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经典)excel函数15篇
excel函数1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贯穿其中,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前面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又是前面内容的完善和深层次发展,环环紧扣。
从地位上看,它是国家一级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又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依据教材分析和大纲要求,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
2、技能目标:
掌握公式、常用函数以及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大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公式的使用
2、EXCEL中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
3、常用函数的使用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于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理解与引用有一定难度,容易出错,而且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公式与函数的正确运算,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概念与引用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以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即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设问法——在公式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安排不同的任务,增强感性认识,并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2、自学法、图示说明法、探究法、演示讲解法——公式采用自学法,相对地址采用图示说明法,绝对地址采用探究法,函数采用演示讲解法,其中贯穿讨论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归纳总结法——由于知识点由设问一个个引出,没有形成系统,也没有高度概括,讲完公式与函数时都要归纳一下前面的知识点,理清学生思路,形成知识脉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依据不同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将上述教学方法灵活适宜地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说学法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对于老师所展示的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印象深刻,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根据“实践是知识的源泉”这一方法论,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对比、分析法——在对相对地址概念的教学中,诱导学生观察复制后的公式有何变化,再与源公式进行比较,分析EXCEL是如何根据源公式自动推导出其它公式的,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探究、讨论、合作学习法——在对《任务二》的百分比计算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任务一、二、三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我主要借助于以下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含熊猫电子教学软件的多媒体机房一个,连计算机的大屏幕投影仪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课堂练习、xls”文件分发到每台学生机的桌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上课开始呈现目标,展示<05161班学生成绩统计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唉?!这不是我班的学习成绩表吗?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回顾单元格地址的`概念,明确其在EXCEL运算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总分?”,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学习动机。这个导入过程,需要花费1分钟时间。
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强,而EXCEL的公式运算比较简单,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屏幕的有趣提示积极地投入到公式的运算当中去。从中体会到EXCEL运算功能的快捷与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与WORD表格公式计算相比较,区分不同,以旧引新。最后,回放两个学生的运算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就使公式这一知识点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领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们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为此,我让学生观察刚刚复制的公式有何变化,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计算机能自动根据源公式推导出其它公式呢?”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那么不论是否有结果,学生都已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辅以图示说明,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相对地址这个概念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从而使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职高一年级的学生,独立意识和思维能力也比较强,他们不喜欢老师把意识强加于他们,喜欢尝试和摸索。认知主义也倡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内在结构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论,我以“任务二”做为驱动,让学生完成《某国家收入情况统计表》中的百分比计算,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出错?然后根据屏幕提示展开进一步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而引出绝对地址的概念。老师虽然只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却使这一难点得以分解和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时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将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进行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课程进行到这儿,要让学生对公式运算进行一下归纳和总结,理清思路。
接下来,向学生展示公式运算的其它场合,进一步了解公式运算的其它形式。让学生体验到EXCEL公式运用的广泛,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实际意义,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对于最后一个知识点——函数,学生自我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还是采用传统的演示讲解法,以“任务三”中<汽车销售情况统计表>的合计计算为突破口,提出问题:“这时用公式求和麻不麻烦?如果对一千个一万个数求和怎么办?那么就由公式运算的弊端引出函数讲解,过渡自然。将步骤、格式、常用函数功能介绍溶合在一起,讲解精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清晰的认知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为此,我把剩下的运算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时老师下去辅导,解决学生认知过程当中还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最后,转播回放几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达到正确认知。
