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民间舞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民间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创作思考和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间舞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一、舞蹈人物形象
舞蹈人物形象是属于舞蹈形象中的一种,舞蹈形象包含了舞蹈人物形象。舞蹈形象是以人体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饱含着主体情思的具有着客体典型形态的可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动态形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舞蹈形象,它既可以是单一的动态形象,如单一的舞蹈动作的形象(形象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是比较繁复的动态形象,如通过一系列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情感的舞蹈形象);还可以是舞蹈作品中通过群体(众多人物)的行为、舞蹈场面情感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舞蹈形象。狭义的舞蹈形象则主要指舞蹈作品中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借助于音乐、构图、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等其他因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舞蹈理论和舞蹈美学的论述中,所谈论的舞蹈形象,大多指的是狭义的舞蹈形象,即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含群体的人物形象)。
二、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民间舞表演中的重要性
民间舞表演是舞蹈演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民间舞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艺术表演,使观众在欣赏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获得美的享受。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就是民间舞表演中塑造出来的人物角色,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以塑造典型人物为根本,即民间舞表演中以舞蹈人物形象为根本。舞蹈人物形象贯穿在整个民间舞表演的始终,人物形象确定了,则舞蹈表演的主题和中心也就确定了。可以说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民间舞表演主题与中心思想的直接表现。在民间舞表演当中抓住特定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手段很好的塑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细腻的品位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通过演员展示出的舞蹈感情,使其内在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与演员达到契合,使表演者与欣赏者融合为一体,融入舞蹈的角色当中。由此可见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民间舞的表演中是非常关键的,民间舞作品的整个表演以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和主题,它牵引着整个作品的发展。可以说,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是衡量一个民间舞作品表演完美与否的关键。
三、演员在民间舞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一般在舞蹈当中,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普遍性方式大都是通过演员的动作、演员的表演意识、演员丰富的表情、加上音乐、灯光、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的衬托来塑造的,这些也是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方式。而在民族民间舞中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从民族民间舞的特殊风格性出发来讲的。不同民族间的舞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性,舞蹈本身一出来就有一种形象的展示。例如,美丽傣族姑娘的造型,自然而然的让大家想到孔雀的形象;自由豪放蒙古族人民的矫健舞姿似大雁横空一般。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在熟悉和掌握了其风格性以后,大概对不同民族民间舞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一定的定位,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民间舞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民间舞蹈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六个鲜明特点:
1. 继承性:民间舞蹈保存着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世代相传。
2. 群众性: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内在联系。
3. 自娱性: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4. 即兴性:民间舞蹈的表演程式规范性不强,舞姿造型和动作变化皆因人而异,随情所发。
5. 适应性:它是以历史时代为背景,适应潮流与历史,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6. 地域民族性:民间舞蹈受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
以上是从整体特征而言,如果从艺术特色而言,又可以概括为:载歌载舞、自由活泼;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自娱娱人、意旨统一;情之所至、自由发挥。
(一) 载歌载舞:各种秧歌、花灯、花鼓,大多具有这个特点,载歌载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安徽的花鼓灯,江西的乐祭舞等,皆是以歌舞相间的形式来进行表演的。
(二) 借助道具: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均巧妙的运用道具,以增加人物的形象感,增强情绪的表现力,这是汉族民间舞蹈的又一个特点。上述的五种舞蹈,没有一类不是手持道具的,不是舒扇子、就是舞手绢,或敲击各类鼓,借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恋情”、“借物抒情”的目的。由于舞蹈与道具的默契配合更好的形成汉族民间舞蹈的鲜明特色。
(三) 技艺结合:民间舞蹈一般都是在祈年、祭祖、庙会、迎神会中进行表演,如果表演者能在演出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做到精益求精,就会赢得人们的喝彩。许多民间艺人重视从各种地方戏、杂技、武术和民歌中广泛汲取借鉴有益经验,促进民间舞蹈内容与形式不断地创新突破和发展,仅民间舞蹈始终保持着盎然生机和无限活力。如花鼓灯,就是从庙会表演发展成歌、舞、技、戏为一体的表演,善唱者的歌声随着夜风可远飘一二里外,善舞者的筋斗也越翻越绝,显示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才能。
(四) 形象鲜明: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和个性,并以不同的形象和韵律,显示不同的舞蹈风格。如胶州秧歌中女角的三种形象,翠花、扇女和小鳗,就形成不同年龄妇女的性格特征。汉族民间舞蹈除了情绪性的舞蹈外,也毕有一定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情节叙事舞蹈,以求形象的生动、活泼、鲜明与可爱。
(五) 情节生动:在陕北春节闹秧歌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小场性表演节目,“猴子耍老虎”。一个人戴猴子面具扮猴子,另两人身披虎皮,一人调虎头一人舞虎尾。锣鼓声中,先是猴子上场发现一片山桃林,正在抓耳挠腮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时,出现了一只大老虎想吃掉猴子,待三个人在舞至高潮时,老虎一口吃掉了猴子(舞猴者从虎头下钻进虎肚),舞傩者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中一样,在老虎肚子里闹得天翻地覆……。这样有故事情节的舞蹈在汉族的民间舞蹈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具有故事情节,爱看有头有尾的故事,可以说是观众传统的审美习惯艺术表演上的一种追求。
(六) 借物寓情:汉族民间舞蹈常用成语、民间谚语来作为表演或动作的名称。比如舞蹈队形的变化,什么“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都是用一些吉祥语,既使表演通俗易懂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又表达出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
(七) 鼓舞结合: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在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以鼓作舞”、“古之舞之”展示鼓与舞相互依附、密切结合的“骨肉相连”关系,可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一特征。仅陕西省而言,在各地流传的鼓舞近60种。其中不仅有名传遐迩,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安塞腰鼓,还有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韩城行鼓、宜川胸鼓、华县背花鼓以及宝鸡的刁鼓、澄县的洪拳鼓、合阳的上锣鼓、洛川的蹩鼓等等,显示陕西鼓舞文化的悠久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内涵。由于鼓和舞的紧密结合,不仅体现汉族民间舞蹈的丰富多彩,还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民族气质和审美追求。