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模拟题及解析

时间:2024-07-06 10:15:47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2017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模拟题及解析

  1[案例分析题]小朱,五年前入伍,去年怀揣战功奖章从海军东海舰队回到老家,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节电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科技节电、节能节电环保产品的使用与开发。为了帮助小朱创业,他的父母以他们的房子作抵押,从银行贷款l0万元给小朱做本金。然而,公司开张一个月,他却只卖出两台节能器,除去门面租金、贷款利息和各项开支,亏损5000多元。第--+月依然没有半点起色,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父母也为他着急,却帮不上忙,还经常数落他,埋怨他把他们的养老钱都给弄丢了。朋友觉得风险太大,准备撤资。种种困难把小朱逼到了绝境,他觉得自己没有本事,枉费了部队的培养,不仅没有办法养活自己,还要连累父母和朋友,无可奈何地来找社会工作者帮忙。

  问题:请分析小朱的困境。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提出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小朱面临的困境:如何从军人身份转变为商人;如何度过创业阶段的艰难处境;如何缓解自身压力;如何安慰父母;如何缓解家庭生活困难;如何说服朋友,继续共同合作;如何树立起自信心。

  介入策:

  (1)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个案介入的手法,疏导小朱的情绪。让小朱宣泄、认识自己的情绪,提高小朱对经营的看法和认识;同时借用个案工作的技巧和手法,与小朱建立良好的关系。

  (2)运用小组工作的技巧,协助小朱建立支持网络;并通过就业训练小组帮助小朱建立朋辈关系、掌握营销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帮助小朱提高创业的技巧。

  2[简答题] 吴某,33岁,已婚,有一个8岁的儿子,在江西老家由父母照顾。他现在是深圳某工厂的中层领导,工作已经有5年,妻子跟随他从老家出来,也在其工作的工厂食堂上班。夫妻虽然同在一个工厂上班,但住在各自的宿舍。平日里,吴某两口子会因为小事情而斗嘴,但关系还算比较融洽。最近吴某发现妻子的行为比较诡异,会经常接陌生人的电话,

  还会经常删除手机里面的短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吴某发现妻子与食堂的某一位男厨师走得比较近,行为举止比较亲密。吴某怀疑妻子有了第三者,并在某天晚上在妻子的宿舍发现衣衫不整的妻子及藏在厕所的男厨师。吴某当时非常气愤,妻子当即跪在地上一再保证尚未与那个厨师发生不正当关系,对方确有不轨行为,但自己拒绝了。此事件被领导得知后进行了调解,妻子也保证不和那男厨师来往,事情暂时平息了。

  但经过此事情后,吴某对妻子已经没有了信任感,而且感到十分焦虑。吴某深知,自己十分爱自己的妻子,想继续维持这段婚姻,也采取相应的措施。他曾经和妻子交谈,但每次谈得不深入,效果不好。也曾经尾随妻子上班、跟踪监视、不定时打电话查岗。甚至有时上班途中会偷偷跑到食堂观察妻子与那男厨师的行为。吴某的这些措施和行为,反而使夫妻间的关系更加紧张。为了防止晚上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妻子去和别人约会,吴某连续几天都没有睡好觉,从而也影响到了吴某的工作。

  吴某由于婚姻家庭问题,情绪波动比较大,工作中经常对下属吼骂,同时自己也感觉到精神紧张,影响了工作和家庭生活,于是吴某主动找到企业社工小段求助。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案主吴某存在哪些问题?

  2.应用优势视角分析怎么帮助案主吴某?

  3.结合案例,应用人力资源取向,怎么为案主吴某提供服务?

  参考解析:

  1.吴某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感上,吴某情绪低落,尤其在“事件”发生后对妻子爱恨交加,非常矛盾。

  (2)在性格上,吴某十分敏感,猜忌心比较重。

  (3)在行为上,由于猜忌心重,吴某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出现尾随妻子、跟踪妻子的不好行为。

  (4)吴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了失眠现象,影响到了工作。

  (5)吴某无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情与情绪,出现了吼骂下属的现象,影响到了员工之间的关系。

  2.《教材》指出,企业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价值判断的关注点聚焦在服务对象身上,尽可能地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以实现服务对象的自助和发展,其实务切入点以“怎样的方式去构筑现实的意义”为思考问题的切人点,在实务操作中更多地强调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在能力,协助服务对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一种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姿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案例中的吴某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其本身就是工厂的中层领导,可以应用领导的技术与技巧调解与下属的关系。

