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
花尾榛鸡属于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均有被羽,以适应严寒。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花尾榛鸡的生长特点
榛鸡孵化期为24~25天,初生重10克左右,2周内生长较慢,随后体重迅速增加,平均每只每日增重5克以上,到8周龄体重增长迅速减慢,每日增重3克左右。
1~3日龄榛鸡的喙呈肉红色,鼻稍黑,眼与嘴间有米粒大黑斑,背部有条近0·5厘米的棕色羽带,出壳后4小时即能啄食,啄食动作象家鸡一样,采食时有两爪扒食行为,饮水与排便动作与家雏相似。
6~9日龄时,喙的'尖端变为白色,其余大部分变黑,眼喙间斑似高粱米粒大小,眼身间斑呈长形带状,向后方延伸。12~14日龄,喙的尖端、口角边缘、下缘中间部位呈白色,其它部位皆为黑色。
18~21日龄,喙尖端、口角为淡黄色,覆羽已有明显花斑、花纹。25~35日龄,外部形态,羽色已与成年鸡相似,但个体较小,喙断仍保留淡黄色。
花尾榛鸡的饲养管理
(1)孵化
榛鸡产卵通常日产1枚,上下午不定,多为连产,只有当天气不佳,如阴雨,低温才偶隔日产。榛鸡卵重13·6~16·6克,大小为36·9毫米×27·6毫米,卵为椭圆形、卵壳光滑,呈淡黄色或褐色,略具稀疏的红褐点。初产时色较浅,数天后变深。榛鸡的卵较小,人工孵化时蛋盘架铁丝间距要小些,以掉不下榛鸡蛋为度。
孵化温度,1~10天为38℃~38·3℃,11~20天为37·7℃ ,21~25天为37·5℃。相对湿度,1~22天为60%~65%,23 ~25天为65%~70%。
(2)育雏
花尾榛鸡出壳后1周内,体温没有明显增加,波动幅度大,且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1周龄后体温逐渐上升,到31日龄基本趋向成年鸡的体温。所以在育雏过程中,对温度的掌握需比较严格。
第1周内应保持为34℃,相对湿度为60%;第7天开始每天降低0·5℃,在31天后就可保持室内温度。同时还应保持一定的光照,相对湿度保持在65%(前期)、55%左右(后期)。
育雏方式可采用育雏箱网上育雏和平面沙地育雏,最好采用笼养。第1~3天育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为65%,3~6天的育雏温度为36℃,相对湿度为60%;12~21天育雏温度为33℃,相对湿度为55%,21~31天育雏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
榛鸡出壳后4~6小时先饮温水,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土霉素。饮水后1小时开始开食。开食方法是将饲料撒在垫纸上,让花尾榛鸡雏自由采食。花尾榛鸡的育雏料应以动物食物为主,可消化的动物料不低于50%~60%,蛋白质不低于23%。
另外给予多种维生素,用量是家鸡的一倍。第15~20天进行鸡新城疫苗接种,要稀释多倍后用。过半个月后再接种1次。
(3)育成期和成年期
花尾榛鸡养至30日龄即可脱温,进入育成期管理。此时期要防止啄肛、啄羽。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13周龄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只。用混合日粮饲喂,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8%,每天喂食4次。
在进入交配繁殖期应按公母1:3~4的比例配组,日粮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采用全价饲料饲喂,每日喂3次,并应经常投喂青绿饲料及昆虫。
花尾榛鸡的疾病防治
(1)榛鸡霍乱病:本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症状:最急性者几乎看不到症状,即突然扑地而死,俗称“摇头瘟”。
患病榛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离群呆立不动,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稀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口渴,呼吸急促,鼻、口中流出粘液。
治疗: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该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具体用法参照家鸡剂量至少减半。
(2)榛鸡副伤寒:本病是由沙门杆菌属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榛鸡,可造成榛鸡大批死亡。本病主要经过蛋及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及破损皮肤传染。症状:榛鸡食欲减少、口渴、呼吸加快、呆立、头下垂、嗜睡、翅下垂、绒毛蓬乱。有时见脓性结膜炎致使眼睑粘连,头部肿胀。
慢性者下痢,有时粪便带血,关节肿大有麻痹状。
治疗: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副伤寒的死亡率,但治疗后的'鸡可以成为长期带菌者,不能留作种用。此病用土霉素、金霉素治疗效果好,可将药物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内连喂1天。
【花尾榛鸡的养殖技术】相关文章:
鳊鱼的养殖技术08-06
壁虎的养殖技术09-22
蚂蚱的养殖技术09-27
泥蛇的养殖技术04-11
金鱼的饲养方法及养殖技术06-05
非洲鲫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与方法09-17
杜鹃花养殖方法和插花技巧10-18
上眼尾下垂如何画眼线08-23
淘宝店铺装修的页尾设计技巧10-23
养殖白脉的护理方法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