至此,基础知识介绍完毕,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所提高,简介求和技巧。(整个教学过程需要40分钟)
(三)总结:(展示板书设计)。(3分钟)
(四)布置作业:(1分钟)
对于混合地址,由于不常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学习。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特色在于:
1、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跃了身心。
2、依据教材,又对教材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提炼,内容精简,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辅助,全过程以“任务”驱动,以问题贯穿始终,以讨论、探究、练习等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4、课堂练习设计典型,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贴近生活,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学即所用。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excel函数2
函数COUNT在计数时,将把数值型的数字计算进去;但是错误值、空值、逻辑值、日期、文字则被忽略。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那么只统计数组或引用中的数字;数组中或引用的空单元格、逻辑值、文字或错误值都将忽略。如果要统计逻辑值、文字或错误值,请使用函数COUNTA(COUNTIF按EXCEL的'说明也行,但常出毛病)。
示例(一)1、我要是写成=COUNT(B1,D1),那就是计算机B1和D1两个单元格中有几个数字(不包括C1单元格),
2、但是如果我写成=COUNT(B1:D1),注意,中间用冒号了,那就是计算机从B1单元格到D1单元格中数字的个数了,(这就包括数字单元格了)
3、再有,我写成=COUNT("B1","D1","123","hello"),那结果就是1,因为只有"123"一个数字,B1和D1因为加了引号,所以是字符了,不是单元格。
4、如果A1为1,A5为3,A7为2,其他均为空,则:
COUNT(A1:A7) 等于 3 备注:计算出A1到A7中,数字的个数
COUNT(A4:A7) 等于 2 备注:计算出A4到A7中,数字的个数
COUNT(A1:A7, 2) 等于4 备注:计算A1到A7单元格和数字2一起,一共是多少个数字(A1到A7中有3个,加上数字2,一共4个)
示例(二)在数据库(sql server),它的格式为:count(),括号里表示要统计的对象。
如果括号内是用星号(数字键8上面那个),就表示统计所有的内容。如果是个具体的某一行或列的内容,则表示该行或者列的内容。(例:count(学生),则表示统计所有学生的个数)。
excel函数3
职场人士都会经常利用EXCEL来制作表格,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一些函数功能来自动统计和处理表格中的数据,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工作中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2、取整
3、四舍五入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2、单条件求和
3、单条件模糊求和
4、多条件模糊求和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五、查找与引用公式
1、单条件查找公式
2、双向查找公式
3、查找最后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
4、多条件查找
5、指定区域最后一个非空值查找
6、按数字区域间取对应的`值
六、字符串处理公式
1、多单元格字符串合并
2、截取除后3位之外的部分
3、截取-前的部分
4、截取字符串中任一段的公式
5、字符串查找
6、字符串查找一对多
七、日期计算公式
1、两日期相隔的年、月、天数计算
2、扣除周末天数的工作日天数
excel函数4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公式组成格式。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 (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函数(sum,average)计算所给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并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故事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强烈欲望,在逐一问题得到解决中,感受学习excel电子表格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2、难点: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三、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互助学习
四、教学素材准备:
excel电子表格版的学生成绩单。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1)、 刘老师是位有着28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这28年当中,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学生、校领导、家长的`好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从今年起开始步入无纸化办公,面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刘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老了.如今刘老师要分析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面对excel电子表格,她向以往填纸制表格一样,用计算器逐个计算,然后再填入表格中,用时大概两个小时。对于这项工作,如果你会操作电子表格,只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解决。同学们,你们想拥有这种能力吗?愿意帮刘老师的大忙吗?
(2)、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
(3)、通过观察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与目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公式的概念,掌握公式格式,并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2)、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函数 sum,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新课教学
(1)、教学活动之一
公式的概念——公式是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
公式的组成格式: =表达式。
表达式可包含:有运算符、单元格、常量、函数等。
例如: =b2+6, =b2+c2+d2, =sum(参数)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1”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组成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掌握最基本公式组成格式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最后利用自定义公式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假如: 对于某项工作,共有200列,也需要我们进行求和,那么,我们也一样逐个这样进行相加操作吗?有没有更快的解决办法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引出特殊公式——函数。
(2)、教学活动之二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excel电子表格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
函数组成: = 函数名(参数)
例如: =sum(b2:d2)
