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利润操纵的行列,这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规避此现象,国家采取了诸如新会计准则出台的措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旧准则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旧准则体系下,企业操纵利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与会计核算的本质要求是相违背的。新准则出台后,很多政策直接遏制了企业的利润操纵,并且更加容易被理解和为国际所接受。本文这里将就利润操纵上进行适当的分析说明以便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
一、利润操纵产生的原因分析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一些手段进行人为的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实际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
(一)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营经济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仍是实行政府派员制度。这些人员政绩的好坏直接与所处企业利润相挂钩。因此一些人为了标榜政绩而在企业的利润上做文章。
(二)维护上市资格和发行新股票。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期消除亏损,如果不能在限期内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交易,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在一定程度上操纵利润。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应符合以下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增发新股募集资金量不超过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发行前最近一年及一期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率不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等。为了维护上市资格和发行新股票,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
(三)为规避所得税进行隐瞒利润。国家的税收一般都直接与利润挂钩的。我国的所得税是企业利润的33%,如果企业当年亏损,则当年可不缴纳所得税,并且在随后的5年内可进行弥补。因此,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而进行利润的隐瞒。
(四)上市公司为了股东利益而进行操纵。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在向股东分配股利必须是企业盈利部分,亏损不得进行分配。为此,一些企业就进行利润修改,将亏损变为盈利从而达到向股东分配的目的。
当然,究其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进行纳税筹划、向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需要、上市公司产权结构模式等。
二、利润操纵的方法
(一)利用关联交易进行操纵利润。关联方是指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则为关联交易。
1.用关联方经营性交易来操纵利润。现在一些企业利用关联方买卖,使用高买低卖或低买高卖的手段进行交易,从而操纵利润。也就是说企业原材料或者成品都来自于或流向控股股东。
2.用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方式短期内从关联方取得稳定收益。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定期收取回报,这即可回避不良资产的损失,又可获得利润;或者是母公司将稳定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低收益的形式由上市公司托管直接计入上市公司利润。
3.上市公司通过出售资产给关联方的方式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以取得高出市场价格的收益,并将该收益以其他业务利润的形式加入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中。2001年的第二季度安然公司以高出市场价3-5亿的价格将其北美公司的三个发电厂卖给关联公司Allegheny能源公司,此项利润被加入能源交易业务利润中。这些关联交易在华尔街和投资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市场对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二)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许多上市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巨大,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之所以出现这些异常现象,主要原因是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事实上,注册会计师界已经将这两个科目戏称为“垃圾桶”(因为其他应收款往往用于隐藏潜亏)和“聚宝盆”(因为其他应付款往往用于隐藏利润)。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在最后出报表时在账目中一遍遍搜寻以前未确认的费用和收入,这些费用和收入就隐藏在这两个账户中,原因是为了在“会计期间”中能够均匀的确认利润以粉饰其报表。
(三)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操控利润。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并最终产生报表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方法,不同的会计原则会导致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差异。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有些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有些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选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其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常用的方法是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利润,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三、遏止利润操纵的手段分析
综上所述,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进行利润操纵,而社会上又存在一定的根源,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它,应该保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社会各部门、媒体及群众的通力合作,同时在技术分析手段上可采取一些手段,如不良资产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异常利润剔除法及现金流量分析法等。通过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的提高遏止水平,达到会计信息利润的真实性。
(一)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督管理。由于上市公司关联关系的隐蔽性和交易的多样性,使得关联交易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控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注意对关联交易的重点分析,分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及其关联交易占企业利润的重要程度。如果公允性较差,或者企业利润中很大部分是关联交易形成的,则很可能存在利润转移的问题,因此就应进行针对性的审计。
(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较多漏洞,这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创造了条件。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完善,尽量做到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较大差异的现象,从而做到同一事项会计处理的连续性,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不断修订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及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减少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同时要求加强监管力度,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对造假者决不手软,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监督做到违法必究,从而对利润操纵的行为起到遏制作用。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些事项上就进行了当的.规范,如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在关联交易上规定只有在企业提供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
(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将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当局为履行公司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首先从公司治理结构开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健全独立董事制度,遏制“内部人控制”。由于我国董事会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十分必要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加入,有利于公司内部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有利于强化公司的制衡机制,有效地遏制“内部人控制”。但是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缺陷,使得其成为上市公司的“摆设”和“花瓶”,我认为应该将独立董事由推荐制改为委派制,由相关的部门进行委派,使其能真正的保持独立性,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独立董事的职责、问责、监督等管理制度,使独立董事的职位名副其实。(2)加强监事会的监控职能。监事会是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经营管理机构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权力机构,以确保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监事会独立性差。监事会监控职能较弱,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监事会的监控职能,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同时应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权力。加强对董事会行为和活动的制约效能,提高监事会的监控力度。
(四)提高单位领导人的会计法律知识及会计人员素质。单位领导人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负责人,会计人员是按照单位领导人的指示进行会计工作。单位领导往往纳税意识浅薄,对于会计法律法规理解得不够彻底,所以应当首先端正单位领导人的指导思想,不定期的组织他们学习最新会计法规制度,强化他们的法律法规观念,明确相关会计责任。对于会计人员从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录用会计人员时,严格把关,挑选优秀的会计人员,在上岗前,组织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企业已有的从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会计知识,学习新的法规制度。第二,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各级财政部门应经常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牢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以此为准绳,鞭策自己不与会计违法犯罪行为同流合污,并敢于同其做斗争。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