  (2)吴某非常爱自己的妻子,这也是修复夫妻关系的重要保证,吴某可以改变与妻子的沟通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打动妻子。

  (3)吴某和妻子本身就在同一工厂上班,经常见面也是吴某的优势,吴某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多和妻子接触,采用正常的、光明正大的方式接触妻子,修复夫妻问的感情。

  (4)吴某的领导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事件”发生后,经过领导的调节,既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吴某也可以利用领导的优势来协调和调节自己和妻子的关系。

  3.《教材》指出,人力资源取向视角观点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拥有一支高满意度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职工对企业是否忠诚取决于企业有无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人力资源取向社会工作实务是指为职工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使其安心在企业工作。从人力资源取向视角为吴某服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可以为吴某和妻子提供夫妻房,使吴某和妻子经常接触和消除吴某晚上担心妻子外出约会而睡不着觉的心理。

  (2)企业为吴某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

  (3)为吴某提供婚姻家庭咨询与指导和治疗。

  (4)为吴某提供情绪管理与治疗服务。

  (5)为吴某提供领导技巧培训,修复吴某与下属的关系。

  3[案例分析题]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

  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要求?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解析:

  1.张某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需要:①需要能维持他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②需要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③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张某需要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所以对其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张某需要接受社会工作者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使他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从而能适应社会生活。

  2.需注意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张某假释回家,与其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社会上的一般民众,甚至一些亲人,都鄙视和厌恶他,不会像对待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的服务对象一样给予同情和帮助。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张某没有固定工作,仍然单身一人,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并且在其服刑期间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张某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变化。社会功能严重缺失。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张某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获得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张某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

  4[案例分析题] 刘某,男,现年:32岁,未婚,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祖籍在河南,户口迁至上海,故刘某在上海无其他亲戚,且父亲去世。刘某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l年,押至安徽某监狱服刑。年初执行期满回沪,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30多岁的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刘某陷入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前科而遭到社会排斥的困境。

  问题:

  1.请问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请对刘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3.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改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参考解析:

  1.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会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

  2.通过案例,我们发现刘某的问题大致如下:

  (1)生活方面:无工作收入,仅靠母亲退休金过活,生活拮据。

  (2)心理方面:头脑简单、性情憨厚、重义气,目前有自卑心理,自尊心较强。

  (3)社会融人方面:从监狱释放后,无法正常适应社会生活,融入尚存在障碍。

  3.对于案主刘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辅导策:

  (1)澄清刘某的非理性思想,祛除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反省过去的错误。

  (2)提升刘某的自尊与自信,正确面对人生未来的规划。

  (3)与刘某母亲联系,请家长协助对案主的服务并多给予关心与支持。

  (4)增强案主的社会参与,多参加社区与社会的一些活动,以增强社会归属感。

  (5)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水平。

  (6)视情况拜访相关人士,以减低或消除他们对刘某的歧视。

  5[简答题]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旁边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参考解析: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分别为:

  (1)任务目标。

  ①使社区安全得到保障;

  ②使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得到发展。

  (2)过程目标。

  ①调查清楚社区治安问题以及原因;

  ②动员社区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的治安工作。

  2.社会工作者协助建立老年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工作目标的步骤主要有:

  (1)招募老年人组成志愿者小组,共同商定活动方案,确立小组目标。

  (2)安排愿意参与治安活动的老人的工作时间和方法。

  (3)评估老年人治安工作的效果。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的专业技术有:

  (1)倾听。在组成老年人志愿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老年人的想法以及其他居民的反响。

  (2)引导。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老年人志愿团体意见和建议,引导老年人团结互助,实现活动的目标。

  (3)接纳。社会工作者要接纳老年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采取行动。

  (4)行为改善。在老年团体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变老年人的观念和行为,使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3)通过联结资源,开展社区活动,帮助小朱运用社区公共宣传技术推广产品;设计产品推广会和产品的实用活动等;通过社区居委会为小朱的创业做宣传:建议小朱利用退伍军人的网络为产品推销提供途径等。

  6[案例分析题] 44岁的友军是一名货车司机,两年前的一天,在送货途中不行遭遇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这对友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行走能力,还有工作能力。这么一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这让家里的经济条件迅速下降。妻子因此而感到压力倍增,但又不得不比原来更努力地赚钱维持家用。但在妻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常常会对友军和儿子发脾气:一方面抱怨儿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容易和儿子起冲突;另一方面又埋怨丈夫的无能,让自己为家庭付出太多,失去的太多。每当听到这些话,友军也感觉很难过,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他想分担妻子的辛劳,看着自己已不能动弹的双腿,他感到无能为力,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废人。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哪些?