=average(b2:d2)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2”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最后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excel函数5
1.DAVERAGE
参数:返回数据库或数据清单中满足指定条件的列中数值的平均值。
语法:DAVERAGE(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2.DCOUNT
参数:返回数据库或数据清单的指定字段中,满足给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
语法:DCOUNT(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3.DCOUNTA
参数:返回数据库或数据清单指定字段中满足给定条件的非空单元格数目。
语法:DCOUNTA(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4.DGET
参数:从数据清单或数据库中提取符合指定条件的`单个值。
语法:DGET(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5.DMAX
参数:返回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单元格中的最大数值。
语法:DMAX(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6.DMIN
参数:返回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中的最小数字。
语法:DMIN(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
7.DPRODUCT
参数:返回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单元格中数值乘积。
语法:DPRODUCT(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同上
8.DSTDEV
参数:将列表或数据库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的数字作为一个样本,估算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
语法:DSTDEV(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同上
9.DSTDEVP
参数:将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单元格中的数字作为样本总体,计算总体的标准偏差。
语法:DSTDEVP(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同上
10.DSUM
参数:返回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单元格中的数字之和。
语法:DSUM(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同上
11.DVAR
参数:将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单元格中的数字作为一个样本,估算样本总体的方差。
语法:DVAR(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同上
12.DVARP
参数:将数据清单或数据库的指定列中满足给定条件单元格中的数字作为样本总体,计算总体的方差。
语法:DVARP(database,field,criteria)
参数:同上
13.GETPIVOTDATA
参数:返回存储在数据透视表报表中的数据。如果报表中的汇总数据可见,则可以使用函数GETPIVOTDATA从数据透视表报表中检索汇总数据。
语法:GETPIVOTDATA(pivot_table,name)
参数:Data_field为包含要检索的数据的数据字段的名称(放在引号中)。
excel函数6
1、首先我们打开一张样表。
2、选择插入replaceb函数。函数格式为=REPLACEB(old_text, start_num, num_bytes, new_text)
3、old_text参数是源字符串文本,可以手动输入或引用单元格。
4、start_num参数是计算替换的.起始位置,从左端计数,起始位为1。汉字为双字节。
5、num_bytes参数是需要替换的字符总量,计数单位为字节。汉字为双字节。
6、new_text参数为替换的新字符串文本,将替换掉前参数定义的所有字符。
excel函数7
一、 说教材
本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零起点)第24课和25课的内容。
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前面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又是前面内容的完善和深层次发展,环环紧扣。
从地位上看,公式和函数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完初识Excel、创建数据表、编辑数据的基础上来学习公式和函数,学习好公式和函数对今后的数据的排序、筛选图表呈现关系起到铺垫的作用提供的数据计算的前期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本次说课学生已经学习了24课Excel公式的基础上来学习Excel函数。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我校的学生有零起点的和非零起点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因此在教学策略上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Excel中数据区域的表示,(2)理解EXCEL中函数
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2)正确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
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Excel中函数的使用;单元格区域、运用公式和函数计算。
四、 教法、学法
1、 教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以任务作为驱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即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通过对上节课的知识的复习引出任务,以三个任务贯穿整节课,任务难处由易到难,学生操作由模仿到探究再到自主完成。并以问题贯穿始终,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讲解:教师通过对任务一的讲解和演示教会学生插入函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软件的提示来学习未知函数的功能。
归纳总结:由于知识点由设问一个个引出,没有形成系统,也没有高度概括,讲完函数时都要归纳一下前面的知识点,理清学生思路,形成知识脉络。
2、 学法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对于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已有初步的了解,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对比、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对比教师操作,从模仿教师操作到掌握函数插入方法,阅读分析软件的提示来学习新的函数的功能。
2.探究、讨论、合作学习法——在对《任务二》的平均分计算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任务一、二、三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借助于以下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含广播教学软件的多媒体机房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五、教学过程
通过投影展示我们网民的数量和年龄,激发学生兴趣。给出结论青少年占了网民数量的`绝大部分。下发任务一,通过复习自动填充柄和单元格地址的知识引出任务。教师讲解演示插入函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软件的提示来熟悉函数的功能。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操作来完成任务一,体验函数的快捷和强大的功能。
在学生体验的函数快捷和方便之后,趁热打铁下发任务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平均值函数的使用,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来完成。在任务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广播集中讲解。
