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相关预防及护理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护理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每年均有暴发,南方地区每年流行两次,流行高峰分别为5月和10月。感染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较多,其中6月龄-2岁儿童的疾病负担最重。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男女比例为1.6:1。
从手足口病监测显示,每年3月底开始,手足口病开始高发,到四五月份达到高峰。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发病高峰期(主高峰期),9~11月是第二波发病高峰期(次高峰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播,虽然有空气传播的可能,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消化道传播),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是不是一定会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发病?
这个不一定,有的患儿可能只有一两个部位发病,也有的患儿全身都有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发病区域一般比较明显。
手的发病区域集中于肘关节以下,一般多发于在手掌部位,手背也可发生,如虫咬状,多为针尖样的小泡,绿豆大小的疱疹,周围分界较为清晰,为独立水疱,水疱之间互不相连;足部集中于膝关节以下,特别多发于脚掌;臀部多发于肛门附近;嘴巴多发于咽峡部两侧或者软腭部位,多为化脓性疱疹。
典型症状:对称疱疹
疱疹: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处出现疱疹,其特点是从小米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疱壁较厚,不易溃破,不发痒。80%的'手足口病疱疹可同时出现于手、足、口腔等处,但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在手心或口腔、臀部等部位。不过,若是单独出现的疱疹,而且疹子越小、数量越少时,往往提示手足口病重症,当引起注意。
疱疹出现在手足的部位,往往是在手心、脚心,很少在手背、脚背;而且一般是对称性出疹,即左右手、左右脚同时可见,很少只见于单侧。
发热: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的感染,因此,发病除可见疱疹外,还有发热、精神状态较差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见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表现。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注射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特别强调:如果宝宝有过敏症状发作,不建议此时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因为,注射疫苗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过敏,还是原过敏症状发生反复。此外,过敏发作期间,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比较亢进,容易对外来物质过敏,发生疫苗过敏的几率要大一些。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 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被褥。
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6.如果在孩子的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处发现疱疹,马上带孩子到附近的正规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
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手足口病相关用药
常用抗病毒药物:目前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片、罗昔韦®更昔洛韦片 、利巴韦林、罗乃韦®盐酸伐昔洛韦片和罗汀®泛昔洛韦片等。
辅助用药:维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手足口病的相关预防及护理知识】相关文章:
2.手足口病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