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试题含参考答案1:
1、好的测量单位应具备()。
A、确定的大小
B、相同的意义
C、确定的意义
D、明确的价值
【参考答案】C
2、思维鸣响属于()。
A、思维障碍
B、注意障碍
C、情感障碍
D、感知障碍
【参考答案】D
3、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A、互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实物游戏
D、规则游戏
【参考答案】D
4、颞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
A、接受性失语症
B、失读症
C、表达性失语症
D、失写症
【参考答案】A
5、认知行为疗法中,咨询师与求助者是一种()。
A、合作关系
B、指导关系
C、辅助关系
D、互助关系
【参考答案】A
6、斯金纳的条件反射是()。
A、工具条件反射
B、经典条件反射
C、强化条件反射
D、动作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A
7、某些看似正性的社会生活事件也会成为()。
A、负性社会生活事件
B、生物性应激源
C、中性社会生活事件
D、社会性应激源
【参考答案】D
8、音色主要由声音的()决定的。
A、频率
B、波形
C、强度
D、音调
【参考答案】B
9、归纳和解释临床资料的先决条件是()。
A、资料的町靠性
B、使用统计方法
C、赋予恰当意义
D、进行迹象分析
【参考答案】A
10、出现性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A、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因素
B、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因素
C、感情与理智的冲突
D、坦率与封闭的矛盾
【参考答案】A
11、有现实内容的忐忑不安和提心吊胆是()。
A、烦恼
B、焦虑
C、强迫
D、抑郁
【参考答案】A
12、在摄人性会谈时应该()。
A、表示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B、避免檄出绝对性的结论
C、避免使用客气的结束语
D、适当地使用一些题外话
【参考答案】B
13、BPRS将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恐惧或过分关注定义为()。
A、紧张
B、焦虑
C、猜疑
D、恐惧
【参考答案】B
14、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的编码。
A、形象
B、抽象
C、视觉
D、听觉
【参考答案】D
15、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
A、近冈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D
16、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现实原则
B、道德原则
C、快乐原则
D、社会原则
【参考答案】C
17、CRT测量的是()能力。
A、操作
B、再生性
C、运动
D、推断性
【参考答案】D
18、MMPI的F量表得高分提示()。
A、心理健康
B、心身疾病
C、理解错误
D、情感高涨
【参考答案】C
19、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仪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
A、3F均模式
B、中心品质模式
C、加法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参考答案】D
20、健康心理学侧重于研究()。
A、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B、会造成心理活动异常的各种内在机制
C、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的诊断治疗
D、各种心理活动基本规律和普遍性原则
【参考答案】A
21、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测验的效度是0.80,则测验可以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可占效标总方差的()。
A、36%
B、46%
C、56%
D、64%
【参考答案】D
22、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现象。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D
23、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的归闲。
A、礼会视角
B、行为主体
C、刺激客体
D、情境
【参考答案】D
24、由于表象具有(),所以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
A、概括性
B、片断不稳定性
C、可操作性
D、直观形象性
【参考答案】C
试题含参考答案2:
1[单选题]认为"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的理论是:()
A.认知心理学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D.人性主义心理学理论
【答案】C
2[单选题]咨询师在咨询计划中,明确规定咨询的次数和每次所用的时间,这是遵循咨询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
A.中立性态度
B.把握工作中的"度"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答案】B
3[单选题]一般来说,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倾向于()。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B
4[单选题]不属于性态度范畴的因素是()
A.性认知
B.性情感
C.性行为取向
D.性道德
【答案】D
5[单选题]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数的程度来判断"心理异常",这是根据()。
A.医学标准
B.内省经验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统计学标准
【答案】D
6[单选题]当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样判断的根据是:()
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D.社会交往一致性原则
【答案】C
7[单选题]童年儿童游戏属于()。
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D
【解析】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耍特点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都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而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
8[单选题]患者感到"脑力好像转不动",并对此着急。这种症状被称为:()
A.思维贫乏
B.思维迟缓
C.思维奔逸
D.强制性思维
【答案】B
9[单选题]患者把与他无关的事物和现象看作是与他有关的,这称为:()
A.影响妄想
B.被害妄想
C.钟情妄想
D.关系妄想
【答案】D
10[单选题]从()角度,心里异常被理解称为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分离。
A.文化人类学
B.统计学
C.社会学
D.精神医学
【答案】A
11[单选题]心理的反映是()的反映。
A.能动
B.能力
C.镜子式
D.印象式
【答案】A
【解析】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12[单选题]若大脑半球发生损伤,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优势半球损伤,则VIQ明显低于PIQ
B.非优势半球损伤,则VIQ明显低于PIQ
C.两半球弥漫性损伤,则VIQ明显低于PIQ
D.两半球弥漫性损伤,则VIQ约等于PIQ
【答案】A
13[单选题]根据UPI的筛选标准,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类?()
A.Ⅰ型、Ⅱ型两类
B.A、B、C三类
C.E、N、P、L四类
D.Q1、Q2、Q3、Q4、Q5五类
【答案】B
14[单选题]现实生活中,个体要被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答案】B
【解析】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朔待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15[单选题]求助者表现为不负责任、不认真或无故不上班、没有干劲,这在临床上被称为()。
A.意向倒错
B.意向增强
C.意向缺乏
D.情感淡漠
【答案】C
16[单选题]社会化的载体不包括()。
A.学校
B.家庭
C.电视
D.医院
【答案】D
【解析】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栽体有:(1)家庭。家庭在社会化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3)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4)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17[单选题]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时可以使用()。
A.投射法
B.统计分析法
C.测验法
D.迹象分析法
【答案】D
【解析】当心理咨询师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可以用三种思路:第一是“就事论事”,第二是“寻找相关”,第三是进行“迹象分析”。
18[单选题]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不应抱有的态度是:()
A.真诚
B.尊重
C.通情
D.反对
【答案】D
19[多选题]在MMP1的各临床量表中,原始分数需要加K值的量表为()。
A.Hs
B.Pd
C.SC
D.Si
【答案】ABC
【解析】在MMP1的各临床量表中,原始分数需要加K值的量表:Hs+0.5K,Pd+0.4K,Pt+1.OK,SC+1.OK,Ma+0.2K。
20[多选题]关于瑞文测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既可以团体施测,又可以个别施测
B.三年级以上至65岁以下都可I虱体施测
C.受测者完成前两题时应告之正确选项
D.测验采用国际通用的五级评分法+
【答案】ABC
【解析】瑞文测验共包括标准型、彩色型和高级渐进方阵三套测验。在施测时,一般正常三年级以上的儿童与65岁以下成人均可团体施测,幼儿、智力低下者和不能自行书写的老年人则可个别施测,受测者完成前两题即第一页(A1)和第二页(A2)时应告之正确选项。
试题含参考答案3:
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类因素(AD)
