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现代舞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现代舞是从欧洲近代文化衍生出的一种舞蹈现象,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国现代舞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国现代舞的特点
1、主题鲜明、选材新颖、形象捕捉准确。在现代舞创作中,要求有鲜明的主题,作品要去展现一种新奇、优美、独特的意境,同时给观众留有想像的空间。"选题新颖"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根本追求,新颖的题材、内容、形式、人物形象推动了"现代舞"的形成。
2、舞蹈语汇准确,动作"陌生化"的自然流畅。在现代舞蹈中,要表达清晰的意念,既要有鲜明准确的舞蹈语汇,还要有流畅自如的动作及造型,这样才能激起观众视觉神经的兴奋。引起观众的注意。流畅的动作中,似行云流水般将每个动作进行巧妙合理地连接起来,给观众美不胜收的享受,以体现现代舞与众不同的魅力。
3、音乐与之舞蹈巧妙地结合。一首好的舞蹈音乐,能给舞蹈提供完整的结构。音乐是配合舞蹈渲染、烘托气氛的,同时给舞蹈人物以鲜明的个性,使人物的形象更具有生命力。同时,能准确地塑造和确立人物形象,丰富舞蹈内容,加强舞蹈的感染力。
二、中国现代舞的历史发展
现代舞本身是一种解放身体和思想的艺术,源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舞蹈自身变革的潮流当中。中国现代舞真正作为创作观念和训练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文艺政策的开放,国门的敞开,中国舞蹈有机会更多地学习到西方现代舞的创作经验。现代舞突出人的内在情感表述的形式特点,正好契合了急欲表述的艺术理想和自由情感,因此80年代伊始出现了现代舞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舞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是从自发的状态到有政府的扶持,从创作上的自发模仿和创造的冲动发展到自觉的转型和自我教育,在吸收和学习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开始思考自己的独创性和本土性,并以积极的态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舞蹈遗产,表述当代的中国。作品题材和艺术旨趣的多元化发展,动作语言的开拓与实验、新的时空观念、表现手法的尝试、创作思想的活跃和作品的不断出新,使中国现代舞在短短的十余年间积累起了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且逐渐开始呈现出自己的民族风格与艺术个性。
三、中国现代舞的现状及趋势
现代舞作为现代人的某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表达世界的新角度,舞蹈编导必须要有责任感、前进的实验精神和大胆的探索品质,舞蹈编导的思想首先不能落后于时代,要创作出新作品去引领观众,作品要反映当代中国的发展,表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无论用什么舞种的动作方式,都要与生活息息相关,以本土化的言语方式进行表述。这样我们才能让舞蹈与其他创作活跃的艺术进行对话,与现在的观众进行交流。
现代舞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一个认同的问题,应该用正确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中国舞界系统地引进国外的现代舞到现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还在探索的进程中。现代舞是需要交流和沟通的艺术,中国现今的现代舞创作在表达言语上逻辑不清,太看重在圈内的认同,而较少充分考虑与观众的交流方式。
同时还应提高现代舞者自我生存能力。在中国现代舞者的培养还不像芭蕾和中国舞的舞者那样普及,需要对其他类型的演员进行重新培训,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走向一个成熟舞者的道路,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与观众有更深入的接触,让观众了解现代舞,懂得怎样欣赏现代舞。
现代舞不同于传统舞蹈的最大特点是作品的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表现出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才能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四、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现代舞专业团体应本着立求做到最好的态度,完善自己,让观众看到最好的现代舞。现代舞者应具有现代的创作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独立的个体意识和独立的人格,然后再去慢慢建立现代的知识结构,这样他们才有一个平等的姿态去与观众交流。
培养现代舞观众,促进现代艺术与普通观众的交流,进行更广泛的现代舞普及和审美意味的培养,不仅在于舞蹈自身作品的陈列和展示,更应注重舞蹈理论的建设和指导,建立舞蹈批评的网络,提倡舞蹈批评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相对停顿,和舞蹈编导在创作上缺乏延续性,独创性,缺乏创作动力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风格的多元化和鼓励新生创作,给予新生力量表现的机会,无论是在财力上和空间上的帮助,给予他们固定的表演空间来展示作品,这样可以更好激发出艺术家的责任感和激情,使他们对舞蹈作品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获奖上,而是把焦点放到创作更好更多作品上。舞者和编导都存在着完成艺术观念转变的过程。
推进现代舞教育和普及推广工作,我们应在人人可舞的前提下,注重专业角度和爱好者角度,去挖掘群众创作的闪光点,长处,以及鲜活的特点,扩大现代舞的队伍,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接受现代舞,进而使现代舞真正成为全民性的舞蹈。
拓展: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史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广义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但是,前面曾提到过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言,反映民众关切的社会、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品格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未纳入“现代舞”范畴来介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它们与属于西方现代派艺术体系的“现代舞”,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明显差异性。
50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