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时间:2017-07-16 09:59:33 上市辅导 我要投稿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由空间,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

  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监督、激励机制的不健全,诱发了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情况:(1)配股资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资格仍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配股的资格线,不惜代价采取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力保10%,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2)微利现象。已有1年或2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遭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收益率保持哪怕是极低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3)巨亏现象。对于无法做成盈利或是首次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为给下年扭亏留一手,有意做成巨亏,以免第2年连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

  1、会计准则的制定。现实中的财务会计存在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非理想条件下,会计理论研究者对许多重要的会计概念争论不休,尚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会计准则要达到科学合理、内在一致的目标并不容易。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会计准则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同一种经济现象可以有许多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方法之间进行选择。这样,从会计规则制定的技术性因素考虑,企业必然可以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

  2、会计的模糊性使其掺杂着主观判断。会计的模糊性是指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会计计量方法、计量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形的近似性。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过程中,存在太多合法前提下的供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师自主选择、估计、判断及预测的机会,对相同的一些经济活动,不同的会计师可能做出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计原则假设本身又存在矛盾,都可能导致不同会计信息供给的存在。根据“不同的会计处理会有不同的经济后果”的原理,同样可以推出谋求不同的经济后果会导致不同的会计方法的供给。因此,会计自身存在的模糊性,为谋求有利于自身经济后果的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空间。

  3、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在会计信息市场中,交易对象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是企业管理当局。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来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权利不断弱化,经营者地位不断上升。管理当局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他们控制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由于会计信息的其他来源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也不为信息使用者所用,致使会计信息的提供被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控制。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来说,在我国,国有企业不论是规模还是数量,所占比重都非常大。由于所有者缺位、所有权虚化等原因,作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最大使用者的国家,根本没有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或者说这种动力很小。就一些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其数量有限,执业水平不高,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没有较深的理解,甚至根本看不懂会计报表。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不成熟和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较小等原因,他们对会计信息供给的影响极小。从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联系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还不完善。相对于投资者手中的货币而言,资本需求者(上市公司)数量还很少,二者之间矛盾十分激烈,竞争受到很大限制,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因盲目追求投资机会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严重不足,这一切都为企业进行政策选择留下了空间和可能。

  三、实例分析

  本文结合在鼎盛期可控资产逾千亿的德隆系的一家上市公司,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德隆事件的影响,该公司2005年度财务审计结果显示公司发生亏损。自2004年度起,该公司连续2年发生亏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有关规定,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该公司股票于2006年4月25日停牌1天,自2006年4月26日起恢复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其公司公告中的主要会计政策如下:

  1、坏账核算方法。首先,根据董事会决议,本公司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其次,坏账准备金的提取采用账龄分析法结合个别确认的方法,按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的比例计提。本公司根据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确定的坏账准备。

  2、存货核算方法。首先,对于存货盘存制度,存货采用永续盘存法。其次,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对于购入并验收入库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材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产成品按实际成本核算,在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

  3、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标准及计提方法。当存在若干项情况时,将存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一次性予以核销:当存在另一情况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公司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存货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原则,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差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4、分析结论及前景预测。该案例充分暴露了上市公司利用8项减值准备进行报表粉饰的行径。大量数据表明,减值准备具有一定的信号发送功能,当上市公司利用一次性计提大额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时,很可能意味着该公司过去存在高估资产和经营业绩的行为。换言之,其以前年度的会计政策极不稳健。该公司2005年度发生亏损21042万元,累计亏损达54533万元;截至2005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合计为16962万元,银行借款本息合计76781万元(其中逾期借款本息合计70193万元),德隆系公司占用资产39674万元。公司连续2年出现重大亏损,债务沉重,若不进行重组,将极有可能丧失持续经营能力。那么,这个公司有什么本事能在2006年扭亏呢?运用现行的会计政策可以吗?答案是可能的!该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把一切能在2004、2005年计提的坏账和减值准备都在这两年计提了,这样就可以使该公司在2006年及以后年度,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虽然在2007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如果这则规定能够将上市公司今后操纵资产减值准备这一利润调节的手段牢牢封死,那么,不排除一些公司会赶在新准则正式实施之前,利用发布2006年年报的机会,将以往提取的减值准备冲回调节利润。而该公司也许会幸运的搭上这次新会计准则的末班车,使公司摆脱暂停交易和摘牌的命运。

  四、完善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建议

  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针对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应立足解决好以下问题: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明晰产权。产权的明晰界定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产权界定清楚,会计准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才会有效率。其次,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这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变更的理由及由此产生的会计影响等,应受到独立董事的监督,并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各利益相关方或独立董事对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有权要求其作出解释或予以调整。

  2、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应致力于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公司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2005年l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试行)》就规定,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本办法的要求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3、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上市公司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股东行使表决权的关键,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这就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总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是相关利益方博弈的结果。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是政府作为宏观政策制定者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围绕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博弈的第一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会继续深入,上市公司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制度安排也将逐渐完善。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文章:

1.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

2.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浅析

3.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4.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

5.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探究

6.加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7.浅谈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的新现象

8.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