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审计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

时间:2024-09-05 17:49:51 评估审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

  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公共资金守护者的作用,审计只有把握住公共资金绩效的重点环节和要素,才能深入揭示出影响绩效的主要问题,促进资金绩效的提升。那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公共资金的范围和分类

  公共资金是指所有公共财政资金以及由政府管理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其他公共资金。根据资金投向的不同,主要可划分为公共部门运转资金、公共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和其他各类公共专项资金等。不同的投向决定了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各有侧重。

  二、公共部门运转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公共部门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联合会、基金会等非政府公益性机构,其运转资金由财政负担,公共部门的履职情况直接反映出这类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可以将职能履行和资源耗费作为公共部门运转资金的绩效评价重点。

  (一)职能履行绩效

  不同的公共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审计可以参照部门法定职能、“三定”方案明确的单位职能、党委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上级机关及地方政府的交办事项、部门年度工作规划或年度目标责任状所述目标任务等,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职能。依据单位工作总结、受表彰奖励情况、文件影像资料、行业统计报表数据与行业一定范围内平均值的差距、公众评价和投诉、社会满意度等,对职能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数量、服务质量,执法公平性、执法透明度、自由裁量权使用等要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较全面地部门职能履职作出科学评价。

  (二)资源耗费绩效

  如果说职能履行反映的是效果性,那资源耗费则体现的是经济性和效率性。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约法三章”系列规定执行以来,各部门的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等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公共部门的资源耗费大幅减少。当前的审计工作也应该把握住廉洁高效机关建设这个目标,充分关注部门人力资源、资产资源和资金资源的耗费情况。一是人力资源。可依据单位核定编制,考勤记录等核查是否存在因人员在职不在岗吃空响、超编和编外聘用、借用等造成人员预算执行支出增加、行政成本扩大的问题;分析人员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与单位职能的匹配性,评价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二是资产资源。重点审查楼堂馆所建设、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车辆配备是否符合上级作风建设的相关要求,是否存在大宗资产未经政府采购、车辆未经廉政审批及超标准购置,资产未经既定程序随意处置、资产租赁暗箱操作,以及房产、车辆、设备闲置等现象,防止资产资源的损失浪费。三是资金资源。即行政管理运行成本,审计应重点审查人均运行成本,税费征收成本、三公经费的使用、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审查违规发放津补贴现象;是否存在中央禁令范围内的相关开支,是否挤占项目经费用于公用支出;并关注与下属单位、关联单位的资金往来情况、资金借贷风险、账户设置和收支内控措施,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私设小金库行为,抵制铺张浪费、滥发滥支现象。

  三、公共投资项目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公共投资项目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还包括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的一些公益性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城建、交通、农田水利、保障房、环境整治,信息系统建设等工程项目。对工程项目资金的绩效审计应围绕项目建设的过程流向,重点从项目的决策、建设管理、后期运营评价其绩效。

  (一)项目决策绩效

  决策不当的项目,即使后期管理再完善也是先天不足。对于项目决策,审计应主要审查决策是否经集体研究和专家认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考虑了各种风险和弊端;项目立项审批有无未立项即开工、先施工后审批、化整为零规避审批等现象;有无因项目规划违反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或与地方布局规划相矛盾而导致建后拆除的损失浪费现象;有无因项目调研不充分,设计不合理,边设计边施工导致的重复投资、重复施工、建成后无法使用、或使用效果欠佳的问题。

  (二)项目管理、执行绩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应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招投标。重点审查违规不招标、肢解项目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标、陪标、违法分包、转包等现象,中标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存在挂靠和借用资质的现象;二是合同。合同和补充协议是否合法规范,相关条款是否与招投标文件相违背;三是设计变更。当前施工单位常采取先低价中标再故意变更设计达到高价结算的目的,审计应格外关注设计变更是否经充分认证,是否有利于节省造价或提高工程质量;四是隐蔽工程签证。对竣工后无法看见和计量的隐蔽工程,要加强实地勘查,通过查阅图纸、丈量核实和现场询问了解相结合,鉴别隐蔽工程签证的真实性;五是竣工决算。坚持现场勘查,审查建设的规模标准是否符合项目计划要求,通过合理的定额套用和取费核定工程造价;六是资金管理。审查资金是否按工程进度拨付,决算前是否暂扣部分工程款,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虚列支出套取项目资金,有无拨款不及时造成工期延误损失、或超进度超合同付款问题。

