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各地冬至饮食习俗大盘点
12月21日,冬至到。冬至,又称“冬节”,或者“贺冬”。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2016各地冬至饮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冬至“数九”
冬至日也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天气。古代先民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
关于“数九”,广泛流传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为何“大如年”?
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宜养生,气始于冬至。冬至宜进补,驱寒益身心。冬至到,中国各地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冬至吃水饺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这天,北方多吃水饺。
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东汉“医圣”张仲景。据传张仲景辞官回乡适逢冬季,不少乡亲耳朵冻坏。他于冬至当日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求药的人。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
老北京会在冬至当天吃馄饨。
相传汉朝,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恨之入骨。于是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呼作“馄饨”。恨以食之,以求平息战乱,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因此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
汤圆
【冬至吃汤圆添岁】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羊肉/狗肉
【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
冬至吃肉,明年打虎。
冬至吃肉的相对较少,比如重庆人民吃羊肉,贵州人民吃狗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
❄切记冬至连续三天不要吃生冷的食物,脚踝处要保暖,因为地上的寒气开始上升了,这三天绝不能感冒生病哦,因为寒气容易入骨髓。
❄晚上睡前,记得热水泡手泡脚,数九寒天,从脚暖起!出门多穿点,方便的话记得每天喝几杯暖水(茶),喝了身体暖暖的、胃暖暖的!
冬至美食 南方北方各不同
上大学的时候被北方同学拉去吃水饺,被南方同学邀请吃汤圆,或者被重庆同学拖去吃火锅,边吃边听他们天南地北的胡侃。这个时候,其实吃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的暖意才是冬至的意义。
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科学养生,果、肉、蔬合理搭配,
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防早衰,延年益寿。
【各地冬至饮食习俗大盘点】相关文章:
广东各地冬至的习俗12-22
广东各地冬至习俗12-23
冬至各地祭祖的习俗08-13
山东各地冬至习俗有哪些08-03
福建省各地的立冬饮食习俗08-21
国内各地结婚的习俗09-24
世界各地奇怪喝茶习俗07-24
世界各地奇怪的喝茶习俗08-25
苏州冬至习俗10-13
冬至的来历及习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