相关文章:

2017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备考模拟题及答案09-27

2017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备考模拟题及答案07-02

2017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模拟备考冲刺题「附答案」08-27

2017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考前模拟备考冲刺题及答案09-29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备考习题(附答案)10-09

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模拟备考习题07-01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备考冲刺习题(附答案)07-23

2017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6-23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备考模拟预测题及答案05-25

2017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模拟备考习题及答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