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英语存在的六大误区
在每一个孩子接触到英语的开始,他们会觉得新奇、有趣,因为这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很好玩、饶口的游戏,可是慢慢地,老师们发现,孩子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倦了哪些绕口令式知识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出了误区,那么是哪些误区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内容选择不恰当,目标过高
幼儿英语教学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在摸索和探讨阶段,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名目繁多的教材,个个抬着幼儿英语的名头,声称适合3~6 岁的学龄前幼儿,但经过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有些鱼目混珠,根本就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相符,例如,有的教材套用小学英语的课本内容,从ABCD入手,听、说、读、写并行,让幼儿不仅会认、会念、会听单词,还要会读会写。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英语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掌握的应该是让他先习惯听,然后逐步过渡到理解和说,最后读和写。而这些听说读写并行的要求,对于还处在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不是太难了吗?
幼儿阶段的孩子发展能力有限,只要会听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就行了,不必苛求孩子在读、 写方面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英语启蒙期,惟有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学,乐意听、乐意说。
二、教程难点过高、过多
在幼儿英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死抄教本,一次活动中制定了过多过高的难点,要求幼儿要掌握几个单词、还要会说一个句子、还要求孩子发音准确……孩子看到这么多要学的东西,都往往会拣了芝麻丢西瓜,然后什么都不会。
其实这违背了幼儿学英语的初衷——让孩子喜欢说、大声说,愉快地交流。反其道而行的做法只会让孩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甚至开始厌烦它。
三、过分急于求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急于看到教学成果,经常要在一节课中让孩子反馈学到的东西。其实有经验的教师不难发现,如果在第二次活动之前再要求孩子反馈,往往“二次反馈”的效果要比一次反馈的效果好,而且这也符合幼儿的遗忘曲线规律。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二次反馈”的效应,不要强求幼儿的第一次反馈。另外,复习也不是单纯的复习,可以加入孩子喜爱的形式:例如,一次有趣的旅行,让孩子复习交通工具、气候、地点等单词,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情景中唤起他们的记忆,自然、生动、形象,得到的效果也会让老师和家长意想不到。
四、教学形式呆板、单一
孩子不愿意学了,作为老师必须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有的老师从头到尾都只是使用一套英语单词卡,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单词,其实,只要肯多发掘玩法,仅仅是这些带有图片的单词卡只要制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也能产生出让孩子感兴趣的效果来。例如动物卡片可以是让孩子从小凳子底下找“失踪的小动物”(谁找到什么小动物就把它送回什么妈妈的家里,rabbit送到mummy rabbit家里),玩玩英语单词的“斗兽棋”(tiger吃monkey,monkey吃banana)。还有身体部位的卡片,可以用卡片指挥孩子触摸身体的各个部位。(请幼儿做doctor,出示卡片face,就让孩子触摸face)
另外游戏法的规则最好一开始是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教师可在孩子熟悉简单的规则以后,再逐步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样游戏的内容就会逐步丰富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还能增强幼儿的游戏能力呢。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
有的'家长会认为,幼儿英语还不简单吗?幼儿又不需要复杂的句型、语法,随便几个单词、问候语不就行了吗?
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如果这个时候,老师给了孩子一些不正确的发音,错误的语法组合,那无疑是对孩子不可弥补的遗憾。作为一名幼儿英语老师,不仅要提高自身在幼儿教学方面的素质,也不可忽视了自身的英语素质。现在有很多幼儿英语教育专家提倡:要进行幼儿英语教育,必须提倡“直接教学法”,所谓直接法是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谈、交谈而不用母语翻译。当一个单词或句子出现时,不要把单词或句子用中文口语翻译,而是把单词或句子的读音与它所表示的事物或意义同时呈现给幼儿。依照幼儿学习母语自然认知逐渐习惯的原则,逐步养成幼儿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缩短幼儿的思维时间。
六、 把幼儿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有的幼儿老师错误地把英语教学归纳为一门类似语言的课程,从课的目标制定到实施过程,统统套用语言课的模式,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开始听老师一个一个地纠正发音、念读句子,英语活动一结束,孩子们就全忘光了。其实英语教学不应独立起来,应贯穿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幼儿接触和学习,日常的、实际生活需要的用语,其实都能很简单的在课堂示范、引导中教授给孩子。
【幼儿学习英语存在的六大误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