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火烹技法之过油
过油又称走油,是将己成形的或已经焯水处理的原料,放在油锅中加热制成半成品,以各烹调时使用。
1.过油的作用。过油是常用的一种初步熟处理方法,可以使原料滑、嫩、脆、香,还可以使原料色泽鲜艳,对丰富菜肴风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过油的技术要求较高,在过油时,如果油温,火候掌握不好,就会使原料出现老、焦、生糊或达不到脆香的要求,从而影响菜看的质量。
2.过油的分类。过油,根据油温的高低及油量的多少可分为滑油和走油两大类。
滑油:滑油又称为拉油、划油等。烹调中适用范围广,凡用爆、滑炒、滑熘以及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其中的动物性原料大多要经过滑油。滑油的原料一般都是丁、丝、片、条、块等加工后的原料。滑油前,多数原料都要上浆,使原料不直接同油接触,水分、养分不易溢出,以确保柔软鲜嫩的质地。
滑油操作要点是:滑油前,将锅刷净,加热,汕要干净,植物油一定要清香油,否则会影响原料的色泽和口味,原料投入油锅后,油温应始终保持在三成至五成热。因为油温过低,会使原料脱浆,油温过高会使原料变老,失去上浆的意义,同时油也会变得浑浊;油温太高,会使原料粘结在一起,而表面变得脆硬,失去柔软嫩滑的特点。
走油:走油又称油炸,适用范围很广泛,凡用拔丝、糖醋、红烧、干烧、红扒、黄焖等烹调方法烹制的菜肴,其中的主料大多数要经过走油。走油的原料,既有生料,也有已经焯水处理过的原料,一般都是较大的片、条、块或整只、整条的大块原料。走油时,有的原料需要挂糊或上浆,有的则需要入味后再投入高温油锅中,在油的高温作用下,原料表面迅速形成一层硬壳,这层硬壳既保持了原料内部的鲜嫩,又可使原料在正式烹调后仍保持形状上的完整。随着加热时间不断地延长,还会使原料外表呈现各种美丽的颜色,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
掌握走油的要点:走油时,锅中油量要多,能够浸过原料,油温一般应在七八成热;带皮的原料,在下锅时,必须皮朝下,肉朝上,使皮面多受热,以达到涨发松软的要求;原料下锅后,由于表面的水分受高温而立即汽化,会带着热油四面飞溅,容易造成烫伤,所以应采取防范措施。大块原料一次炸不透,可以第二次再炸。
3.油温的识别和掌握。油温是指锅中的油经过加热所达到的温度。过油时,必须会识别和掌握油温,否则就难以运用各种油温对原料进行正确的初步加热处理。
在过油时,不仅要会识别油温,还必须根据火力的大小、原料的形状、投料的多少等因素,正确地掌握油温。
(1)根据火力大小掌握油温。用旺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旺火可以使油温迅速升高,如果原料在火力旺、油温高的情况下下锅,极易造成粘连、外煳、内生的现象。用中火加热,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为以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如果原料在火力不太旺、油温低的情况下下锅,则油温会迅速下降,造成流浆、脱糊;在过油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火太旺,油温上升太快,没法调节火力时,可端锅离火或部分离火,也可在不离火的情况下加入冷油,使油温降至适当的程度。切不可加水。
(2)根据原料的性质形状掌握油温。原料质老或形态较大的,下锅时油温应高些,以便热量容易传入原料内部;原料质嫩或形态较小的,下锅时,油温可低点。
(3)根据投料多少掌握油温。投料量多,下锅时油温应高些,因为投料数量多,油温必然大幅度地迅速下降。而且回升慢;投料量少,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投料数量少,油温降低的幅度也小,而且回升也快。
4.过油时应掌握的要点。运用过油的方法对原料进行初步热处理,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原料应分散下锅。原料挂糊、上浆时,一般应分散下锅,如果是丁、丝、片等小型原料,下锅后还应划散,以免粘连在一起。划散原料的时机要恰当,划得过早会碰坏原料上的糊浆,造成糊浆脱落;划得过晚原料已经互相粘连,不易划散。不挂糊、上浆的原料,虽然不致相互粘连,但也应布散下锅,以便受热均匀。
需要表面酥脆的原料,过油时应该复炸。有些经过挂糊且较大的原料,如果需要表面酥脆,必须复炸一次,不可一次炸成,因为一次炸成,会使原料在较高的温度下或较长的加热时间中,形成外焦里生或内外干硬的状态,不能取得表面酥脆、内部软嫩的效果。所以,一般应先用温油炸制,待原料内外熟透时捞出,使油温上升到旺油锅时,将原料再下锅复炸一次,这样就可以使原料达到表面酥脆、内软嫩的目的。
需要保持白色的原料,过油时多选用干净的油。过油时,因为油的质量对原料的色泽影响很大,可选用清香油,但火力不能太旺,油温不能太高,加热时间不要过长。
【火烹技法之过油】相关文章:
火烹技法之焯水06-14
烹饪培训 火烹技法10-05
烹饪技法之扒10-19
新手厨师之炒的技法学习08-29
可乐鸡翅烹技巧09-28
家常过油肉拌面的做法08-25
古琴的弹奏技法07-26
笛子的演奏技法10-03
静物写生技法09-02
武术散打技法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