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会计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也逐步增加,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如果要在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抓住人才和机遇,并且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必须合理有效的进行管理。因此,我们要解决人力资源价值的管理问题,必须首先要从计量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什么是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如何去利用其计量模型。
一、我国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起步于八十年代,虽然开始较晚,但是发展却十分的显著。人力资源的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学科,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这一时期,我国所发表的论文多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外国自己的研究理论特色。直到九十年代以后,在人力资源价值研究方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刘仲文、张文贤等人开始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来探索适合我国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计量模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人力资源计量模型一定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完善。第一,缺乏与我国国情相适合的理论基础。由于发展较晚,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这方面的研究多是照搬西方国家,而由于国情不同,社会性质的差异,从而导致在计量时产生不同的结果。第二,现有的会计制度对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无法实现。在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中对于企业来讲,并没有真正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企业的资产,因而这便导致了计量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不能正确、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价值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的开展和科学的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术理论方面,有助于推进人力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和评价已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为理论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了保障。
二、消费者剩余、经济剩余和人力资源使用价值概述
(1)消费者剩余。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交换价值等价于市场的价值。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表示消费者从商品中所得到的有用性,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讲,不同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例如同一种食物,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你获得的效用值必然大于他人。但是,人们在经济市场中进行活动,生产者并不会因为消费者的使用目的不一样而改变商品的价格,所以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所表现出来的总效用量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便是消费者剩余。(2)企业的经济剩余。每一个企业都是经济市场中的一份子,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企业作为生产者,不仅增加就业,创造财富,增加价值。而企业为了生存,在生存的各个环节当中也需要消耗各种的资源,创造超过其消费的剩余价值,这便是企业的经济剩余。企业的经济剩余也包括两部分主要内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企业的生产者剩余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所创造的,生产者获得的超过他们所要付出的人力资源成本的收益;而企业的消费者剩余是指企业的管理者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资料等,由社会上其他的企业所创造的,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3)人力资源使用价值。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知道,企业的经济剩余包含了企业人力资源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因此,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和人力资源创造的生产者剩余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了企业的生产要素,而表现于一个企业中,则可以分为劳动力、厂房设备和生产资料,如果可以用货币形式来表示这三个要素,也可以分为劳动者工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这三类。因此,我们利用货币这个具体的模型,就可以将人力资源价值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具体化,这样就便于我们合理的计量人力资源所创造的生产者剩余,所以,在这里就可以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所购入的一种商品,而企业的生产者剩余则可以看做企业的一种消费者剩余。
三、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进一步思考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拥有优秀的人才,而企业要想在社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必须重视人力资源价值的体现。具体做出以下几点的改善。首先,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和体系。由于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理论尚未完善,并且没有将西方国家的研究理论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导致了其效率的低下。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成为了我国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最重要的问题。其次,完善和改进人力资源市场。将人力资源市场科学化、信息化,保证企业和用人单位可以清晰的了解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从而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这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最后,将传统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合理的结合起来。人力资源会计和传统会计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不存在者替代和否定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只有相互的借鉴与补充,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相关文章:
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