接下来根据实际的要求,数据表有所改变,下发综合任务,综合任务要求所有同学需要利用公式完成最大值、最小值和总上网时间的计算,思考评上网时间除了利用平均值函数计算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本任务及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最基础的操作,也照顾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拓展训练。
六、说课总结
1.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跃了身心。
2.依据教材,又对教材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提炼,内容精简,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全过程以“任务”驱动,以问题贯穿始终,以讨论、探究、练习等多种形式,触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在任务的设置上由易到难,从任务的知识点设置上即有广度也有深度。任务贴近生活,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excel函数8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认为这是放松课,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在放松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精神,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饱满的激情,用你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课堂上的举例练习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关于课前准备的反思
(一)我首先对本节课的知识难易度进行了分析,也对学生前面两节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设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学习如何掌握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函数运算,重难点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函数向导找到所需函数,选择正确的计算区域得出结果,这里以SUM和AVERAGE 函数为例讲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剩下的函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关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再求个人平均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以致结果出错,教师就应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就会解决了。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二)同学们在熟练了SUM函数、AVERAGE函数的使用后,会觉得利用函数运算很简单,也很方便,此时就再提出新的任务,如何将成绩表按总分递减排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关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一)对于教师“教”的反思
在这节课中,重、难点是函数运算时数值区域的选择与排序时的数据选择,教师“教”了前者,然而在细节的地方没有讲解到位:计算矩形数值区域的表示方法为A1:E1,中间是由冒号连接,如再需要计算单个数值应用逗号(,)隔开,这里没有讲解到位,学生就只掌握输入这个数值,未全面理解知识点,了解了知识的延伸。
(二)对于学生“学”的反思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课件并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在学的过程中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或者看懂了又不会操作,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关于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教师是整节课的穿针引线者,而本节课我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有一定欠缺,没能够即时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解答:为什么排序时不能只选择总分?只是将问题提出了,虽然学生解决了,但是教师应在总结时将这一知识点讲解一下,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excel函数9
1.在日常办公中经常使用,用于多条件的`判断。
例如,计算机成绩小于60的,显示不合格,否则显示合格。
输入公式=IF(E2<60,"不合格","合格")
注意这里的文字合格与不合格都是文本,不是字符,所以要用引号,且引号为英文状态下输入。
2.例如当成绩没有时,即单元格等于空,用“”表示。
输入公式=IF(E4="","需补考")
注意,“”要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excel函数10
学习目标: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方法与格式 。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进行计算。
一、知识准备
1、 EXCEL中数据的输入技巧,特别是数据智能填充的使用 2、 EXCEL中单元格地址编号的规定
二、学中悟
1、对照下面的表格来填充
(1)D5单元格中的内容为 (2)计算“王芳”的总分公式为(3)计算她平均分的公式为 (4)思考其他人的成绩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得到?
(5)若要利用函数来计算“王芳”的总分和平均成绩,那么所用到的函数分别为 、 。
计算总分的公式变为; 计算平均分的公式为。 思考: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特点,思考EXCEL中提供的函数对我们计算有什么好处,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反思研究
三、 学后练
1、下面的表格是圆的参数,根据已经提供的参数利用公式计算出未知参数
1) 基础练习
(1)半径为3.5的圆的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2)半径为3.5的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2) 提高训练
(1)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直径?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直径?
(2)能否利用公式的复制来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若不能说明原因,并提出如何修改公式后才能利用公式复制来计算其他圆的面积?
2、根据下面的表格,在B5单元格中利用RIGHT函数去B4单元格中字符串的右3位。利用INT函数求出门牌号为1的电费的整数值,结果置于C5单元格中。
思考实践提高: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得到了那些提示?并且将上面的公式与函数进行上机实实践。
四、 作业布置
(1)上机完成成绩统计表中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 (2)上机完成圆的直径和面积的计算 (3)练习册
excel函数11
1、SUM函数
SUM函数的作用是求和。
统计一个单元格区域:
=sum(A1:A10)
统计多个单元格区域:
=sum(A1:A10,C1:C10)
2、AVERAGE函数
Average 的作用是计算平均数。
可以这样:
=AVERAGE(A1:A10)
也可以这样:
=AVERAGE(A1:A10,D1:D10)
3、COUNT函数
COUNT函数计算含有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COUNT函数参数可以是单元格、单元格引用,或者数字。
COUNT函数会忽略非数字的值。
如果A1:A10是COUNT函数的参数,其中只有两个单元格含有数字,那么COUNT函数返回的值是2。
也可以使用单元格区域作为参数,如:
=COUNT(A1:A10)
4、IF函数
IF函数的作用是判断一个条件,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返回指定值。
条件判断的结果必须返回一个或TRUE或FALSE的值,即“是”或是“不是”。
例如:
给出的条件是B2>C3,如果比较结果是TRUE,那么IF函数就返回第二个参数的.值;如果是FALSE,则返回第三个参数的值。
IF函数的语法结构是:
=IF(逻辑判断,为TRUE时的结果,为FALSE时的结果)
5、NOW函数和TODAY函数
NOW函数返回日期和时间。TODAY函数则只返回日期。
假如说,要计算某项目到今天总共进行多少天了?
