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技能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时间:2024-09-24 09:26:15 其它技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中秋节在内的诸多民族传统节日正被人们淡化,原有的文化内涵逐渐消失,以至不少人慨叹:“月饼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包装越来越精美,但中秋节的内涵却越来越少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从何开始?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

  中国人的中秋情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广为传诵。在 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有着特殊的韵味,“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就特指中秋。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写得如老友般可亲。苏轼 的《水调歌头》中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令“余词尽废”。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1.追溯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唐太宗大喜,指着悬挂在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2.而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我国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后来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名曰“胡饼”。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民间有了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制作月饼的工艺又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3.另据传说,清朝乾隆皇帝登基以后,为了寻找亲生父母,曾六下江南。一次,他巡游杭州,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此时正值中秋,乾隆的母亲看见了儿子非常高兴,亲手做了圆圆的甜饼给乾隆吃。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母亲做的甜饼,连声称赞:“好饼好饼,中秋良宵,中秋良宵也。”从此中秋赏月、吃月饼成了亲人团圆的象征。

  拯救团圆日

  中秋节是一个极具浓情雅趣的节日,民俗极为丰富,其最核心的文化内涵是祝愿家庭团圆幸福和社会和谐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说,过节不仅仅是娱乐、好玩,还是在重 温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自我内在提升。有专家认为:“传统节日的回归更需要人们内心的平静,需要整个社会氛围的改变,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并不代表 没有希望。”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大量的文化产品和价值理念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许多文化价 值观念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寻求共识。然而,文化的普遍认同需要时日。传统节日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取向是保持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的核心要素,要想在现代化浪 潮 中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强势地位,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必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从何时开始】相关文章: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精选18篇)10-20

冬至吃羊肉习俗介绍09-05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08-02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作文精选范文10-18

中秋节月饼营销技巧08-22

简单的中秋节月饼的做法05-29

四川冬至习俗吃羊肉的由来07-06

三月三吃鸡蛋的习俗10-15

三月三吃鸡蛋习俗介绍10-18

恶性竞争何时了?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