  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

  参考解析:

  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以下几点:

  (1)需要职业康复训练。友军已经残疾两年了,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发展出来了,但是还没有工作,友军44岁仍然需要工作。同时,所有经济重担压在了妻子身上,家庭经济出现困难,也需要友军去工作。

  (2)需要建立生活的信心。一场意外导致友军身患残疾,并因此而对未来充满绝望,失去生活目标,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没有价值,需要帮助友军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3)需要协调家庭关系。友军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一定的障碍,妻子抱怨他无能,儿子与他的沟通越来越困难,这些都导致友军无法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

  (4)需要协调亲子关系。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友军需要和儿子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提供职业服务,包括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的安置工作。如果说教育康复重点是提升残疾人融人社会的能力和素质,那么职业康复重点就是实现残疾人助人自助和奉献社会的价值。结合职业康复的流程,帮助友军的职业康复工作如下:

  (1)提供职业咨询。分析友军的情况,虽然下身瘫痪,但由于以前是货车司机,双手有力灵活,建议可以寻求不需要用下身,而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工作。

  (2)职业评估。即是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连接专业机构对友军进行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的评估,为友军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性的依据。

  (3)职业培训。连接职业培训机构,让友军接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形成从事该职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态度以便适应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环境。

  (4)就业指导。在选择职业、职业准备、求职面试等方面提供指导。社会工作者常常担任就业指导师角色。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人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一康复一发展”三种功能的方法。

  【提示】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服务对象问题与需求的评估和职业康复方法与流程的运用,回答此题仍然需要对服务对象处境与需要的敏感度和对教材中职业康复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实际运用。

  7[简答题]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参考解析:

  1.案例中所呈现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经济保障(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就业休闲、社会参与(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上述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已经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这仅仅是满足了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物质援助和行动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余热、亲情满足及权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应该做到:社会工作者继续挖掘社区的资源,运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搭建服务平台,包括:

  (1)联系社区民警及司法部门,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

  (2)联系社区组织,运用社区资源,开展老人兴趣小组、举办文化康乐活动。

  (3)鼓励低龄行动方便的老人参与社区服务,组织老人义工队伍,发挥老人余热。

  (4)开展社区孝心行动,搭建亲子服务平台,鼓励老人子女参与关心长者行动等。

  (5)最终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网络、邻里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老人家属支援网络。

  8案例分析题]A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而落户于我国西部的大企业,主要有三大合作伙伴,其中主要是国际某笔记本电脑的中国生产商,有员工3万多人。2014年6月,双方合作合同到期,但由于双方在合作条件上存在分歧而迟迟未能续签,30%员工面临着被裁员的状态,A企业主要通过赔偿或者另外安排工作进行裁员。其中,大部分人员接纳了企业安置的建议,并得到妥善解决。但仍有小部分人员不愿意接受被裁员安置,出现了小规模短时间的集聚事件。针对不愿意被裁的人员,A企业采取的措施是将他们挪到另外一个车间,相对原来的工作,新车间较为辛苦,加班也比较少,所以薪水也较低;对于既不接受安置,也不愿意接受新工种的员工,按劳动法给予合理的赔偿,但这部分员工主要是男性,他们不接受企业的安置或赔偿的原因,因为无论新工种还是赔偿,都觉得钱少;企业合同续签的问题,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但现在高层一分钱也不少,自己辛苦工作几年,却被踢皮球,自己的利益无端被牺牲,觉得被裁员,感觉犯了错,面子上过不去;过去为了找到这份工作,面试、学技术花了不少时间,现在家人、孩子也在这里,被裁员后也不知道到哪去居住。所以他们不愿意接受公司的任何安排,情绪比较激动,集体围堵总经理办公室,甚至到所在街道进行围堵,要求讨个说法。

  问题:

  1.请你分析被裁员的员工有哪些困难?