=TODAY()-开始日期
得出的数字就是项目进行的天数。
NOW函数和TODAY函数都没有参数,只用一对括号即可:
=NOW()
=TODAY()
6、VLOOKUP函数
VLOOKUP函数用来在表格中查找数据。
函数的语法公式是:
=VLOOKUP(查找值,区域,要返回第几列的内容,1近似匹配 0精确匹配)
7、ISNUMBER函数
ISNUMBER判断单元格中的值是否是数字,返回TRUE或FALSE。
语法结构是:
=ISNUMBER(value)
8、MIN函数和MAX函数
MIN和MAX是在单元格区域中找到最大和最小的数值。
可以这样:
=MAX(A1:A10)
也可以使用多个单元格区域:
=MAX(A1:A10, D1:D10)
9、SUMIF函数
SUMIF函数根据条件汇总,有三个参数:
=SUMIF(判断范围,判断要求,汇总的区域)
SUMIF的第三个参数可以忽略,第三个参数忽略的时候,第一个参数应用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就会用来作为需要求和的区域。
10、COUNTIF函数
COUNTIF函数用来计算单元格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单元格个数。
COUNTIF函数只有两个参数:
COUNTIF(单元格区域,计算的条件)
excel表格常用的办公快捷键
一、向右方选定数据
向右方选定数据单元格,快捷键:Shift+Ctrl+→
向右方选定整行单元格,快捷键:Shift+Ctrl+→ 然后按住Shift+Ctrl不放,再按一次方向键:→
二、向下方选定数据
向下方选定数据单元格,快捷键:Shift+Ctrl+↓
向下方选定整列单元格,快捷键:Shift+Ctrl+↓ 然后按住Shift+Ctrl不放,再按一次方向键:↓
三、向右并下方选定当期数据区域
快捷键:Shift+Ctrl+End
四、快速定位至表头或表尾
快速定位至表头单元格A1,快捷键:CtrlL+Home
快速定位至表尾,快捷键:Ctrl+End
五、选定相邻单元格
快捷键:点击单元格→按住Shift→点击另一个单元格
六、选定不相邻单元格
快捷键:点击单元格→按住Ctrl不放→点击另一个单元格(可连续点击:连击)
七、移动至当前数据区域边缘的快捷键
快捷键:双击点击单元格边框
八、切换Windows窗口
快捷键:ALT+TAB 可连续按TAB来进行窗口的切换
九、切换Excel工作表
快捷键:Ctrl+PgDn 向后翻
Ctrl+PgUp 向前翻
十、鼠标右键切换Excel工作表
工作表左下方,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工作表名称”菜单,点击需切换的工作表名称
十一、全选当前数据区域
快捷键:点击当前数据区域任意单元格,按Ctrl+A
十二、显示桌面
快捷键:Win键+D
十三、复制、粘贴、剪切、撤销
EXCeI表格基本办公基本操作步骤
1)设置列宽与行高
2)数据自动求和
3)数据透视表
4)对齐方式设置
5)设定小数保留位数
6)设置表格边框
7)工作表加密
8)数据筛选排序
9)格式刷快速设定表格格式
10)数据转化为图表
excel函数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20xx版,第二章——第四节《数据处理》中的《常用函数》,这里我扩展为《EXCEL中公式与函数》。它前面学习的内容有:《电子表格信息的收集》、《电子表格信息的排版》、《数据的查找与替换》、《数据的排序与筛选》的延伸,并贯穿了EXCEL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的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的精髓,公式和函数的合理正确使用,将能够大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我联系实际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让它更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为了适应信息快速化的发展,当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对电脑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通过电脑可以收集和处理很多信息,让他们感觉到电脑无所不能。然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都只停留在表面。对七年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几年接触电脑的学习经验,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些办公软件,让他们慢慢的由原来的表面认识转换为实际所需的操作,让他们明白,电脑是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工具,掌握好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公式组成格式。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 (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函数(sum,average)计算所给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并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故事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强烈欲望,在逐一问题得到解决中,感受学习EXCEL电子表格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充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公式格式的输入,sum、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2、难点:公式格式的修改,函数参数的正确使用以及修改。
五、说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互助学习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刘老师是位有着28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这28年当中,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尽心尽责,深受学生、校领导、家长的好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从今年起开始步入无纸化办公,面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刘老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老了.如今刘老师要分析学生第一次月考成绩,面对EXCEL电子表格,她向以往填纸制表格一样,用计算器逐个计算,然后再填入表格中,用时大概两个小时。对于这项工作,如果你会操作电子表格,只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解决。同学们,你们想拥有这种能力吗?愿意帮刘老师的大忙吗?
