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百分网手机站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练习答案

时间:2018-02-12 17:45:48 心理咨询师 我要投稿

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练习答案

  >>>点击查看原试题
  1.ABC。解析: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2.AB

  3.AD。解析: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两类:

  1)心理正常,心理正常又可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2)心理异常(包括各种人格障碍、确诊的神经症和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其中,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属于心理正常下的心理不健康范畴。

  4.ABD。解析: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包括: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5.ABD。解析:效标效度有多种评估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常用的方法:1)相关法,是评估效标效度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的相关,这一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2)区分法,检验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地区分由效标所定义的团体的一种方法。用此种方法来表示效度的问题是,组间平均数差异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取决于团体的大小;3)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

  6.AC。解析:常见的测题的排列方式有两种:1)并列直进式,此种方式是将整个测验按试题材料的性质归为若干分测验,在同一分测验的试题则依其难度由易到难排列。2)混合螺旋式,此种方式是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予以组合,作交叉式的排列,其难度则渐次升进。

  7.ABCD。解析: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和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其中,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只是百分位数的两个变式,其含义相似。百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100份,而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十分位数则是将量表分成十等份,1%~10%为第一段,91%一100%为第十段。

  8.BCD。解析:常模有三个构成要素,分别是原始分数、曾模团体的具体描述。原始分数是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原需要将其转化为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则是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个测台分等值,可以进行比较,最后,在制定常模时,必须要明确界定常体,必须清楚说本性质和特征,对其进行明确的描述。

  9.BD

  10.AD。解析:咨询师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要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如何进行的,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此外,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的交谈就可以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解决的,为此,求助者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11.ABC

  12.BC。解析:会谈内容的选择是极重别是把会谈作为治疗手段时,会谈的内容必须认真选择。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13.AD。解析:心理咨询人员对资料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以基本确定求助者的心理活动的薄弱环节,这个被称为初步印象。形成初步印象的工作程序包括:1)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事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2)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3)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作出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14.ACD

  15.AC

  16.ABD

  17.BC

  18.ABCD

  19.BCD。解析: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但是初学者往往不重视倾听,在倾听时容易犯以下错误: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判断;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20.BC

  21.BC。解析: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B.Catte11)用因素分析法编制成的人格测验。他通过因素分析从许多人的行为表现中抽取出16种根源特质。在这16个因素中,因素A属于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术语称环性情感或高情感;低分者缄默、孤独、冷淡,术语称分裂情感。

  22.BCD。解析: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的目的在于对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LE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求助者(不适用于自知力尚未恢复的精神病患者)。

  23.AC。解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统计指标包括:1)总分:即10个条目评分之和(不是总平均分,选项B有误);2)客观支持分:2、6、7条评分之和;3)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4)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评分之和。

  24.BC

  25.AB。解析:在进行施测时,需要注意的是:1)试者对被试者必须保持一般的和善态度;2)行测验之前,应安排好一间安静房子剐一桌两凳。施测时主试、被试对坐(选项C有误),主试可将指导书立在面前,以免被试窥视主试的记录,思想受到扰乱;3)主试者必须按照各试题的时限控制时间(选项D有误),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4)记录要尽量录被试者原话,以便根据真实材料核对分数。

  26.AC。解析: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童年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往往是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同时起作用,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这个发展过程是两种思维成分相互渗透,进行消长变化的复杂过程;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7.AB。解析: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较为薄弱,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都随年龄而增长,有意识记忆发展的速度更为明显;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幼儿容易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意义记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两种记忆均随年龄而增长,两种记忆相互联系;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记忆薄弱,两种记忆效果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

  28.CD。解析: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分为三种:1)安全型依恋,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2)回避型依恋,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既寻求与母亲建立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又称矛盾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安全依恋是积极的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焦虑型)是不安全依恋。

  29.BCD。解析: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

  30.AC

  31.ACD。解析: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自我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认知。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三点: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行为;2)解释经验,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个体对相同的经验有不同的解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概念不同:3)决定期待,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32.ABCD。解析:影响自尊的因素有: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参与;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一致,双亲一致,尊重孩子,说服而不是体罚孩子都可以增加自尊;2)行为表现的反馈,成功行为的反馈可以提高自尊水平;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选择那些适合个体,能取得成就或成功的活动,有助于增加自尊;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选择地位、身份相似的人与之比较,使个体处于恰当的位置,有助于增加自尊。

  33.ACD

  34.ABD。解析:从众行为发生的原因有:1)寻求行为参照,个体从众,指向多数人的行为,可以找到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2)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

  35.AC。解析: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练习答案】相关文章:

1.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备考试题(附答案)

2.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备考试题及答案

3.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4.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多选题练习及答案(三级)

5.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练习题及答案

6.2017年心理咨询师备考练习及答案

7.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试题答案

8.2017年三级秘书资格考试备考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