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 百分网手机站

浅谈合作精神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17-06-14 10:21:50 品质管理 我要投稿

浅谈合作精神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引导语: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浅谈合作精神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合作精神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年代,而是需要团队协作的时候。质量管理也如此,在质量管理上,不应该单单依靠品质部门,而是应该建立在全员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从产品开发、来料、产品制程和品质控制的方面看,它包括了设计、采购、生产和质管。至少需要这四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产品”的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产品质量好坏,取决于设计过程的质量。执行PDCA循环,首先进行前期策划,而后执行,检查,改进。因为,设计是把顾客的使用要求转化为公司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各种规定要求。如果把顾客要求确定也就是设计输入错了,那么转化为设计输出也必然错了,此时生产设备再先进,工人质量意识再强烈,最终的产品还是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一切都只能徒劳无获。

  其次就是来料,这就需要采购部门的配合,关系到供应商的选择与评审,我们可以到供应商现场了解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能力。根据原料要求,就应当对供应商实施寻找和选择, 采用货比三家的原则选择供方,通过供应商调查及走访、样品确认、比价、小批量、大批量等过程,成为合格供应商;当供应商成为合格供应商以后,就可以开始批量供货,若供应商原料出现不合格时,实施退货、降级等的处理,并要求供方进行改进,提供质量改进等的书面报告。对连续二次出现不合格的供应商,将其从合格供方中剔除,同时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进行评价:从质量、交付、价格、服务等方面,如果不加强供方的日常跟踪,一味的忍让和迁就供方,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标准,那么我们的产品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而后就是制程控制了,这个与生产部息息相关。生产质量控制的秘诀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第一要求员工要有自检意识,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 第二要求员工要有互检意识,对于上道工序过来的产品,员工必须进行检查,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实现品质管理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品质意识培训,目的就是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使每一位员工的操作技能熟练。然后把工艺流程规范化,生产操作标准化,生产加工过程中,不采用不合格原料、不使用不正常设备、不允许不规范操作,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应该是合格品。

  上述的这些过程,都需要品质部门的全程参与,从质管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执行标准的部门,如果标准没有弄清,而盲目执行错误的标准就无从谈起能把事情做对。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货,整个过程都要求品管人员清楚各个阶段产品的品质标准及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从而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在生产现场,现场品管必须对产品实施首检控制,在产品投产前,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都要仔细核实;对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准确,都要进行确认,合格后再投入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 如果在前工序因粗心而没发现不良,而流入下一工序,那么下一工序发现的机会就会减少,就这样不良品最终就会流入客户手中。不管是哪道工序,哪个岗位,从首检开始,再到巡检,最后终检,只要认认真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监控,就能一次做对每件事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这就要求品管人员对工艺标准、原料及半成品和产品的质量标准了如指掌。

  当然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是放在过程的结果,而是应当把重点放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执行、监视和改进方面。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来控制过程的质量,确保产品的质量,用数据来说服自己和别人。当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好了,过程质量好了,也就不用担心产品的质量了,这些都应当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产生最终的结果。

  只有团队的紧密联系与精诚合作才能创造出品质卓越的产品,才能获得客户的青睐。可见,在当今社会,团队精神就像一条纽带,将同一个团队甚至不同团队的人联系起来,牵引大家共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