展示刘老师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
【设置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刘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需要要处理的EXCEL电子表格,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公式的概念,掌握公式格式,并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2)、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函数 sum,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新课教学
(1)、技能研究一
公式的概念——公式是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
公式的组成格式: =表达式。
表达式可包含:有运算符、单元格、常量、函数等。
例如: =B2+6,=B2+C2+D3, =SUM(参数)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1”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组成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最终掌握最基本公式组成格式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最后利用自定义公式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假如: 对于某项工作,共有200列,也需要我们进行求和,那么,我们也一样逐个这样进行相加操作吗?有没有更快的解决办法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引出特殊公式——函数。
【设置意图】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想用电脑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要从最基本,选择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学起。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白,在EXCEL电子表格中,要想学EXCEL的精髓部分——公式,必须从最基本的公式组成格式及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学起,而这部分又和他们在小学时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有着很大的共性,因此,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并欢快就明白,EXCEL运算符的优先级与他们的数学运算符的优先级一样。只是数学中的乘法符号“×”和除法符号“÷”与EXCEL电子表格的乘法符号“﹡”和除法符号“∕”不同而已,括号用法一样。
(2)、技能探究二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EXCEL电子表格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
函数组成: = 函数名(参数)
例如: =SUM(B2:D2)
=AVERAGE(B2:D2)
在预设置的电子表格——“练兵场2”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引导操作,让学生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再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最终掌握最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的组成及使用。最后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计算10名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分。
请同学们谈谈特殊公式——函数与我们自定义的公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函数可以简化公式,提高工作效率,能实现特殊运算及智能判断。
【设置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已掌握的自定义公式与函数做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函数可以简化公式,提高工作效率,能实现特殊运算及智能判断。加深学习常用函数的印象,也让他们明白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八、小结
1、公式的组成及自定义公式的操作
2、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函数sum(参数)
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参数)
3、分析存在问题,表扬有能力帮刘老师减轻工作负担的同学,鼓励同学们要有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excel函数13
1.公式错误检查
公式是Excel处理数据的主要工具,由于它的运算符和参数比较复杂,用户构造公式时极易发生错误。为了加快错误的排除速度,Excel XP提供了公式错误检查功能。当单元格中的公式出现错误时,其左侧会出现智能标记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打开一个智能标记菜单,其上端显示出错误的名称(如“无效名称错误”),能帮助用户迅速发现错误原因。
2.函数工具提示
用户直接输入公式的'函数名和参数时,不能看到函数格式和参数的提示,这是公式发生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Excel XP增加了函数工具提示功能。以公式“=SUMIF(A1:A8)”为例,当你输入“=SUMIF()”后,公式下方会显示黄色的函数工具提示条,提供了有关函数和参数的语法信息。你只要单击其中的函数或参数名称,就可以打开帮助获得更多信息。
3.用自然语言搜索函数
Excel拥有数百个函数,寻找适用的函数是初级用户面临的难题。为此,Excel XP在“插入函数”对话框中增加了“搜索函数”功能。假如你要完成数据排序任务,可以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打开对话框,在其中的“搜索函数”框内输入“排序”,然后单击“转到”按钮,对话框下面的“选择函数”框中显示“RANK”等排序函数。
4.监视窗口
如果一个工作表的不同单元格或者多个工作表设置了公式,要想查看其内容和计算结果,必须在不同单元格或工作表中转换。为此,Excel XP增加了一个名为监视窗口的工具。其使用方法是:选中含有公式的待监视单元格,再用鼠标右键单击工具栏选择“监视窗口”。然后单击“监视窗口”中的“添加监视”按钮,被监视的公式及其计算结果就会显示在监视窗口中。
5.公式审核 Excel XP新增了一个“公式审核”工具栏
它提供了几个新的数据审查工具,例如“错误检查”、“追踪引用单元格”和“公式求值”。“错误检查”与语法检查程序类似,它用特定的规则检查公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查找并发现常见错误,你可以在“选项”对话框的“错误检查”选项卡中启用或关闭这些规则。“追踪引用单元格”可以用蓝色箭头等标出公式引用的所有单元格,追踪结束后可以使用“移去单元格追踪箭头”按钮将标记去掉。“公式求值”可以打开一个对话框,用逐步执行方式查看公式计算顺序和结果,能够清楚了解复杂公式的计算过程。
excel函数14
什么是函数?