  2.结合案例,请你分析本案例反映的是企业社会工作哪个方面的内容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1.被裁员的员工主要面临的困难有:

  (1)对裁员的认识问题。他们不了解公司的高层运作,认为被裁员等同于犯错误,让自己的面子过不去。

  (2)经济收入的问题。案例中提到他们不接受企业的安置获赔或赔偿的原因,因为无论新工种还是赔偿,都觉得钱少。因为这群职工主要是男性,被裁员后的安置待遇与原来工资之间有误差,短时间内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收入。

  (3)情感上的失落。过去为了找到这份工作,面试、学技术花了不少时间,也在企业工作好多年,有不舍,也有觉得不公平。案例中提到,企业合同续签的问题,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但现在高层一分钱也不少,自己辛苦工作几年,却被踢皮球,自己的利益无端被牺牲。

  (4)对家庭安置的担忧。现在家人、孩子也在这里,被裁员后也不知道到哪去居住。

  (5)法律意识的薄弱。当他们不愿意接受公司的任何安排,情绪比较激动时,不是寻求劳动仲裁和法律方面的支持,而是集体围堵总经理办公室,甚至到所在街道进行围堵,要求讨说法,这不仅仅是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将自己陷入触犯法律的困境。

  2.这个案例反映的是企业社会工作中介入劳动关系协调方面的内容。具体言之,指的是企业因项目缩减裁员过程中造成矛盾、对抗和冲突,具体的介入策如下:

  一是与企业方进行充分沟通,协助他们解读有关裁员的原NN其合法性,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并接受正确的信息,避免以讹传讹。

  二是建议企业方公布裁员的方案和安置措施,公布裁员的相关程序及意见反馈的渠道。

  三是召开职工座谈会,了解被裁员职工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汇总,反馈给企业方。

  四是沟通过程中存在问题,沟通不畅、无效沟通,甚至是无沟通,这些都是导致矛盾产生的重要因素。

  五是开展员工情绪辅导,协助员工情绪宣泄,缓解员工的离职压力。

  六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训练小组,帮助职工分析个人能力和优势,规划自己的下一步。

  七是与企业方协商给离职职工的住宿一个过渡期,以便家人孩子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八是协助职工做好离职的相关手续。

  9[简答题] 某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放人员的综合管理纳入服务范围。经调查,该社区刑满释放人员中无业者居多,但社区就业资源的利用率却较低。对此,社会工作者对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们这种人是社会的‘渣子’,在里面蹲了那么多年,现在出来还能有啥用,什么都不会,出门坐哪路公交车都搞不定,更别说工作了。”“到哪里人家都戴有色眼镜看我,犯了一次错误,难道要一辈子受惩罚?”“现在找工作都得上网,我连电脑都不会用,去哪儿找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单位会要我啊。”“社区里适合我们的岗位不多,上次去办理就业登记,人家看了我的档案就说,好多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你就慢慢等吧。”“社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跟也跟不上。再说现在工作,都要政审,我们肯定通不过的。”“我大字不识几个,所以要求也不高,工资高点儿,活儿轻点儿,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就可以了。”

  结合本案例,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目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各层面具体目标和服务内容)。

  参考解析:

  1.从微观来讲,寻找工作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受助者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这些服务,帮助刑释人员提高自信心矛盯重新投人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就业。

  2.从中观来看,要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刑释人员融人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社区矫正工作者要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同时,要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3.从宏观来讲,要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刑释人员的就业需要许多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的配合,为刑释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合适的岗位。修改有些岗位政审的标准,使有从事该岗位能力的刑释人员不至于因为政审不通过一直得不到工作。

  10[简答题]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他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

  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并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参考解析:

  (1)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体验,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低龄老年人变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3)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最新动态。以便在讨论时能充分论证,具有说服力,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11[案例分析题]王女士,41岁,结婚18年,工人。丈夫也是工人,女儿15岁。在求助中.王女士说:“多年来一直挨丈夫打,结婚没多久他就开始打我。有时他还打女儿。他又赌又嫖,还不能说他,急了就逼我离婚。我害怕离婚,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一个离婚的女人,让人指指戳戳,是无法生活的。再说,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怕缺乏父爱影响她的成长。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不打我们就行。我希望他年岁大点脾气会改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个样。我有时被打得鼻青脸肿上不了班,女儿见到他就哆嗦。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忍下去?”