  (三)后期运营绩效

  重点要实地审查工程项目的使用情况,有无闲置;根据工程的各自特点,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功能实现分析,从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改善人民生活、资源保护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等角度分析工程项目的后期运营绩效。

  四、公共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

  公共专项资金是政府为完成特定事项而安排或批准征收、募集、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大体包括:一是社会保障类,即社会保险、救助、福利资金等;二是公共管理服务类,即教育、卫生资金等;三是政策性补助类,如涉农一折通发放的各种补助、科技、环保、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一般应以政策为依据导向,以业务活动为载体,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目标实现为考量。

  (一)政策执行绩效

  专项资金大多政策性强,特别是社会保障类和政策补助类资金,政策更是纷繁复杂。因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搜集好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实施办法、操作细则、奖励补贴规定等,吃透精神,重点审查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下达的偏差。本地区政策的范围、标准、方式等是否因地方利益等与上级的政策规定存在明显偏差,违背政策初衷;二是政策执行的偏差。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把各项规定中“应当或禁止”的内容作为分析重点,审查实际执行是否存在扩大政策范围、降低政策标准等偏差。三是政策本身的缺陷。在实践中总结分析出政策有失公平,覆盖不到位、措施不合理等政策本身不完善的地方,促进政策的合理完善。

  (二)资金运行绩效

  专项资金运行绩效应重点从支出管理、业务管理,征收管理、结余管理四方面入手。支出管理重点审查资金流转中分配拨付是否及时,有无滞留截留;支出是否真实,社会保障支出、补助性资金可以采取关联数据比对、电话、实地走访受补助对象等方式,科技环保补助要对照申报项目资料实地查看,谨防资金被违规套取;资金管理账户是否多头开设,有无将变相套取的专项资金置于账外设立小金库现象;支付方式是否按规定执行;业务管理应根据业务办理流程,筛查业务数据,抽查重点、可疑数据的对应业务资料,如参保档案,提退补交审批档案、医疗发票、各类原始申报材料、补助资金银行发放记录等,防止违规审批、编造虚假业务资料骗取专项资金的发生;征收管理重点审查征收主体、对象、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配套资金能否及时到位,核对征收票据审查收入入库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结余管理重点审查资金结余金额是否得当及非正常结余的原因,资金存放或保值增值的途径是否符合要求,规定途径内是否执行优惠利率等。

  (三)目标实现绩效

  针对不同专项资金的特点,从增加就业人数、提高产能、增加利税、节能减耗、扶助困难群众、增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选取恰当的指标如入学率、升学率、死亡率、治愈率、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企业利税增长率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科学评价。评价指标的获取可以根据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预算目标、行业内部上报的基金、专项资金统计报表所列示的指标体系,如教育系统统一上报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人社系统统一上报的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等等,不仅具有行业针对性、易获取,且易于在同行业内部进行分析比较。

  五、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审计组织方式的把握

  当前各地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实践发现针对资金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审计组织方式有利于对审计重点的把握,能够更全面深入地反映出影响绩效的问题。

  一是开展规模化一条鞭审计。近年来社保和地债的一条鞭审计实践证明,上级机关通过试审,明晰了重点,全面推开实施后,下发相关法规政策的汇编,实施方案,使各地审计人员能更快更好地把握审计重点。今后还可以尝试下发所审行业或所审基金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参考值等,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评价的参考。

  二是开展跟踪式连续审计。对重大工程开展跟踪审计,对重要资金进行三年连续审计,对同一事项持续性的介入,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绩效的关键点。

  三是开展组合式多头审计。专项资金来源的渠道多,特别是社会保障类和农口类的资金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使得很多问题只有在对关联资金同时审计、专项资金与对应工程项目同时审计时才能发现。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重点】相关文章:

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06-07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内容10-22

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09-10

项目资金绩效审计08-14

财政存量资金审计重点和方法09-17

银行审计的重点07-29

高校审计的重点03-29

企业合并的审计重点09-23

企业绩效管理的重点07-10

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