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

怎样让宝宝喜欢音乐

时间:2024-05-17 07:28:13 少儿声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让宝宝喜欢音乐

  音乐是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来看,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幼儿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音乐又是实践的、表现的艺术,根据MI的论述,所谓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怎样让宝宝喜欢音乐

  为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多元音乐氛围,培养灵敏的音乐感受。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

  二、开设多元游戏活动,发展自由的音乐想象。一位瑞士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跃的成长期,也是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期。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

  三、依托多元教育媒体,积累丰富的音乐经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家庭中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影视,碟机等,它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幼儿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的熏染,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音乐的乳汁育着幼儿天真烂漫、活泼愉快地成长,它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更敏锐的观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活跃的创造力。

  胎教音乐如何选择

  音乐对胎教的影响已不再怀疑,和任何事物一样,音乐有美也有丑,有善也有恶。丑的、恶的音乐对人的个体生长有害无益,而美的、善的音乐对人的个体发育生长帮助很大,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胎教音乐就是如此。所以选择合适的胎教乐曲显得尤为重要。

  胎教音乐应该选择音量适中,格调轻松,节奏舒缓的曲子。如“二泉映月”、“渔舟唱晚”、“仲夏之梦”、“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等作品轻盈灵巧、优美细致、安详柔和、富诗情画意,具有催眠镇静作用;“江南好”、“春风得意”、“喜洋洋”、“春天来了”、“春之声圆舞曲”等曲调优美酣畅,旋律轻盈优雅,能起到舒心、解除忧郁之功效;“步步高”、“娱乐升平”、“狂欢”等曲目曲调激昂,振奋人心,可引人向上;“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等清丽柔美,抒情明朗,能消除疲劳;所有这些乐曲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好处。

  让婴儿养成听音乐的习惯

  清晨,当婴儿醒来吃奶的时候,适宜听些抒情的钢琴独奏曲或器乐合奏小品(最好是中速或慢速,时间约10~15分钟)。母亲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打婴儿。婴儿听着音乐如能安静地吮吸,那么白天每次喂奶时,都可放同样的音乐。

  当婴儿躺在摇篮里玩的时候,可以选择节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小步舞曲和歌曲让婴儿听10~15分钟,如果婴儿没有睡意,可以将同样内容的音乐再放第二遍。开始时,妈妈可坐在摇篮边,边哼旋律,边逗婴儿玩,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做不同的手势。听习惯以后,可以让婴儿自己躺在摇篮里安静地听音乐。

  哄婴儿睡觉时,适宜让婴儿听小夜曲和摇篮曲,时间是10分钟左右。最好由妈妈边唱边安抚婴儿,反复地唱直至婴儿睡着。

  每天应按时让婴儿听合适的音乐,父母不要随心所欲地调换乐曲。一组音乐最好听3~4周以后再换,过了一段时间,仍可反复再听。婴儿对音乐的反应是敏感的,养成习惯后,婴儿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就有吃奶的欲望,一听到催眠的音乐就会慢慢安静下来甜甜地入睡。醒来,也能听着舞曲独自安祥地躺在摇篮里玩耍和休息。

  母亲要多给婴儿唱歌。母亲的歌声胜似语言,能带给婴儿最深沉的爱和关注,产生母子的情感交流。听音乐时,母亲对婴儿进行的有规律的抚摸和轻拍,是对婴儿最原始的节奏训练。

  父母应该是孩子接受音乐教育最好的启蒙老师。

  幼儿多听音乐,多记忆音乐主题,他心中的音乐语汇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他的记忆力也在逐步增强。

  父母怎样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对幼儿来说,爸爸妈妈常和他们一起欣赏音乐,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幼儿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开始,可以选择短小的、音乐形象较鲜明的音乐片断。例如新疆舞曲、西藏舞曲、瑶族舞曲、摇篮曲、玛祖卡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舞曲等。

  父母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时,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要让幼儿也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反复听2~3遍后,父母可以让幼儿边听边哼边打拍子,直到记住主题旋律为止。当孩子对音乐熟悉以后,父母应鼓励孩子边听音乐边即兴舞蹈,让他在音乐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和表达内心感受。父母可以以伴唱等形式助兴。

  每听一段新的音乐后,可复习听过的音乐,让孩子回忆它的音乐主题。

  有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些音乐家的小故事和音乐小故事,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如何引导幼儿表达音乐的感受

  1、先听简短、浅显的乐曲。让幼儿仔细听后,引导其谈谈感受。所谓感受即是感觉,要引导幼儿找到主要的音乐形象。一开始,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范围,让幼儿听短小的重复的音乐旋律,然后提出问题:严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有什么感觉?好象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些什么?”等等,让幼儿回答。开始,幼儿也许讲不清楚,家长可启发幼儿思考、想象。如听了一段欢乐跳跃的音乐,可启发幼儿:“这段音乐听上去有跳音,好像许多小朋友在跳舞,又像一群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草地上。还象什么呀?”接着就引导幼儿来讲自己的感受。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还可让幼儿将想象的内容画成图画,引起他再学习的愿望。

  2、听主题乐曲,启发幼儿围绕主题想象。上面讲的是听了音乐谈感受,是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性质任意想象。在培养了想象力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让幼儿听有主题的乐曲。同时启发他围绕主题去想象。如钢琴曲《小鸟捉虫》,要求幼儿根据乐曲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等等)想象出小鸟捉虫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能围绕着小鸟的动作去想象。这与幼儿的知识范围、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在引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可以体验出内容的乐曲。幼儿生活经验少,接触事物的面也很窄,因此,选择乐曲要适合幼儿的特点。

  ②要坚持让幼儿多听乐曲。人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同声音有密切的联系(如水声、汽车声、鸟叫声、脚步声、雷声、风声、雨声等),而音乐则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声音。在听音乐时,最容易产生的就是联想,先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再由声音联想到事物、形象等。但这个过程不是很快形成的,必须反复地听,逐步地领会。通过一遍遍地听来唤起联想,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③要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幼儿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可利用美术、舞蹈等形式,启发幼儿一步步地抓住音乐形象,理解乐曲的主题。如欣赏钢琴曲《赛马》,在听了几遍乐曲后,就可给幼儿看表现草原牧民赛马的美术图片。但是赛马的全过程,图片不能全部反映出来,这时家长就可以要求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开始时是什么景象,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又是怎样。在一遍遍地欣赏之后,幼儿渐渐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想象图景。

  ④要掌握好尺度,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每首乐曲的内容、体裁、结构循序渐进。每次欣赏乐曲时,向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

【怎样让宝宝喜欢音乐】相关文章:

怎样把宝宝练成识字高手09-24

怎样给宝宝断夜奶09-15

怎样给宝宝理发-给宝宝理发的四大细节08-28

怎样让孩子喜欢亲近爸爸?10-12

怎样让宝宝学走路-让宝宝学走路的11大技巧07-19

怎样通过宝宝脸色判断健康指数08-08

怎样培养少儿音乐教育08-06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音乐06-27

美国留学喜欢录取怎样的学生08-17

怎样为word添加背景音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