A、需要
B、兴趣
C、偏好
D、诱因
【解析】首先,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并指引行为朝向一定方向时,才有可能激发动机。其次,诱因,即使个体趋向或逃避刺激而获得满足后,也会影响人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只有需要和诱因相结合才能成为实际活动的动机。
2.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三类(ABC)
A、学习状况
B、榜样
C、他人评价
D、学习兴趣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②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③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④情绪唤醒。
3.一般来讲,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三种价值(ABC)
A、成就价值
B、内在价值
C、效应价值
D、心理价值
【解析】学习任务对学生有三种价值:
(1)成就价值,它表明学生在任务中表现良好的重要性,如一个人想使自己表现得很聪明,并且相信测验中的高分能表明其聪明,那么测验对其有很高的成就价值;
(2)内在价值或兴趣价值,它是指个体从活动本身获得乐趣,如有人喜欢学习的体验,也有人喜欢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动或解决挑战性的难题;
(3)效用价值,即帮助个体达到一个短期或长期目标的价值,如学习外语可能自己进入外企工作提供更大可能性。
4.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策略主要有(ABC)
A、设置合理目标
B、增强自我效能感
C、进行归因训练
D、合理奖赏促进学习参与策略
【解析】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策略包括:
1.设置合理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可用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改善他们的作业表现。一般来说,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由此,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将相对宽泛的总体目标分成多个具体的子目标,将一个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此外,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2.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回答一些涉及“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设想可能自我,可引发学生更高的成就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3.进行归因训练。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能力因素,并因此不再作出努力。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低成就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努力,所以仅仅规劝其用功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训练低成就学生适当归因的一项技术,就是教其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完成学业任务,然后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在学习及使用策略中的不同努力程度。
5.相对于新教师,专家教师能制订更为有效的教学计划,这主要表现在(ACD)
A、计划观念
B、计划方法
C、计划形式
D、计划功用
【解析】相对于新教师,专家教师能制订更为有效的教学计划,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在计划观念上,专家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如何让学生来学习;而新教师是以教材或教学为中心,考虑如何来教好某个内容;在计划形式上,专家教师所计划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反映在书面上,其教案内容又是虽然不多,但在头脑中已经对学生学习进行了反复思考,而新教师虽然教案内容看似很多,但大多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思考,无法围绕主要目标或内容来计划教学;在计划的功能上,专家教师的计划是为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服务,往往会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作相应调整,而新教师往往为了计划而计划,其计划常常无法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6.教学目标的功能在于(ABC)
A、导“学”
B、导“教”
C、导“测”
D、导“管”
【解析】教学目标通常也称为学习目标,它简短地陈述了学生在接受教学之后,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上表现出来的预期成绩或者进步。好的学习目标应该能区分什么是学生要学的内容;而在确定这些目标时,一般要求教师必须以可测量的方式明确学习内容。
试题含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B.想象
C.思维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3.调查法
4.测验法
5.自变量
6.内省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五、论述题
1.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
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
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D5.A6.C7.C8.B9.C10.A11.A
二、填空题
1.1879年
2.个性
3.情绪情感
4.心理特征
5.气质
6.个性心理倾向
7.思维
8.语言
9.具体思维
10.物理学
11.人本主义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客观性原则是拽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其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5.自变量是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6.内省法是通过“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五、论述题
1.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俗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持征是:①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②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朗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②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④第二信号系统(即以词语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活动系统)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2.弗洛依德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性本能发展的过程。控制人的性本能的能量是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投放的部位不同,这一部位称为“欲带”或“动欲区”。根据“欲带”的变化,儿童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2)肛门期(1—3岁),幼儿由于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里必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母情结”,女孩子会对父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父情结”。(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里必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亲或母亲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游戏等。(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发生在随之而来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弗洛依德认为,由于“固恋”和“倒退”,很少有人能够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固恋”是指由于里必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则是由于里必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
3.(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预见行动的进程;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相反则会为消极情感左右。
【心理咨询师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师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9-15
公共营养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02-06
公共营养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04-06
2016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拟真题07-03
物流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01-30
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题练习(含答案)06-08
心理咨询师培训总结【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