  问题:

  1.王女士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2.运用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提出王女士服务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1.这是一个因家庭暴力导致婚姻危机的个案,案主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完整,失落了自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态度去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帮助服务对象分析存在的三个错误认知:

  (1)对暴力婚姻存在幻想,盼望丈夫会改变。

  (2)对离婚的恐惧,对单亲身份的抗拒。

  (3)自信心低落,看不到前途。

  2.运用女性主义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需要协助王女士协助妇女理清思路,分析问题,寻找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连接和整合资源,去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建立关系。用同感、鼓励、尊重、平等、接纳等价值观,与王女士充分地互动,建立互助、互惠、权能共享、患难与共的专业服务关系。

  (2)协助王女士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主要采用如下技巧帮助服务对象看清前途: 一是描绘王女士的家庭生态图,如果了解王女士丈夫家庭有暴力史,这是一种习得性的家庭暴力,需要王女士更多地了解丈夫改变的可能性。

  二是布置家课,与丈夫谈心,向丈夫的暴力说不。如果丈夫再次动手,则说明本性难移,需要指导王女士继续理清思路。

  (3)指导王女士分析离婚的利弊(略)。

  (4)与女儿一起讨论对离婚的这些坏处怎样对待,可不可以克服,克服的方法是什么。(5)将王女士和女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

  一是单亲家庭不能说成残缺家庭,它是家庭的一种形式。与女儿一起生活,不能说这不是家。

  二是家庭收入会减少,但王女士有职业、有收入。另外,离婚之后,前夫应负担女儿的一部分抚养费。

  三是一家三口变成两口,肯定会感到冷清孤独。但通过妇联的帮助可以认识类似的家庭,有很多与我同病相怜的姐妹,我会得到她们的关怀与体贴。今后靠自己,日子一样过。

  四是工作没心情,肯定会有这个阶段,但是有专家和姐妹的帮助,我会度过的。

  五是我和女儿现在都认识到,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子女是无法健康成长的。女儿已经被他吓得胆小如鼠,再这样下去,女儿的一生都毁了。

  六是“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这是老话,是不对的。他打我,我要求离婚,我有理,不怕别人说什么。

  通过协助王女士理清思路后,看清了婚姻的真实状况,做出处理问题的决定,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连接资源,协助王女士建立妇女支持网络,得到社区其他资源的援助,顺利度过婚姻变化的适应期。

  12[案例分析题]某社区属于“三不管”地带,是一个城中村。该社区由于房租便宜,于是成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落脚点。该社区大部分原居民已经搬迁,留下的是一些贫困家庭或者老年人。目前,该社区人口比较复杂,“劳释”人员比较多,社区环境脏乱差,乱搭乱建等各种违章建筑也很多,黄赌毒现象也不少,治安隐患多。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比较差,原居民也开始对生活了一辈子的社区产生疏离感,都认为社区各方面已远不如以前,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大大下降,渐渐不再参加社区里的各种公益事情。不论是原居民还是外来人员,他们参与社区公益事情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同时,原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时常发生,原居民甚至认为社区环境的变差、社区治安隐患等社区问题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引起的。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涉及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案例进行简洁说明。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方法?

  参考解析:

  1.案例中主要涉及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民调解、社区教育、流动人口服务的工作内容。本案例中,由于社区处于“三不管”地带,这些地方一般是政府比较难以治理而又容易放松治理的地方,是黄赌毒滋生的温床,再加上该社区的特殊性——外来人口比较多,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只把这里当作临时点,在潜意识里很难主动去遵守和维护社区的环境、治安和卫生。社区里的“劳释”人员因为社会的歧视、工作难找等原因,本就在心里有些不平衡,再加上该社区的治理不严,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失范的社区环境,容易引发治安隐患和各种矛盾。

  2.主要方法:

  (1)资源连接。社会工作者应主动找到公安部门,与之商谈社区治安管理的问题,毕竟社会工作者主要还是协助公安部门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在社区内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法制教育等形式开展社会规范教育,强调社区规范,加强组建各种治安巡逻队,加强对社区黄赌毒的打击,加强对社区商贩、摊点的管理,加强警民合作。

  (2)推动居民参与。通过组建各种志愿组织,把居民组建起来,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与治安。

  (3)居民能力建设。为“劳释”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与平台,促进他们顺利就业,鼓励他们创业,积极主动给他们讲解国家政策。

  (4)调解矛盾纠纷。利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深入了解居民矛盾纠纷的根源,妥善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5)建立互助网络。通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小组活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原居民之间的情感,增强他们之间的认同感。

  13[案例分析题]赵女士全家3口人,本人33岁,患有慢性风湿病,失业在家;丈夫吴某曾是某大酒店的厨师,因酒店倒闭,也失业在家。儿子11岁,正在读小学。他们属于零就业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多次向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要求给予帮助。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分析赵女士一家的自身资源。

  2.作为社区的社会工作者,你如何整合案例中的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来帮助赵女士一家?

