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
公司制度的内在需求是规范的财务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是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基本和关键。本文从分析财务治理结构的概念上入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财务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
财务治理的定义有很多种,1986年,郭复初教授第一次系统提出财务机制这个概念。他认为,所谓的企业财务机制,主要是由资金、成本和利润等价值范畴所构成的财务活动的体系,是企业价值运动的自动调节系统。从治理结构来看,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财务治理的内容主要有主体、目标指向、操作工具等。财务治理以协调和统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和责权关系为目标指向,以利益相关者为财务治理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操作工具和手段,有效配置企业的财务控制权、财务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有序、高效、相互制衡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动态机制。从公司财务学的角度看,其属于财务理论、财务技术之外的专门研究财权配置的分支。从范围来看,财务治理通常指企业内部有关财务方面的治理制度。企业由企业出资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管理权利机构。
基于上面的认识,财务治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公司治理的规则和程序决定财务治理的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的责权划分决定财务治理的财权划分,公司治理的机构设置决定财务治理相关的财务机构的组建,公司治理的目标决定财务治理的目标,公司治理的监控体制影响财务治理的财务监督体制配置"。
第二,财务治理目标,从小处着眼我们可以理解为合理配置财权,协调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从大处着眼我们可以理解为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第三,财务治理是一种财务权限掌管和财务监督执行的人员安排制度。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所有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安排公司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有权按照自己的需要派遣有关层次的财务监督人员,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不违反所有者意志的前提下,有权根据财务活动安排下属机构的财务机构负责人,并相应配置有关的财务管理权限,财务治理结构要包括这种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改制的逐步进行,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在国有上市公司所占的股本比例较大,大量的股东不惜牺牲公司利益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现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操纵股价、操纵公司利润的现象,导致公司在控制权市场上发育不健全,运作空间、运作质量、运作效率等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几年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1.公司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对经营者激励机构过于单一,激励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国有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以经营者为主,但是目前来看,其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其一,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给予经营层的物质激励在数量上存在欠缺,同时在激励制度的设计上也有重大的欠缺,目前国有上市公司采取的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是工资和奖金,这些都属于短期的激励方式,并没有实行长期的激励方式,如期权激励和与公司长期发展紧密联系的激励方式;其二,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隐性激励的特点。隐性激励实现方式有高职务、高消费、高福利,出现不规范的超额分配。由于隐性激励与经营者的业绩无关,所以它不能充分的激发经营者的工作动力;此外,采取隐性激励的方式,不仅损害股东和职工的利益,还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些都充分的表现了对经营者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其三,除了物质激励,国有上市公司给予的精神激励主要是体现在政治前途上,这些对于经营者来说,短期内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并没有必要的声誉激励机制。
2.股权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二是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而且非流通股中绝大多数是国家股。如下表所示。
3.财务信息不共享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财务信息不共享与信息孤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有企业集团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不足。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现实中,往往不少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企业集团领导只顾眼前,缺乏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企业,更没有认识到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
(2)信息分散。国有企业集团,在内部设备和业务流程方面比较复杂,为了各自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方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
(3)信息重复、财务管理软件滞后,局限于事后的信息收集和反映。在各子公司内部,业务处理系统与财务软件之间不能无缝联接,业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无法转入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大量的财务工作仍在传递纸质的销售单据和记账凭证,大量的数据在企业内部多个部门之间多次重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财务核算人员需要根据大量的业务单据整理后的结果制作凭证,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延缓了业务处理核算过程,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对策
1.优化财务激励治理结构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完善的薪酬计划安排,主要是通过对报酬契约的设计和对剩余索取权进行合理分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这就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在设计报酬时加大风险报酬的比例,减少短期激励,增加长期激励,尽量使经营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趋于一致。完善的`激励薪酬计划安排的治理机制就在于能够纠正经营管理者的内在行动,从而有助于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动的自我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报酬契约具体的实施过程还有赖于合理的业绩评价,只有建立了合理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才能保证报酬契约充分发挥其财务治理机制作用,形成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财务激励,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2.明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
按照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产权关系明晰是产权功能发挥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科斯第二定理”企图证明在交易费用为正时,财产权、法律等制度安排影响资源配置结果。股份公司是以股东投资股份并按其股份分享剩余索取权和以其股份为限承担公司债务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股东一旦将资金投入公司之后,便形成了企业法人财产,企业以其独立的法人资产从事经营管理活动,股东不得随意抽取企业法人资产。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一方面保证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因法人资产与股东个人财产相区别,使股东对公司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从而增强了股东对公司投资的信心。明晰的产权关系,除了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相区别之外,它还要求实现产权结构的合理化。产权结构的合理化,包括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所有权与债权比例即资本结构的合理化。
3.严格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在我国,国有资产是属于全体人民共有的,因此在解决国资委缺乏监督积极性的问题上,除了加强对国有股东代理人的管理和加快法律体系的健全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国有上市公司运营活动的监督作用也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进程除了在制度上加以明确,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充分监督。鉴于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市场信息传递功能的缺失,公司具体经营者控制着公司的绝大部分信息,使得中小股东及其他外部相关利益者很难了解公司具体情况。国有上市公司缺乏外部监督力量下关联交易较普遍,通过明显低于市价的内部交易侵吞公司财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为解决因公司透明度过低而带来的关联企业间不正当内部交易问题,除了更加积极的发展证券市场提高其信息传递功能外,还要严格规范公司的对外信息披露标准及程序,以法律规范与信息监控代替政府行政性审查,通过明确的规定、严厉的惩罚以及必要的外部审计来保证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而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四、结论
国有上市公司是资本的运营主体,受政府委托管理国有资本,在规模与实力上都是其他上市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众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对其他上市公司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研究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有利于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在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下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在整个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控制力,稳固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带动和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相关文章:
1.上市公司治理风险
7.上市公司财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