Excel函数即是预先定义,执行计算、分析等处理数据任务的特殊公式。以 常用的求和函数SUM为例,它的语法是“SUM(number1,number2,……)”。其中“SUM”称为函数名称,一个函数只有唯一的一个名称, 它决定了函数的功能和用途。函数名称后紧跟左括号,接着是用逗号分隔的称为参数的.内容,最后用一个右括号表示函数结束。
参数是函数中最复杂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函数的运算对象、顺序或结构等。使得用户可以对某个单元格或区域进行处理,如分析存款利息、确定成绩名次、计算三角函数值等。
按照函数的来源,Excel函数可以分为内置函数和扩展函数两大类。前者只要启动了Excel,用户就可以使用它们;而后者必须通过单击“工具→加载宏”菜单命令加载,然后才能像内置函数那样使用。
什么是公式?
函数与公式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如果说前者是Excel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后者就是由用户自行设计对工作表进行计算和处理的计算式。
以公式“=SUM(E1:H1)*A1+26”为例,它要以等号“=”开始,其内部可以包括函数、引用、运算符和常量。上式中的 “SUM(E1:H1)”是函数,“A1”则是对单元格A1的.引用(使用其中存储的数据),“26”则是常量,“*”和“+”则是算术运算符(另外还有比 较运算符、文本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如果函数要以公式的形式出现,它必须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函数名称前面的等号,另一个则是函数本身。
excel函数15
1.常见公式用按钮
在Excel中,我们经常遇到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小值的问题。早期的Excel版本在工具栏中提供了“自动求和(∑)”按钮,通过它可以很方便地对单元格区域求和,但求平均值和最大/小值一般只能通过手工输入公式实现。在Excel 20xx/2003中,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我们会发现多出了“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等命令,通过这些命令,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出所选单元格区域的平均值(average)、单元格个数(count)、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将原本要用函数来计算的数据,现在通过工具栏按钮就轻松实现了.
2.插入函数帮你搜
如果我们在数据分析时要用到某个功能,但不知用什么函数才能实现这一操作,我们可以借助Excel 20xx/2003中提供的“搜索函数”功能来实现。假设我们想了解与“贷款”有关的函数,只需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搜索函数”框中输入要搜索函数功能的'关键字,单击“转到”按钮就可以看到Excel推荐你使用的函数了。
3.应用格式看清楚
对一些不常用的Excel函数,用户在使用时往往容易出现格式输入错误,这时Excel 20xx/2003会人性化地提醒你,从而确保公式输入的正确性。在我们输入公式时,系统会将当前引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用蓝框选中,以便于用户检查输入时有没有引用错误。另外,在套用函数格式时(如“参数”),系统也会在函数的下方用粗体将当前参数标记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4.提示信息查错误
即使有了人性化的提醒,在输入公式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如“#NAME?”、“#VALUE!”等错误的提示,用户往往不知道错在哪儿,Excel 20xx/2003中我们会发现,在出错单元格的左侧(或右侧)多出一个带有错误警告提示的“!”号,单击其右侧的下拉按钮,我们就可通过系统帮助知道错在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