  参考解析:

  1.优势视角强调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案例中的情况来看,赵女士一家的自身资源有:夫妻双方的劳动能力优势、丈夫有一技之长(厨师)的优势;夫妻俩有改变家庭处境的动机和愿望等。

  2.在改变媒介系统中,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充当赵女士家庭帮助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服务对象系统为赵女士一家人;目标系统为赵女士一家目前的处境(失业、贫困、疾病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赵女士一家人、亲友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帮扶行动系统,一起帮助赵女士一家改变目前的处境。具体策方面可以帮助赵女士一家申请政府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介绍其参加再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等,帮助赵女士一家脱困。

  14[案例分析题] 刘某,男,68岁,和老伴住,主要靠平时做些小买卖和低保金来维持生活,有--JL-碱家。一天,在刘某开车载老伴儿去超市购物的途中,意外遭遇一场交通事故,老伴儿当场死亡,刘某大腿骨折,多处擦伤。老伴儿的去世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这使得本已患有糖尿病的他更加消瘦,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问里不与外人交流,且时常自言自语“如果我不带着她去超市,就不会遭遇车祸,她也就不会死,还不如自己也死了算了”。儿子非常担心父亲,和妻子多次商量后将父亲接来与自己同住。

  刘某之前与儿媳有矛盾,同住后矛盾更加严重,因此儿媳在对其照顾上也不够用心,甚至出现打骂的现象,儿子夹在中间很为难,家庭成员每天都是在吵闹声中生活,这严重影响了正在准备中考的贝贝(孙子),贝贝近来成绩很不稳定。刘某一直向邻居李某(一名刚退休女职工,中年丧偶,无儿无女)抱怨自己儿媳对自己如何不好,并倾诉其因老伴儿去世所产生的愧疚与焦虑,李某也时常安慰刘某。久而久之,刘李二人在一起生活。于是刘某便向儿子、儿媳表明了自己想重组家庭的想法,想找个人来照顾自己,自己现在存的钱加上李某的退休工资足够二人养老,并保证不会麻烦他们,但却遭到了儿子、儿媳的强烈反对,接下来的日子家里的争吵更加频繁,儿子很是无奈。经人介绍刘某来到了所在社区的“守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接待他的是社会工作者李颖。

  问题:

  1.请结合以上案例界定刘某的需要。

  2.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请结合案例指出与刘某案例有关的四大系统。

  参考解析:

  1.服务对象刘某现在的需要主要有:

  健康维护的需要: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老年人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适宜的生活照顾,并得到康复服务。案例中的刘某患有糖尿病,又发生大腿骨折,健康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健康维护,并且需要得到较好的生活照顾。

  经济保障的需要: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经济供养;但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是需要通过领取退休金、养老保险等途径来得到赡养,从而获得经济方面的保障。案例中刘某主要是通过自己做些小买卖和低保金来获得经济方面的保障,但现在由于大腿骨折,影响了自己的小生意,完全靠低金保维持生活,需要经济的支持。

  婚姻家庭的需要: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老年人也有维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和权利。伴侣和家庭的支持对老年人具有重大意义。案例中刘某因老伴儿去世倍感孤独,因此想重新追求婚姻家庭生活,符合老年人的正常需要,但遭遇子女的横加干涉。

  2.依据系统理论,可以把助人历程中相关的部分为四个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所谓“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案例中的改变媒介系统是社会工作者李颖,那么李颖的专业技能、价值取向及人格特征都将影响她对刘某的帮助。而“守望”社会工作机构的价值理念、服务范围、机构文化等也会对助人历程有影响。这些都需要接案社会工作者有所考虑。

  (2)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服务对象系统包括前来求助已经使用服务的现有服务对象和还没有接受服务,但未来有可能使用服务的潜在的服务对象。本案中。刘某的儿子来机构求助.并与社会工作者进行了面谈属于现有服务对象,而刘某虽然还没有来机构,但未来会是服务的受益人,因此是潜在的服务对象。

  (3)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案例中,为了帮助解决刘某家庭的问题,刘某、刘某的儿子、儿媳及孙子贝贝

