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审计的重点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办学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围绕“改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如何确保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办学效益,如何确保工程建设与廉政建设同步进行,开展工程审计已经成为有效监督手段。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校审计的重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校审计的重点
针对高校审计而言,国家审计应重点关注高校运行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关注高校运行的效率和效益问题,关注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国家、社会做出的贡献。具体来讲,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关注党和国家关于高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
要关注高校贯彻落实《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情况;关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教育方针和高校改革发展、国家教育收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合作办学等政策落实情况;关注高校发展过程中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从而促进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不断加强管理,调整思路,堵塞漏洞,健全制度。
关注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一是要关注高校是否制定了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评估机制、专家咨询、会议讨论和集体决策等制度,是否按规定的建设程序报批和执行;
二是要关注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主要材料设备采购等,是否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
三是要关注基建竣工后是否对基建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结转固定资产;
四是要关注建设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按规定标准开支,按工程进度合同约定拨款,是否存在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等。
关注科研项目管理使用情况和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要重点关注科研经费是否纳入高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是否存在科技经费用于提高人员津贴补贴、重复购置设备以及虚列支出,胡花乱支,使用内容、金额与实际不符的假的发票套取资金等问题;关注揭示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违反规定多提人工费用、管理费,科研项目重复申报等问题,审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转让情况,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关注学校资产管理和处置情况。
关注是否存在资产不入账、资产闲置、损失浪费等问题;是否存在挪用财政资金委托理财、购买股票、为获取高额利息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形成损失等问题;审查高校是否制定了有关对外投资(包括以学校知识产权投资)和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决策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程序,是否按照规定报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重点关注对外投资是否建立监管机制并发挥作用,投资收益的分配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土地等资产处置是否经过评估,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揭示和反映校办企业管理混乱,监管不到位,控制力弱,学校逐渐退出赢利的校办企业,向民营企业和个人输送利益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
要关注高校兴办企业及对外投资情况。
高校发展校办产业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信息量大等综合优势,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加高校收入,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应该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产权的划分,以高校投入的资本为依据:股份制企业根据高校持股份额确定;合资企业按高校出资的比例划分;全部由高校投资的企业,其产权完全归高校所有。在高校审计时,一般不对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主要应以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财务关系及高校发展校办企业的目的和投资风险为核心来开展工作。重点关注高校对校办企业的货币投入情况,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不得挪用事业经费和代管经费;非货币投入包括房屋、设备、材料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要投入校办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否经过了合理评估,正确反映其价值;有无违规为校办企业作经济担保;校办企业使用学校人力、财力、技术成果、仪器设备、房屋场地、水电通信等,是否合理计价,向高校交费;是否按规定向高校上缴利润或分成;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高校投资有无重大风险;高校投资回报及对教学科研的支持程度等等。如果时间和人力许可,或发现校办企业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也可以按企业审计的内容和标准对校办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计。
关注高校对外合作办学、办班情况。
近年来,公办大学与私立学校和单位合作举办一些二级学院或联合办班,审计中应关注在合作办学时作为国有方的学校投入的资金、无形资产等是否得到了足额确认,有无低价入股的情况,合作办学过程中收费是否合法,所取得收益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一些办班收入权益得不到确认,办班取得收入不入财务大账,私设“小金库”,是否存在学校应享有的办学收益被侵占,其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同时,还要关注校企合作情况。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审计人员应从合作模式、收费依据、资金管理、办学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关注,并为促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果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注高校收费及管理情况。
关注高校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之外,是否存在无依据收费、扩大范围收费的违规收费问题,重点关注在招生、新生入学、在校学习考试、后勤服务、毕业离校等环节有无以各种名义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其他费用,如“转专业费”、“ 赞助费”、“扩招费”、“专升本费”、“补考费”、“重修费”、“答辨费”、押金、保证金、各类证卡工本费等,以及以各种理由、名义向学生收取捐款,或违反自愿原则强制收取服务性费用等等。有无隐瞒、截留、转移、坐支各项收费资金问题。特别关注学校收取的费用不入账、不上缴财政专户、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规问题。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学生教材折扣款应退未退的问题。
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组织部门考核和聘任干部的重要依据
按照现行《北京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二条相关规定,审计结论和评价是考核、任用和评定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归入干部档案。依据上述规定,多数学校党委要求在高校领导干部离职、换岗前,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在党委会范围内公开,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手段
在审计实践中,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被审计部门的内控制度建设。审计过程中发现,内控制度健全且得到有效执行的部门,相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普遍良好。另一方面,通过审计横向比较,部分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部门,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提出的审计意见进行整改,使相关部门的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得到了有效加强。
(三)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树立经济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审计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部分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时,相关任职文件和考核制度中没有明确其经济责任是什么,致使他们任职后不清楚应该承担什么经济责任。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部门管理过程中对财经制度不熟悉,执行财经规章意识不强,致使相关管理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相关责任宣传,强调财经制度、明确经济责任,达到对领导干部普及财经知识的目的。
(四)做好单位自主经济责任审计是确保在上级单位委托审计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前提
按照现行规定,高校校长离任前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论是评价校长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管理实践中,校长将日常管理的经济责任分解给各二级学院、职能处室和附属单位的负责人,他们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审计实践中,上级单位委托对高校校长、副校长和总会计师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重点放在二级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上。因此,高校日常开展的自主经济责任审计,将有效的监督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上级单位委托审计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学校领导掌握二级单位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分类建立经济责任指标,加大审计宣传力度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部门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审计部门需要会同组织人事、财务、资产等相关部门,针对不同部门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经济责任目标,并在任前明确告知并签订经济责任履职责任书,让相关领导干部更好的履行经济责任。
审计人员在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力度,树立审计服务理念,明确告知被审计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不是查错纠弊,是对被审计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评价与认可,取得被审计人员和所在部门工作人员的理解与支持。
(二)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
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是规范做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更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支柱。为使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的防范审计风险,各高校应根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现状,对原有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完善,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任期考核的常规内容,依照相关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审计程序。同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要求,逐步探索公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并将审计报告作为干部档案管理资料进行存档。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审计合力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抓手,工作涉及面广,部门之间关联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高校应按照2003年中央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关规定,与组织、人事、纪检等相关部门组成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邀请教务、科研、财务、资产等相关部门参与协调,通过联席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即紧密配合又各司其职,形成审计合力。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和完善审计队伍建设是完成各项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内部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已经由财务合规性审计向管理审计、风险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等深层次发展,这些都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部门需要建立一支财务、基建、管理、风险防控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现有审计人员也要不断加大学习力度,以适应审计业务不断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加强审计风险控制是做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保证,当前做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控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在审前准备阶段,要遵循法定审计程序逐步开展审计工作,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和方法,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实行分工责任制,实现审计人员专业特长和审计任务相匹配,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其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被审计人员的沟通取得被审计人员和所在单位的配合,坚持审计公告制度,公开审计信箱扩大审计信息收集渠道, 落实会计信息资料承诺制,有效的划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是得出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运用审计取证手段获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可以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
最后,在形成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时要发挥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正确选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注意法律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和一致性,对于审计报告要建立复核制度,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审计报告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高校审计的重点】相关文章:
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11-21
大学英语重点句型归纳04-19
中考英语重点词汇复习06-07
班组长培训重点07-21
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11-10
什么是审计风险12-14
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11-07
2023福建重点高中排名07-03
2023杭州重点高中排名04-19
英语语法中的重点难点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