  都需要某些方面的调整和改变,因此都是目标系统。

  (4)行动系统。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本案例中的目标系统,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可能成为行动系统。

  15[简答题]医院内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病人制订出院计划,一方面是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省医疗经费。因此,帮助病人出院是医院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位医务社会工作者,请制订一份截肢病人的出院方案。

  参考解析: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出院计划的目的是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通常提供服务的机构、病人及家属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彼此之间并不一致,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各方达成一致,所以说出院计划是磋商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参与决定是很重要的,会促进他身体的康复。

  (二)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帮助患者接受现实,重新适应环境,帮助患者康复,节省医疗经费,愉快出院。

  2.方案实施策:

  (1)协助病人对病情或医疗的了解与适应,包括鼓励其接受病情、康复计划安排及伤残咨询。

  (2)共同制订出院计划,链接社区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寻求资源,包括经济扶助、申请社会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等。

  (3)协调医疗关系,包括服务对象、家属、医疗团队的关系。

  (4)出院后的跟踪服务:如出院后给病人打电话、家访,这些行动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出院计划是否有效,病人是否还需要其他服务。

  3.方案执行:

  通过治疗和社区资源方面的介入措施,使病人能更好地康复。

  4.方案评估:

  服务对象是否做好适应环境的心理准备,如期愉快出院。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本章老年人的需要和本书第一章社会工作四大系统。要求考生结合案例评估界定服务对象需要的题目是基础题目,面对任何服务对象都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答题时要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依据给定的框架,那么回答应依据本章服务对象需要的知识框架做答。本案例描述的服务对象是老人,就应该按照教材关于老年人需要的框架做答。

  16[案例分析题]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却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困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参考解析: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和健康维护的需求。没有满足的需求有婚姻家庭需求、就业休闲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和居家安全需求。

  2.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有需要的人联系他们的亲戚、朋友、邻居和志愿者,建构起支持网络,使这些网络能够发挥积极的支持作用,帮助个人和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各项需求。

  (1)个人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集中服务对象个人现存的有联系且有支持性作用的成员,动员与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维持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的联系。

  (2)志愿者联系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寻找和动员社区内外愿意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社区党员、辖区单位的职工等,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解决社区老人的多样化需要。

  (3)互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相同兴趣的服务对象建立起朋辈支持、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问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空巢老人支持小组等。

  (4)邻里协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邻里了解服务对象,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降低正规服务的烙印效果,而且能够提供及时便捷的帮助。

  【提示】本题考点是老年人的主要需求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建立社区支持网络”部分,涉及“老年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两章的内容,因此要能够整合一

  17[案例分析题]小军,15岁,其父亲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N-JL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会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会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 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会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离家出走的问题。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会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应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提示】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接案会谈任务的清楚了解和实际执行的判断,此题出的很巧妙,但考察的是教材中的客观知识点,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回答此问题,关键在于对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18[案例分析题]郑某,男,1991年10月生,初中未毕业,案发前无业,住徐会区。去年的一天凌晨,因朋友吕某被打,郑某与同伙得到消息后随即赶到事发现场,不分青红皂白对被害人徐某拳打脚踢,致使徐某左胸肋骨骨折,构成轻伤,触犯了刑律。案发后郑某投案自首,于去年11月被判处缓刑。目前,虽在某工厂上班,但仍恶习难改。请你针对案主|的情况制订一份服务方案。

  参考解析: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郑某因初中未毕业,且曾犯过罪,养成一些恶习,虽然在某工厂上班,但仍恶习难改。

  (二)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帮助郑某改掉恶习,正常工作。

  2.方案实施策:

  (1)努力维持监护关系,以利于对郑某的矫正。

  (2)不怕反复,以引导为主,鼓励郑某每次取得的点滴进步。

  (3)有理有节,循循善诱,帮助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4)关注行为动态,抓住“向好”心理,激发其对工作的需求兴趣。

  (5)寻找行为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巩固矫正效果。

  (6)借鉴现实疗法,评估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矫正方案。

  (7)改善周边环境,降低不良朋友的密切程度。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监督执行进度等。

  4.方案评估:

  包括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估等。

【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模拟题及解析】相关文章:

2017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09

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考试习题及解析08-10

2017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备考习题及解析09-23

2017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备考模拟习题及解析08-28

2017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模拟练习题及解析09-26

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08-13

2017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09-29

2017社会工作者初级《工作实务》模拟题「附答案」10-06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9-19

2017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备考强化试题及答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